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原创三世纪危机后,君士坦丁一世的努力,古城拜占庭建都的优势

原创三世纪危机后,君士坦丁一世的努力,古城拜占庭建都的优势

拜占庭是公元前657年希腊殖民者所建立的一座古城,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重建并确立其为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即君士坦丁堡。事实上,拜占庭帝国为后世人给予的名称,其国人一直以来都自称为“罗马人”且以罗马国家的观念聚拢着其他民族。

在拜占庭帝国发展的过程中,罗马的政治观念、希腊的文化和基督教的信仰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使之拥有着鲜明的色彩。其历史开端可追溯至公元三世纪晚期罗马帝国一场旷日持久的大危机,公元235年-284年的整整半个世纪里危机都笼罩着这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受到了冲击破坏。三世纪危机可以说是结束于戴克里先,然而这场危机仍旧给君士坦丁一世的统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政策的实施便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戴克里先。

简述公元三世纪危机

谈及公元三世纪危机便少不了古罗马奴隶制度,一般来说多认为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矛盾,奴隶制度越来越不适应这个国家的发展。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其来源的很大一部分是战俘、被占领地区原住民,而随着罗马帝国向外侵略扩张的停滞,奴隶的数量便随之下降。

奴隶来源的减少导致了价格的上升,为了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大地产主加强了对奴隶的剥削,与此同时隶农制开始流行——来源为希望得到地主“庇护”的贫民或外族移民。然而这一时期,奴隶、隶农受剥削导致生产积极性不高与经济委顿的相互影响,矛盾日益剧烈下大小起义不断,更进一步破坏了包括经济在内的社会发展。事实上,奴隶制度的奔溃很大程度上冲击着晚期罗马帝国的秩序,然而三世纪危机是多方面破坏的结果。

蛮族的入侵是这一时期罗马的重大灾难,日耳曼人、波斯人的入侵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破坏,日耳曼人奥多亚克更是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日耳曼部落控制着罗马两河边界以外欧洲中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是罗马的近邻,也是危害罗马统治的一大隐患。然而,事实上日耳曼与罗马的斗争中更多是败多胜少的,这一时期该部族就如我国古代的“乌桓”一样,是缺乏统一指挥、没有文字记载的松散落后部落。不过,罗马仍需派遣军队以维护边界线的安全,一支5000人的罗马军团每月需要225吨粮食和13.5吨草料,防御日耳曼部落便成了不小的负担。

这一时期,对于罗马构成真正威胁的当属波斯人,即使灭亡西罗马的乃日耳曼人。1936年,在波斯洛斯达姆的一面庙墙上还发现了波斯萨珊王朝大败罗马的三次战争记载,即:238年戈尔迪安皇帝被杀,罗马军队被歼灭,赔款50万第纳尔;253年在巴巴利索6万罗马人被消灭, 37座城市及周边地区被征服;260年瓦勒良皇帝率7万大军仍败,本人被俘, 36座城市及周边地区被征服。而此后罗马还有一位皇帝努梅里安也被俘虏,甚至遭剥皮防腐成了波斯的战利品,罗马在所有边界处于支配地位的局面不在。

为了应对变局,罗马军队由30万人扩充至40-60万人,而军事开支一直以来便是帝国的一大开销。因此中央政府没收了城市税收、官僚筹集资金、颁布了形式多样的征税名目以应对经济危机。此外军饷第纳尔的含银量下降,大大增加了钱币的发行量,这便导致了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如301年一单位小麦由2世纪的半个第纳尔升为100个。298年,伽列里乌斯取得了对波斯的一次重大胜利,波斯虽未能像从前那般强势,却也促使罗马军事上的被迫加强。

蛮族的入侵导致了军队的加强,军人颇受倚重势力大涨,此后皇帝大多出自军队。公元235年亚历山大·塞维鲁皇帝被骑兵军官马克西米努斯杀害,此后的五十年“军事无政府状态”里皇帝达二十余位,此外还有着一群篡位者,统治极不稳定。战争拖垮了罗马帝国,赋税加重导致经济委顿,与此同时奴隶制度的奔溃也导致了经济的进一步崩塌,在内忧外患下罗马公元三世纪的危机也就难以避免了。

