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从大众慈善到金融投资,聊聊19世纪英国信托储蓄银行的发展历程

从大众慈善到金融投资,聊聊19世纪英国信托储蓄银行的发展历程

储蓄在每一个时代都会成为特定人群的追求,英国在19世纪因储蓄而兴起了信托储蓄银行的大规模发展。

最初的储蓄仅仅是出于积累财产和安全保障的因素,普通民众挣得血汗钱以后必然想方设法地存起来,以便不时之需,但是存在家中总是担心盗贼和劫匪的“光顾”,于是很多人都选择将自己的资金交给信托储蓄银行,因为信托储蓄银行最初是一种慈善性质的机构,而且由当地有名望的精英群体组建。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民众愿意将自己的财富交给信托储蓄银行。

随着财富越来越多,这些地方精英开始利用信托储蓄银行的资本进行资本投资,以换取高额利润,于是当初为了慈善储蓄而建立起的信托储蓄银行越来越具有金融市场的味道,慈善的色彩反而不是主色调。

由于资本投资增加了存款者的收入,这些普通民众也就默认了信托储蓄银行的行为,也开始加入这一活动,于是英国金融市场日益活跃。

一、以大众慈善为目的的信托储蓄银行

1.以慈善为目的:摆脱贫穷

信托储蓄银行在后来的发展中兼具了慈善和金融两种功能,但最初是作为慈善机构发展起来的,而且是一种自愿的形式,帮助信托储蓄银行运行的人水平不一,有的极具专业性,有的则半懂不懂,尽管如此,民众还是非常信任信托储蓄银行,愿意将自己的存款交给这一机构,而不是同时期专业性更强的互助会。

早期的信托储蓄银行主要由当地的精英分子、牧师和贵族等人创立,创立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当地民众将多余的钱存储起来,继而慢慢摆脱贫困的状态。

地方精英和贵族及牧师之所以如此积极操办民众存钱之事和希望民众摆脱贫困状态,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想再交纳济贫税。

1834年,英国政府颁布新的《济贫法》要求纳税人交纳济贫税,以互助的方式改变英国贫穷者的生活,随着济贫税越来越高,地方贵族和精英也不再愿意被动地交纳济贫税,而是要主动地帮助民众储蓄,以达到“节源”的目的。

热心改善贫苦者境地的亨利·邓肯在还是牧师时就成立了鲁斯维尔储蓄银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以慈善为目的的信托储蓄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自我调节,一些有经验的信托储蓄银行为了防止富人从中牟利而规定了最高存款限额。信托储蓄银行的管理者出台这一规定的原因在于很多富人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却又不想自食其力,而将自己的存款放入信托储蓄银行,以便获取利润。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信托储蓄银行都能够避免富人从中牟利,一些信托储蓄银行还是因为经营不慎而倒闭。

2.邮政储蓄银行的出现

与信托储蓄银行的私人性质相比,邮政储蓄银行是由国家建立,邮政储蓄银行于19世纪50年代建立以后,由于其是国家建立的,所以信誉度很高,很多人愿意前往邮政储蓄银行办理储蓄业务。

因此,邮政储蓄银行的出现无疑抢占了信托储蓄银行的业务,冲击了后者的发展。然而,在邮政储蓄银行建立之前,1817年颁布的储蓄银行法案中的两条规则就对信托储蓄银行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李迎运的《邮政繁荣与英国国家认同》记录了两条规则的内容。

“由地方受托人负责银行的管理;所有的资金都要以投资国家债券的形式借给国家,国家债务委员会每年支付银行利息,利率为四磅十一先令三便士。”

邮政银行法案的这两条规则引起了信托储蓄银行的强烈不满,一方面,利率的额度由国家掌握,这就使国家有了随意更改利率的权力,从英国历史来看,这一起初规定的利率果然一降再降,从最初的四磅十一先令三便士下降到三磅五先令,显然英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既成了球员又成了裁判。

另一方面,英国政府强制信托储蓄银行购买国债,这就限制了信托储蓄银行的资金使用自由,而且信托储蓄银行并不满意国家所给的利率,因为这笔资金拿到金融市场的投资所得绝对会超过政府所给的一降再降的利息。

直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邮政储蓄银行出现以后,信托储蓄银行与国家之间的矛盾才逐渐冷却,英国民众可以在各地的邮政储蓄银行进行存款,也不再需要信托储蓄银行购买国债,信托储蓄银行再次恢复了资金使用的自由。

