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农村:城里人生活多姿多彩,小村民过的也算滋润

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农村:城里人生活多姿多彩,小村民过的也算滋润

黑暗中世纪

说起“中世纪”,这个词其实是特指的是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并且这个词只存在在欧洲历史的语境中,“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比昂多开始使用的,意为介于“古典时代”和“近现代”中间的时代。一般意义上来讲,“中世纪”可以被约等于是“黑暗世纪”。传统观点认为,欧洲在这一时期发展几乎停滞,人民的思想、身体严重受到宗教束缚,加之黑死病的流行,使这个时代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但是因为随着研究的深入,中世纪的社会风貌越来越全面地呈现在当代人的面前,欧洲农村与城市生活也与今天迥然不同。

经济发展产生新城市,战后士兵转为隶农

1、中世纪欧洲城市发展背景

中世纪的城市兴起于11世纪,区别于古典时期的城市,这个时期的城市是欧洲经济发展的产物。公元10世纪时,欧洲开始了大规模的垦殖运动,即开垦荒地,种植粮食。生产产生交换,随着商品的流动,使得人们需要一个稳定的交换场所,同时为他们的贸易提供庇护,于是欧洲的城市应运而生,可以说,这样的城市形态,生来就负有经济职能,区别于同一时期以政治和军事职能为主的东方大城市。

其次是罗马时代的城市的衰落为新城市的兴起提供了居民来源,由于罗马时期建立的“远距离贸易运输”和“集中式手工业生产”不具有使城市长期存在的生命力,因此,随着罗马政权的衰落,城市也随之衰落,产生了一批急于寻找庇护的“流浪市民”。除了经济因素与历史因素,中世纪城市的兴起还来源于“爆炸式的人口增长”,这得益于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普遍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食物基础。因此,欧洲中世纪城市,作为一种具有经济职能的稳定的共同体,是经济、历史、农业发展的产物。

欧洲城市

2、中世纪欧洲农村发展背景

农村的发展背景,大概可从它的两大构成要件入手,一是土地,二是农民。土地来源于垦殖前农业地区周围广袤的荒地,这些土地不仅为城市的形成提供了商品交换活动,同时也为战争后流离失所的士兵与奴隶提供了栖居之所。另一个农村的构成要件是农民,中世纪的农民的来源主要是战争后大批无处可去的日耳曼士兵,他们被分配给一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形成隶农。这些农民被称为依附农民,另一种农民是小自由民,是世世代代定居在村庄土地上的集体成员。大量的土地和农民构成了中世纪的农村,使其作为一个经济概念,首次出现在欧洲的历史舞台上。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农村让人小富则安

人类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城市的出现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一种高级形态。可以说,从城市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有了城乡分化的问题,随着经济政治文化资源的倾斜,城市发展得越来越迅速,与农村进一步拉开差距,所以在中世纪,城乡分化问题也仍然存在。而这个问题在欧洲的城市农村发展中也有所体现。

1、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发展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政教合一、自由程度相对较高、贫富差距大。首先是政府与教会的紧密结合,因为教会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控制力相对较弱,因此,这一特点在城市更为突出,神权高于世俗权力,因此,在城市中,地位最高人的是教会教主,地位最高的阶层是教士阶层。其次是,城市生活相对于乡村生活,自由程度更高,甚至有民间谚语称:“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教会参与政治

这样的自由光芒来源于城市诞生之初便具有的“新生色彩”,繁荣的商品交换活动,富有斗争精神的市民,都决定了城市市民生活的自由度比受地主剥削的隶农更高。与此同时,以商品交换活动为基础诞生的城市注定拥有巨大的贫富差距。

城市中的贫民阶层,不仅生活上得不到保障,还要受到来自上层阶级的鄙视与压榨。

2、农村收入稳定,小富则安

欧洲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即庄园的土地所有权掌握在领主手中,农民仅有土地的使用权,并定期向其缴纳各种实物和租金。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农民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同时还需要承受来自地主的剥削。庄园的大小规模不一,其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不一。例如,有的大型庄园中还设有庄园法庭,用于审判拖欠地租的农民。总的来看,相较城市而言,欧洲的农村生活虽然自由度较低,但农民收入相对稳定,多劳多得,有一定的保障。