君士坦丁一世的努力

戴克里先为解决此前混乱不堪的局面,实行了“四帝分治制”以分别统治帝国东西二部,即两位“正皇帝”奥古斯都和两位“副皇帝”凯撒。此时,皇位继承人任命以拟制血亲制度形式,即养子形式。君士坦丁一世的父亲君士坦提乌斯便是统治高卢大区的凯撒,在其死后作为戴克里先人质(即质子)的君士坦丁从东方大区巧妙脱身,在约克郡被父亲部下拥立为皇。事实上,其掌控下的帝国西部地区相对贫瘠,因此在皇帝们当中实力较弱。

戴克里先退位不久,罗马的正副皇帝们便互相攻讦,“四帝共治”实际上处于奔溃。君士坦丁一世统一帝国的故事有点儿长不便展开,这里就简单梳理下:

获得伽列里乌斯支持认可,取得凯撒称号——与马克西米安结盟,进封奥古都斯——(312年)与东部皇帝李锡尼联盟,攻打马克森提乌斯,成了西部唯一的皇帝——(324年)击败李锡尼,完成罗马帝国的统一,成了帝国唯一的皇帝。

虽说有点儿轻描淡写,但不难看出君士坦丁一世的征途并不轻松,前后长达十余年。

前边就说道了基督教的信仰对于拜占庭帝国的重要性,而这正是从君士坦丁一世开始的——与其他皇帝相反的拥戴基督教的政策,而这既有其个人信仰问题也有寻求支持、稳定社会的政治寻求:

通过多项基督教保护法规,解除了前任迫害基督教政策,尊重信仰自由,在各种场合怒斥其他大区的迫害教徒行为,获得了大量支持

自然神与多神教失去了民众基础,基督教不仅仅精神上支持,还有着物质上的援助,这对于动荡时代有着很大作用,民众基础良好

经历了两三百年的发展,基督教已经有了很大势力,且有着教阶制度

大批信仰基督教阿里乌派的哥特人进入帝国军队,君士坦丁一世时期这类军人便有着4万人,且以信仰统一将士思想可以更好的服务战争

戴克里先、伽列里乌斯等此前反基督教政策的失败,为君士坦丁一世提供了借鉴,社会急需稳定

扩大自身支持,与李锡尼联盟有着大致的教派政策因素,并共同颁布《米兰赦令》,表明拥有着与李锡尼共同立场,降低其防范。此后,也是以李锡尼不再支持基督教甚至破坏为借口而发起进攻

以上种种,基督教政策的支持对于君士坦丁一世的早期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这既有个人信仰问题,更是政治寻求的强烈反映。

即使完成了罗马帝国的统一,基督教对于罗马的建设发展仍有着重大作用。君士坦丁一世利用基督教“友爱和平”等思想宣传以达到社会的稳定,此外派遣1800名主教分布各行省以控制民众的精神生活。对于基督教的拥护,使得了君士坦丁一世的皇权拥有着“君权神授”的色彩,这无疑加强了其皇权。325年尼西亚会议的召开,更是标志着君士坦丁一世在实际上控制了基督教。

在其他方面,为了维护统治提高集权,君士坦丁一世还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

废除“四帝共治”,将帝国划分为大地区—地区—行省,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命,这类似于我国州郡县三级,更利于中央统治。

在中央,宰相、大法官及各部门大臣分管政务法律,并向皇帝负责;在地方,1200名钦差大臣监督着地方动态;而原先拥有着立法权的元老院,此时也仅仅是咨询意见的机构。

接纳外来移民哥特人。一方面,拥有着成熟农村公社制度的哥特人为拜占庭的小农经济起着重大作用,缓解了财政问题;另一方面,大批哥特人进入帝国军队,起到了抵御外族的良好作用。且这也成了解决蛮族入侵的有效方法,即将原先的敌人转化为朋友,为自己的事业添砖加瓦。

