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清朝知府上任途中遇害,假如拿着他的官印,是否可以顶替他做官?

清朝知府上任途中遇害,假如拿着他的官印,是否可以顶替他做官?

清朝末年,有位名叫舒永寿的满族护军,他是著名作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先生的父亲,由于工作的缘故,舒永寿要经常出入紫禁城,通行的凭证便是一块腰牌,上面写着“面黄无须”,这就是清朝的身份验证机制。

古代官员的档案资料一般都存放在朝廷枢纽机构,比如清朝时期是保存在吏部。从古至今,官吏每隔数年就会调动,由于信息传递比较困难,如何验证官吏的身份也成为问题。

清朝官方出具的钦差身份证明

清朝时期,官吏走马上任需要出示两样东西,一个是吏部颁发的委任状,上面简要说明被委任者的档案资料,委任状是一式两份,上任官员手持一份,吏部留下一份备查。

另一个是身份证明,身份证明文件是朝廷按照统一样式制作的,但是身份证明不是统一的内容,可以是考中进士时颁发的,也可以是提拔升级时发的。

清朝将这两种材料统称为“官凭”,意思是官方给的凭证。至此,也许有人要问,如果半路截杀上任官员,然后冒名顶替去做官,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吗?

电影剧照

也许听起来很疯狂,但清朝还真的发生这样的事,在《清稗类钞》中记载了劫匪冒充安徽池州知府郭世纯的事迹。

郭世纯出生在泉州晋江的官宦家庭,他在顺治12年(1655年)考中进士,后来在清廷六部担任郎官,虽然官阶不算太高,但是毕竟是京官,相当于镀金阶段。

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年,郭世纯被任命为池州知府,是四品官。清朝知府全称“权知府事”,这个职位的权力非常大,负责管理府内辖区的大小事务,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

清朝中期,在全国设立“府”级行政区共计180多个,由此可见郭世纯即将上任的池州知府绝不是芝麻小官。

郭世纯带着家眷、随从一路风尘仆仆地向池州前进,没想到在半路上遇到劫匪,连同郭世纯在内的60多人全部被杀死,而他容貌娇俏的妻子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幸存下来。

电影剧照

劫匪本以为只是一次习以为常的打劫,顺势将郭世纯夫人和婴儿抓回山寨,就在这时,劫匪头目看到郭世纯的委任状。

“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谁都知道清朝知府的隐藏收入特别多,尤其是这些贪赃敛财的地方官吏,劫匪头目当即决定冒充郭世纯到池州上任,以清廉知府的身份正大光明搜刮钱财,到时候再相机逃走,神不知鬼不觉。

当“冒牌郭世纯”到达池州官邸,将带有吏部印章的委任状和身份证明文件上交查验,上面笼统描写了新任知府的容貌特点,加上知府是新到的“一把手”,谁也没有怀疑,例行公事看过吏部委任状后,郭知府就正式上任了。

清朝官员剧照

郭知府虽然是劫匪出身,从他敢冒充知府就可以看出此人胆略,他在处理池州政务过程中有模有样,甚至将池州多年积压的陈年旧案全部处理完,得到当地百姓和豪绅的夸赞。

纸难包住火,总要小心应对。清朝每地都要缴纳钱粮,郭知府害怕见到“熟人”识破自己冒名顶替,于是躲着不肯将池州征收的钱粮送到省里。郭知府推三阻四的表现引起安徽布政使的怀疑,他猜想郭知府将钱粮贪污了,于是派人到池州检查府库。

当布政使派遣的特使推开池州府库大门,发现银子整整齐齐地摆放着,经过盘点后数额足够。得到检查结果的布政使带着疑惑的口气写信询问原因,郭知府解释钱粮刚刚凑齐,钱粮都是牵涉江山社稷的大事,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郭知府表示自己要精心筹备后,确保足额送达。

安徽布政使感叹郭知府心思细腻、办事稳重,对他评价极高,夸赞郭知府是“清官能吏”,是百姓之福、社稷之幸。

郭知府顺利躲过一劫,但很快就迎来新的危险。当你身居高位的时候,不管是从不认识的乡亲,还是未曾谋面的亲戚,他们都会找到你“攀高枝”,希望能借助你的权势谋取利益,郭知府同样遇到这样的情况。

自从郭世纯担任池州知府的消息传回家乡,就有乡亲来找他,很显然,郭知府不能见这些人,于是他选择闭门不见,安排手下兄弟将人赶走。久而久之,郭知府的妻兄在家乡听到这些消息,带着疑惑来池州寻找妹夫郭世纯。

无巧不成书,他在大街上就遇到妹夫郭知府的轿子,大喊着“郭知府”求见,突然发现从轿子里面出来的并不是郭世纯,惊诧之余,他赶紧转身离开。随后,假扮成破衣烂衫的乞丐,假装到郭知府的住处乞讨,主动提出要帮厨房打杂挑水,正好遇见自己亲妹妹。

郭世纯的妻子见到哥哥,既惊讶,又害怕,她并没有与他相认,而是转头回去,没过多久又出来交给哥哥一封信。她在信中向哥哥讲述了郭世纯遇害的经过,只要郭知府贪污足够的财物就要跑路,她要哥哥带着信件到省城去见安徽布政使,请他来主持正义。

几经波折,安徽布政使看到信件,起初他并不相信,但此事后果严重,一旦坐实将影响自己的仕途晋升,于是派人前往池州逮捕“冒牌郭世纯”。

在池州衙门,郭知府和他带来的30多位山贼兄弟被一网打尽,布政使果然在别院搜出大量白银,幸亏郭知府还没有实现目标,要不然他早就逃走了。

《清稗类钞》是根据清代人的文集、笔记、札记等资料汇编的清代掌故遗闻,虽然其中很多是来自于民间野史记载,但郭世纯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确存在的人物,更关键的是,《清史稿》中关于郭世纯的记载停留在池州知府,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关于郭世纯的笔墨。

仔细想来,的确颇为蹊跷,因为郭世纯是进士出身,在各地的县志中对此类人物都会有记载的,更何况他已经担任知府级别,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下一步将会升级为布政使,没理由突然消失相关记载。

综合考虑,《清稗类钞》记载的“郭世纯被冒充池州知府”极有可能是真的,可以猜想推测,在事情败露后,清廷官僚体系为了维护尊严和权威,真相被隐瞒起来,最终彻底消失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

清朝时期的信息传递仍然面临巨大现实困难,想要准确核对人的身份是非常困难的,出现“冒名顶替”现象也是会有的,因为制度总会存在漏洞,只是没有碰到胆大包天或者善于投机取巧的人,即便是在信息更为发达的年代,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但是,清朝时期冒名顶替知府是不可能长久的,除了官场上的故交好友之外,知府每年都要回到京城汇报年度工作情况,面见皇帝这件事一定会直接劝退冒充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带着,吏部,官印,池州,委任状,劫匪,清朝,安徽,郭世纯,钱粮,消息资讯,池州,清朝,知府,郭知府,郭世纯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带着,吏部,官印,池州,委任状,劫匪,清朝,安徽,郭世纯,钱粮,消息资讯,池州,清朝,知府,郭知府,郭世纯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带着,吏部,官印,池州,委任状,劫匪,清朝,安徽,郭世纯,钱粮,消息资讯,池州,清朝,知府,郭知府,郭世纯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