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写给曾国荃的信中说:
季弟赐纪泽途费太多。余给以二百金,实不为少。余在京十四年,从未得人二百金之赠,余亦未尝以此数赠人,虽由余交激太寡,而物力艰难亦可概见。
季弟是指曾国葆,他怎么见到的曾纪泽呢?原来,当时的曾纪泽是从老家看望父亲,他六月来,准备等到曾国藩过完生日后再走。然而,因为战事紧张,曾国藩都有性命之忧,曾纪泽也不是军人,没有义务和责任在前线送死,因此曾国藩让他先行回去。
从这段话,虽然不清楚曾国葆到底给了曾纪泽多少钱,不过数额不少,听口气应该多于曾国藩所给的两百两。不管是三百两还是五百两,这个数额,对于独当一面的曾氏兄弟来说都不是大数目,而曾国藩却因此忐忑不安。
曾国藩交给两百两给曾纪泽,这可是有交办遗产的意思,而曾国葆却轻轻松松拿出几百两。难怪曾国藩感叹,自己当年当京官的时候,既没有人给他这么多钱,也没有给出去那么多钱,这虽然和见识不多有关,但也说明了当时的窘迫。
但就是因为那时候的窘迫,不仅没有让曾国藩自甘平庸,反而锻炼了他的意志,锤炼了他的心性。然而,在曾氏家族越来越发达的时候,曾国藩却为子侄所担心起来。
他认为,自己和弟弟这一波人,虽然没有经历过缺衣少食的日子,但起码还亲自劳动,也体会过捉襟见肘的艰辛。因此,对于自己所说过的戒除“傲气”,还是有所触动的。但是,自己和弟弟们的下一代人,就从来没有过过苦日子。
他们养尊处优,平时的事情都有奴仆婢女完成,而且只有花言巧语的奉承话,听不到苦口婆心的金玉良言。所以,曾国藩很担心,到了下一代人,曾家是不是会败亡。
如果对曾氏了解的人,读过曾国藩日记、家书的人,会清楚的知道,曾国藩对于名利看得并不算重,甚至他也对儿孙们当不当大官也无所谓。因为当官、当大官这不仅需要努力,还需要有机遇,指望每一代儿孙都当大官是不现实的。
但是,对于后代,曾国藩是有着殷切的希望。他认为,不求大官,不求发达,但求每一代人都能出一个秀才,守住耕读之家的传统。这样一来,就可以为曾氏家族保留希望的火种,也能将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这比留给后人千万家产要强得多。
现在的局面让曾国藩非常担忧,自己和弟弟们都出息了,也越来越阔了,对于子弟回有什么样的影响,他实在没有底。经过这件“赠金事件”,解围脱困之后的曾国藩明显加快了教育子女的速度。
显然,曾氏子弟也秉承了曾国藩的家训,此后曾氏子弟人才辈出,虽然很少在官场上取得多高的官位,但在商界、学界、科技界甚至艺术界都有井喷式的表现。
喜欢请点击关注,每天带给你有趣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