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推行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在诏书中光绪帝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并在一个月后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正式创办。从此往后这座高校就成为了无数莘莘学子梦寐以求进入的知识殿堂。
在国内唯一能和北大相比肩的大学便只有清华大学了,和北京大学一样,清华大学也是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所诞生的名校,原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最初的名字叫做建附设肄业馆,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清华和北大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高校界龙头一般的存在,加上其独特的历史魅力,历年来吸引了无数的优秀学子。但是其中也有例外,其中不乏一些天才学子,更希望去世界最顶尖的名校,开辟更多的视野,李泰伯就是其中之一。
李泰伯的名字取之于《论语》第八章,泰伯。从他的这个名字便能看出,李泰伯的父母都是有学识的,正是在父母的悉心培养下,李泰伯从小就表现出了不同常人的学习天赋,
在艺术上李泰伯对音乐有着十分突出的兴趣,会弹钢琴也会自己谱曲,父亲的手机铃声就是他自己谱写的,与此同时父母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对儿子理工科兴趣的培养。
父亲常常和李泰伯一起做数学题,经常买一些机器回来任由李泰伯随意的拆卸。可以说别的小孩是在写完作业之后才去玩,但是在父母的培养下学习就成了李泰伯最大的娱乐方式。
都说优秀的人无论是在任何方面都会很优秀,在李泰伯的身上可谓是很好的验证了这句话,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及就读期间李泰伯既是班长,又是学校志愿者的负责人,以及学生会主席。
学校的副校长沈献章便曾给予了李泰伯这样的评价:“德、才、貌三者集于一身,是领袖级人才。”而北京大学更是早早的抛出橄榄枝,但是因为学校的社会活动很多,所以他主动的放弃了保送北大数学系的机会。
2010年,李泰伯踏上了高考殿堂。同学们和老师都好奇这位天才学子最终能考出怎样的成绩呢?李泰伯最终不负众望考出了703分的优异成绩,最终成为了北京2010年高考理科状元。全国各大高校早已经抛出了自己的橄榄枝,但是李泰伯却有自己的想法,他想要出国继续深造。可是美国的11所名校都拒绝了他。
不过李泰伯很快又报考了香港大学,不过在去香港大学,香港大学方面先委托清华大学培养李泰伯一年。在这一年中李泰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香港大学64万的奖学金。并在2012年从香港大学转学进入世界顶尖名校麻省理工学院就读。李泰伯虽然在2010年被拒绝,但是仅仅过去了两年的时间便用实力证明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