二、以金融投资为目的的信托储蓄银行

1.以投资为目的:获取利润

信托储蓄银行在英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制度化的过程,而金融投资就是其制度化的动力。

一方面,金融投资需要一个稳定和健康的金融环境,而当时英国银行大规模兴起,出现了众多私人银行,这些银行中有经营不善的,有腐败频发的,还有专业性不强的,各种问题丛生,合在一起就导致了整个金融市场的乱象。

因此,信托储蓄银行要想在英国银行业中稳健发展就必须实现自己的制度化,改变过去的陈规陋习。

另一方面,邮政储蓄银行、商业银行等的发展对信托储蓄银行产生了冲击。因此,信托储蓄银行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以全新的制度化形式面世,方能在与以高利息著称的商业银行和受国家支持的邮政储蓄银行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1863年,英国出现了有关储蓄银行制度化的法案,该法案基本为储蓄银行明确了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一基本的行为规范促使信托储蓄银行的发展有章可循。

信托储蓄银行在英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有着不同的速度和规模,苏格兰的银行业整体发展较快,规模也比较大,而且政策相对比较宽松。

例如在资金使用方面,苏格兰储蓄银行可以自由进行投资活动而不受限制,但相对保守的英格兰和苏格兰银行却只能将资金用于购买国债,违反者要负法律责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苏格兰比英格兰和威尔士发展得要快的原因,因为苏格兰自由的环境和教育的发展促使这一地区领先于英国其他地区。

2.储蓄银行的制度化改革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正如前述内容一样,19世纪的英国银行业和金融市场存在各种乱象,这些乱象既有内生的,也有外来的,但最终的结果都指向制度化,即制度化成为英国储蓄银行必须要走的路,信托储蓄银行也不例外。

从查尔斯·伍德开始呼唤储蓄银行改革到1863年储蓄银行法案的出台,无不在尽力推动储蓄银行的制度化改革,信托储蓄银行的改革既是对内部改革的回应,也是对来自邮政储蓄银行挑战的回应。

经过储蓄银行的制度化改革,英国资本市场更加稳健地向前发展。随着英国逐渐放开储蓄银行的投资活动,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信托储蓄银行等开始参与资本市场,这意味着资本市场有了更多流动资金,继而兴起的就是大规模的海外投资,英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大国的路上。

对于信托储蓄银行自身来说,深度参与资本市场也使其摆脱了最初的慈善性质,开始独立发展。然而,信托储蓄银行的发展仍然面临着挑战,一方面,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使信托储蓄银行必须承担风险,相较之下,邮政储蓄银行则“稳赚不赔”。

另一方面,来自邮政储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竞争仍然存在,前者因国家支持而愿意吸纳低收入者的存款,后者因其利润丰厚而吸引了富人群体,两种类型的银行将穷人和富人都吸引走了,信托储蓄银行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三、总结

英国银行业发展中的佼佼者非苏格兰银行系统莫属,苏格兰银行有着完备的银行系统,精英式的管理人才,有着“英国储蓄银行之父”美称的亨利·邓肯在创办了鲁斯维尔储蓄银行之后,一直努力将储蓄银行开进苏格兰每一个教区。

英国信托储蓄银行从大众慈善到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表明精英群体的进步,在信托储蓄银行金融化的过程中,有很多储蓄银行走向灭亡,因为这些银行大多因为需要支付高额利息而被迫倒闭。

信托储蓄银行在进入金融市场后面临众多危险,本意为慈善的信托储蓄银行也容易沦为富人的赚钱工具。

由于信托储蓄银行作为信托人需要向存款人支付利息,存款越多而利息就越高,所以很多富人将自己的资金放进信托储蓄银行中,以此来赚取高额利息,结果很多银行因支付不起高额利息只能选择倒闭,这说明这一主要为贫困者服务的信托储蓄银行已经成为富人的赚钱工具。

四、参考文献

李迎运:《邮政繁荣与英国国家认同》

袁戈胭:《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自愿社团研究》

刘学谦:《论十九世纪英国邮政系统改革》

P·J·马歇尔:《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

孙立田:《工业化以前英国乡村教育初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家,投资,银行,储蓄,目的,民众,英国,世纪,金融,的发展,观点评论,邮政储蓄银行,苏格兰银行,银行,英国,信托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国家,投资,银行,储蓄,目的,民众,英国,世纪,金融,的发展,观点评论,邮政储蓄银行,苏格兰银行,银行,英国,信托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国家,投资,银行,储蓄,目的,民众,英国,世纪,金融,的发展,观点评论,邮政储蓄银行,苏格兰银行,银行,英国,信托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