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绣圣沈寿,为制慈禧寿礼终身不孕,死后丈夫写万言文给自己扣绿帽

绣圣沈寿,为制慈禧寿礼终身不孕,死后丈夫写万言文给自己扣绿帽

古代常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一个女子若不能为夫家延续香火,在当时是要被人嚼舌根的,有的甚至被夫家一纸休书逐出门外。

沈寿作为一代绣圣,其刺绣工艺美轮美奂,因而享有一代盛名,许多人慕名而来,像为慈禧准备寿礼的重大机遇,自然也落到了她的头上。

眼看慈禧大寿将至,短时间内想要完成十几副刺绣巨作,并非易事。

沈寿没日没夜地精雕细刻,一次次打磨刺绣工艺,并按时完成了作品。

虽然礼物送到了慈禧太后的手中,但沈寿却因为过度劳累,造成了小产,并终身不孕。

当沈寿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时,丈夫却在慈禧面前受到了封赏和荣誉,并丝毫不关心自己和孩子,这让沈寿不禁对丈夫失望起来。

婚姻不合的二人,各自追求的人生理想也不同,因此两人越走越远,逐渐分居两地。

本就体弱多病的沈寿,在之后的十几年里,一直被疾病困扰,最终无力回天,撒手而去。

然而,在沈寿死后,丈夫却完全不顾及她的名声,写下了万言书,直言沈寿给自己扣绿帽。

要知道,二人曾经也是郎才女貌,相辅相成的夫妻,为何最终分道扬镳,甚至沈寿死后,还要被丈夫诋毁呢?

01

1874年,沈寿出生于江苏吴县的书香世家。其父沈椿博学多才,特别喜爱珍藏文物,因此开了一家古董商行。

当时的苏州几乎家家养蚕,人人都会织布刺绣,沈寿自然耳濡目染,也对刺绣有着深厚的兴趣。

本就心灵手巧的她,从8岁就开始学习刺绣,凭借着自己傲人的天赋和精妙的绣法,沈寿在十几岁时已经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神针”绣娘。

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纪,沈寿便被父母张罗着相亲结婚事宜。但沈寿却有着非同一般女子的思想,关于嫁人,她只想嫁自己喜欢的人。

这时,经常来到父亲古董店欣赏古画的余觉,便悄悄地走进了沈寿的生活。

初见余觉,沈父只觉他满腹学问,对于书画颇有研究,接人待物也是彬彬有礼,格外热情。

因此,沈父特别重视这个有志青年,并经常邀请他来到家中做客。

在余觉第一次见到沈寿后,他便一见钟情地爱上了这位大小姐,甚至不惜代价,辗转托人送给沈寿带有爱意的诗作和信物香囊。

沈寿本就是封建社会中的大家闺秀,因涉世未深,更从未和其他异性男子有过多接触。

收到余觉的礼物和诗作后,沈寿毫无防备地跌入了余觉为她精心画制的浪漫陷阱中。

两人就这样,在沈寿父母的祝贺声中,结成了夫妻,并开始了夫唱妇随的生活。

结婚之初,两人新婚燕尔,你侬我侬,经常有说不完的话题和趣事。

余觉擅长书画,沈寿精通刺绣,两人相得益彰,一个以针代笔,一个以笔带针,互相给予对方建议和想法,为彼此的作品都注入了不同的灵魂。

得到丈夫的亲授后,沈寿顿觉才思泉涌,对于刺绣,她有了更高的认识和更为奇妙的想法。

刺绣工艺更加精进的沈寿,从此更是名声大噪,因此许多人慕名而来,一是为了一睹作品风采,二是重金求之,送人待物也倍儿有面子。

02

就在慈禧太后70岁大寿这年,余觉的朋友单束笙突然登门拜访。原来他是为了慈禧太后的寿礼而来,余觉听闻后便心里暗喜,这正是他一展宏图的机会。

待单束笙走后,余觉立马就开始与夫人沈寿生商量。要知道慈禧太后的寿宴近在眼前,这段时间根本不够准备寿礼,因此沈寿有点犹豫不决。

但丈夫既然允诺了对方,沈寿又担心如果不能及时完成,恐怕得罪当朝权贵,无奈之下,她只能点头答应。

见妻子应允后,余觉欣喜若狂,随即便来到岳父家,并挑选出了11篇名画,意气风发地临摹起来。

待完成初样后,他便拿于妻子沈寿进行刺绣加工。熟悉刺绣的人自然知道,想要完成一副宏伟精妙的刺绣,是需要一个人用心血去灌溉而成的。

而沈寿为了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巨作,只能拼了命地赶工,她经常因此不分昼夜,废寝忘食。

通宵达旦的忙碌,让沈寿的身体更加弱不禁风。就在慈禧太后的寿礼完成之时,沈寿却因为劳累过度,而造成了小产,从此终身不孕。

当这个噩耗传来的时候,沈寿整个人瘫痪在床上,此刻正是需要丈夫关怀的时候,余觉却忙着在慈禧太后面前邀功,他想要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收到如此大礼的慈禧太后分外高兴,并亲手写下“福”“寿”二字,赐给了余觉夫妇二人。

