李莲英是清代第一大太监,居太监总管之职数十年。有清一代,他是唯一一个获得“红顶子”的太监,为此,慈禧还背上了违背祖制,宠信宦官的骂名。尽管李莲英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他无法忽视自己身上的一个致命的短板,那就是他太监的身份。
清代入关后,吸取了明代宦官干政的历史教训,对宦官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压制。这些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在几岁或是十几岁进入宫中,从此就与亲人天各一方,到了晚年退休时,也无法回到家乡,死后成为孤魂野鬼。为了照顾这群特殊的弱势群体,雍正帝下旨,在京郊划了一块地作为太监的墓地,以示天恩浩荡。
应该说,清宫中99%的太监退休后只有一个去处——京城各大寺庙。而李莲英恰恰就是另外的1%,早在他得势后便开始谋划自己晚年的出路。他大肆受贿,在数十年中积累了庞大的家财,为了就是能安心地度过最后的几年。像李莲英这样的重量级人物,还不至于流落寺庙过着凄惨的晚年。
不过对于李莲英来说,这样的目标似乎太过短浅了。为了能让李家的声望和势力能长期地维持下去,他还做了一番精心的安排,希望能和皇室沾上关系,跻身皇亲国戚的行列。
在很多野史笔记中,就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广为流传。
据说李莲英有个胞妹,名叫李莲芜,在李家兄妹五人中排行最小。因为李莲芜自幼聪明伶俐,长大后又是亭亭玉立,其姿色远近闻名。有了这样一个妹妹,让李莲英做起了春秋大梦。他想借着慈禧对他的宠信,希望能将妹妹带入宫中,在慈禧身边做个伴。
别看李莲英权势熏天,可从史料记载来看,他很少在慈禧面前提要求。这一次,为了李氏家族能光耀门楣,他找了个机会向慈禧提出将妹妹召入宫中。对于慈禧而言,这样的要求并非难事,而且看在李莲英辛苦侍奉的份上,就答应了这个要求。
中晚年的慈禧性情多变,一般人很难了解她的习性。可李莲芜和哥哥一样,也是个懂得心计的高手,入宫不久便获得了慈禧的赏识。于是,在很多场合下,慈禧都愿意将她带在身边,并时常一起游玩,甚至还能同桌用膳。
说起用膳就不得不说说了。慈禧每次用膳都是一人端坐,贴身太监全方位照应着。就连光绪帝的皇后和妃子也没有资格和她同坐,只能站在一旁侍奉。可偏偏李莲芜得宠,居然有机会和慈禧共进御膳。而且,慈禧从来不叫她名字,而是亲切地称她为“大姑娘”,这就好比是干女儿一样。
有一次,醇亲王的福晋进宫拜见慈禧。要知道,她可是慈禧的亲妹妹,同样她也从来没有机会和自己的姐姐一起用膳,虽名为姐妹事实上却是主奴关系。这次醇亲王福晋居然破天荒地被赐坐,允许和慈禧用膳。如此场面搞得福晋很不习惯,慈禧对她说:“不要误会,今天之所以赐坐不是为你,而是为了大姑娘。你身份高贵,若是不坐下,大姑娘岂有敢坐之理。”
听姐姐这么一说,福晋内心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个中滋味难以言表。随着李莲芜日益长大,转眼已到婚嫁年龄。李莲英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经常在慈禧面前旁敲侧击,希望能让妹妹做光绪帝的妃子。无奈,慈禧点头同意,而光绪却极力反对。
光绪帝以满汉不能通婚为由拒绝了李莲英和慈禧。祖制大于天,在它面前慈禧也只能乖乖退让。可是这让李莲英十分不满,在其后的二十多年时间中,他屡屡和光绪帝作对,在慈禧的许可下想法设法打击光绪帝的爱妃珍妃。并在戊戌变法后,在慈禧的授意下毒死了光绪帝。
虽然国舅爷没做成,但李莲英也没有委屈自己的妹妹。后来,李莲芜嫁给了内务府一个高官。这个故事曾在民间广泛流传,时人还为此写下一首诗,诗云:“汉宫谁似李延年,阿妹新承雨露偏。毕竟汉皇非重色,不将金屋贮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