欧洲城市、农村全方位比较:城里人玩的很花,农村人过的也算滋润

1、生存环境

在职业选择方面,显然城市居民的选择权更大

。在城市中,市民可以自由地选择成为商人、手工业生产者、士兵、仆人等等各种职业。

而对于生活在地主庄园中的农民来说,他们就丧失了对职业选择的支配权,不仅如此,农民的后代也很少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农民家族是世代为地主家族服务的,他们唯一改变命运的途径就是进入教会,因此,修道士来村庄布道就成了农民最重视的时光,虽然被选入教会的几率很小,但也不妨碍他们期望着自己一跃进入上层阶级。

欧洲庄园经济

虽说在某些意义上农民的生活确实比城市居民悲惨,但是由于农民的财产属性(即是附属于领主领主的一部分),使得庄园将为他们提供能够维持生活的最低保障,不至于被饿死,反观城市中的底层人民,非但没有固定的居所与收入,其生死也不在政府的管辖范围以内,一旦失去工作,很难再生存下去。

2、娱乐生活

事实上,欧洲中世纪的农民的娱乐生活主要就是宗教活动,如过宗教节日,接受布道,做礼拜等。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劳作,因此农民的休闲娱乐活动并不丰富。与乡村枯燥的生活截然相反的是相对有趣的城市生活。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开始追求更加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对于贵族而言,最常见的活动当属打猎和下棋,其中打猎是贵族专有的活动,因为一般的山林都归贵族所有,类似中国古代的皇家猎场,平民连进入的机会都没有,必须经过贵族的许可。

普通平民的娱乐活动主要是喝酒、看表演等廉价性活动。《夜歌—中世纪的夜生活》的作者让·韦尔东在他的书中还提到了中世纪的篝火晚会,

书中写道:“人们吃过晚饭后,便会燃起篝火。人们排成行围绕着篝火跳舞。火势减弱的时候,孩子们会在火堆上跳来跳去。”

由此可见,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特色的娱乐活动,中世纪的生活并非全盘是我们一直所想象的“黑暗”与“压抑”,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交,有社交的地方就有娱乐活动。

廉价娱乐活动

3、衣着服饰

早在808年,查理大帝在赦令中就规定了农民的服装,任何人不能买或者买超过20先令的衣物,且不得穿丝绸或者皮毛制作的衣物。这样的规定决定了农民的衣着服饰不能够随心所欲。事实上,从加洛林王朝统治以来,农民的服装就几乎没有变化了,他们所穿的,在中世纪的法语中被称为“紧身长裤”和“袍子”。一般由亚麻、羊毛制成。触感粗粝,做工也十分粗糙。

妇女的衣物则相对来说可以在颜色上有更多选择,她们往往会使用崧蓝、茜草、朱砂等作为染料染布。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讲,受到基督教禁欲苦行思想的影响,中下层民众并不喜好华服,常服只以白色的肥大长衣和连袖外套为主,色彩素淡。而贵族的服装无论是在衣服样式还是在材料上,都有更多选择,且款式偏华美,甚至选用东方的丝绸作为衣料。贵族不仅有选用优质面料裁衣的权利,还有留长发的特权。整个社会的分化在衣着打扮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农民粗布麻衣

总结

大卫·尼科尔在《中世纪生活》一书中写道:“中世纪西欧,尽管物质并不丰富,有钱人仍然能够穷奢极欲,而穷苦的人们只能靠粗茶淡饭得以为生。”在社会经济、历史、政治等各方面综合作用下,公元11世纪诞生了欧洲中世纪城市和农村,二者无论是在生活状况、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城市居民的生活自由度相对较高,娱乐也更为丰富,乡村生活辛苦枯燥,

但农民的生活具有最低的保障,在自己狭小的生活空间中维持着和地主的关系。

同时,二者又不能完全对立起来,城市的繁荣有赖于乡村提供的用以交换的农产品,二者就在这样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共同构成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生活的全貌。

参考文献:

1、《欧洲中世纪农民社会生活研究》

2、《西欧中世纪的劳动者》

3、《中世纪生活》

4、《夜歌—中世纪的夜生活》

5、《对中世纪城市起源问题的重新审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生活,欧洲,城里人,土地,村民,自由民,世纪,发展,城市,农村,观点评论,庄园,欧洲,城市,农村,农民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生活,欧洲,城里人,土地,村民,自由民,世纪,发展,城市,农村,观点评论,庄园,欧洲,城市,农村,农民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生活,欧洲,城里人,土地,村民,自由民,世纪,发展,城市,农村,观点评论,庄园,欧洲,城市,农村,农民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