当慈禧太后的恩典送达家中之后,沈寿才缓过神来,既然痛失孩儿已成事实,她决定将悲痛化成力量,将刺绣工艺发扬光大。

成为慈禧太后面前的红人后,沈寿申请创办了女子刺绣学校,慈禧太后对此一一应允,并派遣余觉夫妇出国考察。

正是因为日本考察之行,沈寿才发现西洋刺绣利用绘画中的光线明亮,以及不同颜色的线来表达层次区分,让作品看起来更加立体美观,生动逼真,这实在是让人惊叹的手法。

回到国内后,沈寿边投入到女子刺绣学校的工作中去,她一面言传身教自己的弟子们,一面潜心琢磨西洋刺绣的立体感官。

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在1911年,沈寿圆满完成了她心目中的新式绣法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

作品问世后,刹那间轰动全城,而沈寿也因为栩栩如生的刺绣工艺,被世人尊称为苏绣皇后或者绣圣。

这副刺绣也因为独一无二的绣法技巧和美不胜收的感官体验,接二连三获得国际上的奖项,最终还被清朝政府作为国礼送给了意大利国王。

当意大利国王收到礼物后,叹为观止的同时,更生怕把玩时间过久,弄坏了珍品。

为表达谢意,意大利国王亲自写信致谢清政府,并回赠给沈寿一块镶钻金表。

一时间,沈寿的名声达到了巅峰,但沈寿依旧像往常一样,埋头苦干,并开始钻研关于油画,素描,水彩等技巧,试图将自己的作品设计的更加惟妙惟肖。

03

然而事业得意的沈寿,与此同时,情场却重重地翻了跟头。

在为慈禧太后准备寿礼之时,沈寿因为劳累过度,造成了小产,并落下了终身不孕的病症。

而丈夫余觉这边,因为妻子一直无所出,早就心生嫌隙,并且两人追求的价值观也背道而驰,因此逐渐生疏而分居两地。

就在沈寿忙于出席"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的时候,余觉却以妻子一直无所出的原因,接连纳娶了两位妾室。

本就志向高洁的沈寿,对于丈夫另娶新欢的行为更是嗤之以鼻,于是两人隔三差五便引发一场战争。

丈夫余觉认为,沈寿能有今日的造化,要多亏自己在慈禧面前进献寿礼;

而沈寿却认为,如果不是丈夫余觉苦心专营,不顾及自己的身体,孩子根本不会流产。

过多的争吵,让两人早就心生疲惫,而衔接两人婚姻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因为沈寿的另一幅作品《耶稣像》,最终走向了灭亡。

《耶稣像》是沈寿的另一幅巨作,当它在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展出之时,甚至荣获了一等奖的奖项。

当不少富豪豪掷千金,想要买下这幅巨作之时,作为沈寿好友以及知己的张骞,却第一个站出来不同意,他坚决地回复到:此乃国宝,只展不卖!”

如此掷地有声地回复,让沈寿的丈夫余觉感到莫名其妙,这简直就是将金银财宝推至门外。

而沈寿对此却不以为然,对于张骞的所作所为,仅仅表达了一句话:“先生知我心!”

如此截然相反的态度,注定了两人无法携手同行,针对此事两人大吵一架后,沈寿多年的委屈和抑郁终于爆发,身体积劳成疾,并引发了肝病。

04

沈寿躺在病床上的那些日子,余觉依旧潇洒浪荡,他经常以出差为名,实则和两位妾室各自风流快活,对于沈寿的病痛置之不理。

反观张骞却一直对沈寿嘘寒问暖,观察到沈寿经常入住在女子师范的宿舍,张骞更是命人重新修整学校,方便沈寿得到更好的照顾。

张骞的妻子徐氏早年因病去世,张骞便将满心的抱负投入到了实业救国的义举中来。

正是在江宁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张骞与沈寿才相互结识,并成为知己好友,还多次邀请沈寿来到江南开创女子学校。

而沈寿和丈夫余觉,也因为后期辛亥革命的影响,失去了慈禧太后这个靠山,女子学校也被迫暂停,这才想到了当时张骞先生的邀请。

张骞与沈寿再次相见,两人一拍即合,立马建立起了南通传习所,专门培养女子刺绣的技能,期间大大促进了当时女子学习的热潮,而两人也因为工作需要经常见面,逐渐深入了解。

彼时看到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姑娘,张骞很难不被其吸引,尤其是沈寿的丈夫不知道珍惜,硬生生给沈寿气出病来,张骞看到后实在心疼的要命。

