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近几年,电视剧《延禧攻略》热播各大卫视,剧中英俊帅气的男主角富察傅恒给大众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对魏璎珞不顾一切的爱情更是让追剧小迷妹感动不已。
然而真实历史上的富察傅恒远比剧中光彩得多,不过他并不是羁绊于儿女情长的痴情郎,而是政治上野心勃勃,战场上屡建军功,平定四夷的国之柱石。
傅恒终其一生深受乾隆皇帝信任,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外戚重臣,死后被追授郡王衔,配享太庙。
出身名门,平步青云二十五岁跻身一品大员
公元1722年,富察傅恒出生在一个满族贵胄家里,隶属于满洲镶黄旗,家世背景极其显赫。
他的祖上曾跟随努尔哈赤一同起兵作战,曾祖父富察哈什屯是皇太极与顺治两朝的议政大臣,位居当时清朝最高决策中枢。
祖父米思翰在康熙执政时期,除了位列议政大臣,还担任户部尚书等要职,并积极支持康熙削藩,受到康熙的大加赞赏,富察氏家族从此更上一个台阶。
傅恒的三个伯父马斯喀、马齐和马武都是康雍两朝非常显赫的近臣,尤其是马齐在雍正时期任总理事务王大臣、保和殿大学士等中枢要职,地位堪比宰相。
傅恒的父亲李荣保,官至察哈尔总管,与他的伯父和祖上相比,反倒成为最逊色的了,所以出生在这样一个显赫家族,注定傅恒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不过真正让傅恒平步青云的还是他的胞姐富察氏,富察氏在乾隆登基后就被立为皇后,即孝贤纯皇后,因其生性恭俭,颇受乾隆钟爱,夫妻感情极深。
所谓爱屋及乌,乾隆对这位小舅子自然也倍加重用,促使其在日后成为乾隆朝举足轻重的人物。那么傅恒的升官有多快呢?用坐火箭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1740年,十八岁的傅恒官初入官场,先是担任蓝翎侍卫,两年后就升为御前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把宫廷所有皇家事务交由他管理。
这还不算,乾隆还把圆明园的事务让他管理,可见乾隆对他的信任。1743年傅恒出任户部右侍郎,完成了从管理宫廷内务向朝堂大臣的转变。
不过傅恒屁股没坐热乎,就于1745年被调入军机处,正式参与中枢机要。
两年后傅恒又升任户部尚书,并兼任銮仪卫、议政大臣、殿试读卷官、会典馆总裁等职,使财政、宫廷和学政大权于一身,这一年傅恒才二十五岁。
可以说,短短七年内,傅恒由一名普通的正六品侍卫,一路升为从一品大员,其升迁速度之快,终清朝一朝实属罕见。
不过乾隆对傅恒的期望值依然没有上限,很快傅恒的工作由内转外,开始了从文官向军功贵戚的转变。
平定大小金川,扫平准葛尔,位列紫光阁第一功臣
清朝执政集团实际上是由八旗为基础搭建的满清军事贵族联合体,军功是衡量臣子地位的重要标志,比如清初的八个铁帽子王均是八旗旗主,从关外扣开山海关,横扫中原,建立清朝。
傅恒的地位如果想进一步提高,必然要通过建立军功来实现。
1747年,位于川西高原的大小金川发生叛乱,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先是占领小金川,然后率军东进攻打康定。
乾隆派平定苗民起义的川陕总督张广泗、大学士讷亲前往平定叛乱,却连连受挫,兵败溃散的张广泗、讷亲先后被处死。
在前线万分吃紧之时,傅恒毛遂自荐,乾隆为给其打气,先是任命其为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署理川陕总督,然后又授保和殿大学士。
同时从陕甘、云南、湖北、湖南、 四川及京师、东北增派精兵,出征人数达六万余人,还从京师运去很有威力的冲天炮、九节炮、威远炮等。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傅恒一路披星戴月,日行二百里,甚至三百余里,经过一个多月终于抵达前线。