君士坦丁一世经历过“四帝共治”下皇帝们内讧征战不断的混乱局面,却未从中得到启发,使得国家在他去世后又掀起动荡。他一改从前制度,将皇权当作私有物体一般传给了三位儿子,即血亲继承制,罗马便成了其“家天下”。君士坦丁一世这一分配是为儿子们谋福利,可是却忘了人性,权力引发的内讧使得直系血亲继承人和家族的男性成员大多丧命,女婿兼侄子朱利安成了王朝最后一任皇帝,而363年君士坦丁王朝便结束了短暂的统治。

迁都拜占庭

拜占庭是公元前657年希腊殖民者所建立的一座古城,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重建并确立其为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即君士坦丁堡。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君士坦丁一世有着高超的政治手段,迁都如此重要的事情自然有着深刻的含义,而拜占庭又有着何等的优势,这些都吸引着一探究竟。

君士坦丁一世统一了罗马帝国,此时期仍旧是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而拜占庭古城则坐落于欧亚两大陆的交汇处。此外,拜占庭北面是金角湾、南面是马尔马拉海、东面是博斯普鲁斯海峡,也就是说陆地只有西面这一线,在当时来说拥有着优越的战略地位。而拜占庭是坐落于博斯普鲁斯海峡欧洲一侧的小山丘上的,三面环海一面靠山的地理优势又使得其易守难攻,拥有着军事战略意图,这在当时蛮族入侵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且该地处于爱琴海与黑海的中间,这样子黑海—爱琴海—地中海的海上商业来往便使得拜占庭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在城区建立有繁茂的商业区,皇宫内及周边地区有着各类作坊,如皇家丝织厂、铸币厂、金银加工场等,而这些不仅仅是其新都地位的缘故,更是因为金角湾便于交通运输各地货物,因此迅速成了经济中心。

为了强调拜占庭“新罗马”的地位及正统性,其建造过程中大力仿效罗马旧城的风格,将一批拥有着罗马风格的建筑和艺术品从原处拆除搬运至拜占庭,就连旧城“七丘之城”的传统都被模仿,拜占庭及周边七个小丘成了“新罗马”的建造范围,而这是由君士坦丁一世亲自骑马勘测圈定的。

由于古城原先为希腊殖民者所建立,其希腊文化氛围浓厚,作为新都也迅速因为尚古风气而成了文化中心。

此后,新都由于政策倾斜及独一无二的优越地理而被历代王朝所打造重视,在拜占庭帝国千余年历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语:

公元三世纪危机虽说是结束于戴克里先,然而这是一场持续很长时间的破坏,对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精神各方面都带来了冲击。这场危机的产生因素多样,其影响自是深远,君士坦丁一世的努力可以说正是受这场危机影响并试图通过各项政策摆脱。君士坦丁一世的内政外交等诸多方面的努力为拜占庭帝国此后的王朝所大致延用,在这过程中基督教的支持政策可以说成了其一大特点。

迁都古城拜占庭是基于多方考量后的决策,古城以其优越的地理文化环境等因素获得了君士坦丁一世的青睐,此后该城成了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中心,千余年帝国始终围绕着这儿展开。

略带遗憾的是,“四帝共治”下皇帝们互相攻讦的局面却未能给君士坦丁一世启发,在其去世后家族权力争夺使得国家重新动乱,君士坦丁王朝也因此结束了短暂的统一使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古城,波斯,危机,统治,戴克里先,君士坦丁一世,皇帝,帝国,世纪,公元前,观点评论,君士坦丁一世,罗马,罗马帝国,基督教,戴克里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古城,波斯,危机,统治,戴克里先,君士坦丁一世,皇帝,帝国,世纪,公元前,观点评论,君士坦丁一世,罗马,罗马帝国,基督教,戴克里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古城,波斯,危机,统治,戴克里先,君士坦丁一世,皇帝,帝国,世纪,公元前,观点评论,君士坦丁一世,罗马,罗马帝国,基督教,戴克里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