但沈寿从始至终却一直拒人千里之外,虽然丈夫与自己离心离德,但女子的名声在外,她马虎不得。

当张骞了解到沈寿喜欢诗词时,张骞便精心从《古诗源》摘录了73首古诗,甚至是诗词的注解,以及文字的发音都有详细标明,更是将这本册子美其名曰《沈寿学诗读本》。

除此之外,张骞还默默地为沈寿写下了不少情诗,虽然每日奔波于实业救国的革命大道上,但每当有空的时候,张骞便会来到沈寿的身边,极尽温柔地照顾。

在沈寿病入膏肓之时,张骞更是在床前伺候她喝药,外面的风言风语,他根本不在乎,为了治好沈寿的病,张骞不惜花重金聘请名医,但都无济于事。

反观沈寿的丈夫,却如同忘记了这位妻子一般,每日花天酒地,缠绵在两位小妾的闺房之中,好一副浪荡子弟的做派。

身体逐渐好转的沈寿,当然明白张骞对于自己的爱意,但这份爱太过铭心刻骨,加上自己早已嫁人,不顾礼仪的近距离接触,实属不该。

所以,无论张骞如何表明自己的心意,沈寿都坚决拒绝,两人的感情一直发乎情止乎礼。

还记得张骞生日那天,许多达官贵人纷纷前来祝贺,而张骞却闭门谢客,独自来到了沈寿的住处,要求沈寿为自己煮一碗面来吃。

虽然此举不符合礼仪规矩,但沈寿毕竟是寄人篱下,只能被迫接受主人的邀请。

如果说沈寿完全没有感觉,可偏偏又凑巧留下了一丝痕迹。

沈寿曾经所绣制的一副观音像,有着张骞的亲笔题字“大慈大悲南海观世音菩萨”,在落章的时候,沈寿更是绣了一句,只羡鸳鸯不羡仙的话出来,其中深意,值得玩味。

在沈寿生命的最后时光,她将自己掉落的青丝收集起来,并为张骞绣了一副“谦亭”的手迹。

掉落的头发不够了,她就毫不犹豫地剪掉了头上的头发,只为完成这一份心意礼物。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思想传统的沈寿定然知道,女子送头发给男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但生命已经即将走到尽头,沈寿的眼里,心里,如果完全没有这个男子的存在,那也着实不太懂得感恩。

05

1921年,一代绣圣沈寿去世。在即将去世的那些天,张骞陪她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长夜漫漫,当时的沈寿全身浮肿,更是被医生从体内抽出了重达16斤的积水。

而沈寿,就像她的名字一般,情深不寿,不论是自己热爱的刺绣行业还是自己的爱人,她都倾尽了毕生心血,却无法像常人一样,受到同样的回报。

自知时日无多,沈寿更是多次和张骞一起编写《雪宧绣谱》,希望可以将毕生的刺绣心血能够记录下来,供世人参考和学习。

在沈寿死后,张骞再也无法遮掩那份痛楚之情,竟当着众人的面,趴在沈寿的尸体上痛哭流涕。

为了遵从沈寿的遗嘱,张骞将她葬在了南通黄泥山的东南麓,只因为沈寿守了半辈子的孤独,死后再也不愿和丈夫余觉同穴而眠,这也是她生平最后一次放肆为自己而活了。

张骞也非常高调地为沈寿修葺陵园,并题字“世界美术家吴县沈雪宧之墓”,而宦正是张骞的字。

这不禁让身为沈寿丈夫的余觉怒火中烧,他认为,这是正大光明地给自己扣上了绿帽子。

生前从未关心过妻子沈寿的余觉,如今却摆出受害人的嘴脸,并写下一本《余觉、沈寿夫妇之南通痛史》的万言书。

“沈寿偶恙,张亲伺汤药,无微不至;沈寿偶尔外出,张心急忙慌,动色劝阻,谓病不宜劳;壕阳小筑的后半舍,张办公于斯,会客于斯,又辟一便门直达沈寿居室之东屋,经常自由出入。”

看到这些句句诛心的文字,实在让人痛彻心扉,作为沈寿的丈夫,当初妻子躺在病榻上他却不管不问,随之自生自灭。

如今却反过来教训别人的不是,但反观沈寿,尽管对着身前侍奉的人青睐有加,但一直因为自己人妻的身份,处处规避,从不越举。

而张骞,也一直是那个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绅士,他能够体谅沈寿的难处,所以即使在她死后,他都选择遥遥与之相望,彼此隔着远距离的凝视和珍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刺绣,慈禧,女子,寿礼,丈夫,余觉,沈寿,作品,终身,工艺,观点评论,张骞,刺绣,余觉,沈寿,慈禧太后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刺绣,慈禧,女子,寿礼,丈夫,余觉,沈寿,作品,终身,工艺,观点评论,张骞,刺绣,余觉,沈寿,慈禧太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刺绣,慈禧,女子,寿礼,丈夫,余觉,沈寿,作品,终身,工艺,观点评论,张骞,刺绣,余觉,沈寿,慈禧太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