金川地区位于高原,气候恶劣,地形复杂,当地藏民勇武好斗,建立高十余米的碉堡百余座,可居高临下对敌人施以猛烈炮火打击。
傅恒经过仔细衡量,确立舍战碉而捣贼巢的作战方案,以规模优势围攻,断其粮草,让叛军自我消耗。
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在被围困了两年后,终因弹尽粮绝,兵疲马困,不得不出城投降。傅恒于1749年二月胜利班师,被封一等忠勇公。
1754年准噶尔内乱,乾隆打算对其用兵,但遭到群臣反对,相关出兵事务都在敷衍了事,只有傅恒挺身而出,力排众议,独自“奏请办理”此役。
乾隆非常高兴,恩准了他的请求,之后傅恒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平定准噶尔的工作中,他带领军机处官员日夜随侍,候报抄录,积极在后方运筹帷幄,调兵拨饷,协助乾隆制定战略战术。
1755年清军攻克伊犁,准噶尔之乱被平息。在整个平叛过程中,傅恒始终死心塌地追随乾隆,乾隆对傅恒也更加宠信,打算再次授其为一等忠勇公。
对同一大臣授予两个公爵绝对是旷世恩典,可傅恒却执意谢绝再赐他一顶公爵桂冠,但不久,乾隆就将百名功臣画像陈列于紫光阁,傅恒荣居首位。
可以说,在乾隆执政前期,傅恒是乾隆最恩宠的外戚功臣,朝野地位最高,终乾隆一朝,也只有乾隆后期的阿桂能与之相提并论。
和珅虽得宠乾隆,但与傅恒相比,最多算是宠臣,权力相差甚远,其恩典也不及傅恒。
远征缅甸,病死军中,英年早逝
公元1765年,大清西南边患再起,缅甸贡榜王朝凭强大军力,迅速征服中缅边境上的诸多土司,多次侵扰边陲云南,甚至打到普洱,清缅战争爆发。
然而清朝开局不利,刘藻、杨应琚、明瑞前后三任云贵总督因战争失败先后自杀,一时间,朝廷内部人心惶惶。
新任云贵总督鄂宁干脆直接上疏乾隆,认为清军征缅“实无胜算可操”,不宜继续对缅动武。
自认为雄才大略的乾隆怎么会屈从于一个小国,本来被缅甸打得丢盔弃甲够郁闷了,鄂宁还继续泼冷水,乾隆一怒之下将鄂宁降职为福建巡抚。
乾隆环顾朝堂,进缅作战的重任最后只能落在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身上。
就这样,傅恒在三位云贵总督相继身败名裂,新任云贵总督翻身落马的情形下,执掌帅印,于1769年正式出征西南。
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傅恒于四月抵达云南边城腾越,傅恒在考察当地地形后,利用丛林茂盛的特点,征调军队、民工近四千人秘密赶造战船。
傅恒制定水陆并进、直捣缅甸都城阿瓦的军事计划,该计划得到乾隆充分肯定。
1769年七月,傅恒对缅甸发动突袭,清军水陆并进,连续告捷,攻克多个被缅甸占领的军事重镇。
然而随着清军不断向南推进,水土不服的问题开始出现,该地区终年闷热多雨,气候潮湿,烟雾缭绕,瘴气严重,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再加上缅军倚仗复杂地形,设立木寨、水寨,据险坚抗,严重拖延了清军进攻的步伐,清军这边,尤其是久居北方的满洲兵,身体很不适应。
官兵染上瘴气热带疾病纷纷病倒,有的甚至一命呜呼,从总兵、都统到提督等一票高级将领均被恶性传染病夺去生命。
清军原有的水陆军三万一千余人死亡过半,遭受重创,傅恒也未能幸免,感染后腹泻一天比一天厉害,最终一病不起。
乾隆在得到傅恒病倒的消息后大惊失色,也不顾天朝上国的颜面,立即令傅恒班师回京。
恰巧缅甸国王也因力竭,有罢兵乞和之意,乾隆正好借机下了台阶,同意清军与缅方议和。
1770年二月,傅恒回朝,不过他的病情却进一步恶化,五个月后就病逝了,享年仅四十八岁。
悲痛之余的乾隆亲登其府在灵前祭酒,并要求按宗室镇国公规格办理葬礼,赐谥号“文忠”。1796年赠郡王衔,并配享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