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曾国藩:为治眼疾方法试遍,能成大事,除悟透一道理,也与此有关

曾国藩:为治眼疾方法试遍,能成大事,除悟透一道理,也与此有关

他科考七次,才中了秀才。

他也曾是一个才学平庸,钻牛角尖的愤青,因吃了败仗投水自尽,被当众羞辱,被穿小鞋,在职场举步维艰。

曾国藩

他走出磨难,华丽转身,成为了位高权重、匡扶清室的英雄。

他因此常被解读成为一位励志大哥。

其实,他能走上人生巅峰,除了“时势造英雄”之外,还与他患眼疾有关。

01

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在湖南娄底双峰县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耕读家庭就是虽然是农民家庭,但是家里地多,经济收入可观。

他的祖父曾屏玉虽然读书少,但是见多识广,砸锅卖铁也要供后代读书。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在曾屏玉的鞭策下考上了秀才。

曾国藩因为是家里的长子,家里人对他格外重视,也付出了很大心血。曾国藩5岁时,父亲就开始了对他的启蒙教育,教他背诗经。6岁时,他就进入了家塾进行系统的学习。

15岁那年,曾国藩参加了湖南长沙府的童子试,名列第七名。因此,父亲对他满怀希望,专门将他送到衡阳唐氏宗祠读书。

古人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教育,有“宗庙毁则礼乐崩,礼乐崩则仁义废,仁义废则伦常道德不复存在”的说法。所以作为衡阳大族的唐氏宗族,其宗祠礼乐和仁义、伦常方面的文化浓厚。不过第二年又将他转入了湘乡涟滨书院,为考取秀才作准备。

清朝的科举分5个等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廷试(朝考)。

院试属于各省举办的考试,通过院试可进入乡试;乡试是国考的一种,由国家派考试官到乡里举监考,每三年考一次;通过乡试的人,第二年就可以参加京师礼部的会试;会试通过后,还要一路打怪升级,要在一个多月后,进行殿试;殿试以后,就是朝考,相当于皇帝对考生的面试。

21岁时,曾国藩通过院试考上了秀才,并在这一年成了婚,真是“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得志得意满。

真正让曾国藩受挫的是会试,会试连考了五次,耗时六年。第五次才考中。在殿试中,曾国藩以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的成绩,被赐“同进士”。尽管27岁的曾国藩自此踏上了仕途之路,但是这个“同进士”出身的身份一直是他心中最大的忌讳。因为这个“同”就是“不同”的意思,相当于“准进士”,又不是进士。比进士的等级低,却比举人的等级高一点。

曾国藩

虽然这个学历有些尴尬,但是好在曾国藩拿着这个敲门砖也进入了仕途。不过在朝考中,曾国藩也扳回了一局,本来是第三名,却被道光帝亲自提拔为第二名,选为翰林院官员,虽然职级不高,好歹是皇帝近臣。

总算是“媳妇熬成婆”,曾国藩刚开始也有一段时间懈怠,他开始和人下棋、睡懒觉、喝酒。机缘巧合下,他读到了桐城派宗师姚鼐的文章,迷上了理学。他开始致力于程朱理学,要“学做圣人”。

他由自律到自虐,为了培养自己坚持的毅力,他开始对自己越来越狠。比如,一本书读不完,不读下一本。死磕一本书,弄不明白不肯罢休。写字要写到手抽筋等。

反正是男人不狠,地位不稳,层层突破,才是好汉。如果没有这股子轴劲,曾国藩可能一生都是官场中的平庸之辈。

02

从27岁到37岁这十年,曾国藩的官场之路走得基本顺利。因为是后起之秀,也得到一些前辈的提携。

在道光二十三年举行的翰詹大考中,曾国藩本来没有多大把握,文章写得也一般。但是却得到了二等第一名的好成绩。成绩出来第二天曾国藩就连升四级,成为五品翰林侍讲。

原因是曾国藩的会试主考官穆彰阿见曾国藩为人忠厚,有意提拔他。当然,也是穆彰利用这次机会,给自己拉人,扩大势力范围的一种方式。

37岁时,曾国藩官阶从五品升至二品侍郎。他不无得意地给家人写信道:“湖南37岁达到二品的官员,本朝除了我再无他人。”

曾国藩本以为人生开挂了。可是没想到,越是往上走,风就越大。当时,在道光的管理下,朝廷上下气氛压抑,官场混日子的居多,在接触到官场的弊病后,曾国藩一度觉得当官没意思,想回家为父亲养老尽孝。

后来道光去世后,咸丰即位。新帝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要广开言路。曾国藩一听激动了,立即上了个折子,将京官、外官骂了个遍,朝廷弊病提了一大堆。还画了一幅讲堂图,让咸丰每天都要给官员们讲一课,以达到鞭策的目的。

由于曾国藩没学过画画,一幅讲堂图画得不怎么好看,再加上他的“幼稚”直言让朝廷大员们觉得可笑,他一度成为了朝廷大员的笑柄。

曾国藩并没有因此退缩。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咸丰手足无措,他雪上加霜上疏直言咸丰的三个缺点:见小不见大、不求实际、刚愎自用。

虽然是事实,但是让咸丰下不来台,龙颜大怒,把奏折扔到了地上,差点领了盒饭。曾国藩仍然屡教不改,一次高官琦善和赛尚阿犯了事,他不顾对方在京中势力盘根错节,就主张严惩,结果导致他在官场举步维艰,工作难以开展。

刚好母亲去世,曾国藩就交接了工作借口回家奔丧避风头。

曾国藩在老家奔丧期间,正值太平军进入湖南,整个湖南岌岌可危,咸丰便下诏书到曾国藩的老家,命令曾国藩帮湖南练民兵。这一次,咸丰一共任命了10个省43位退休的前官员为“帮办团练大臣”。不过就曾国藩拿它当回事。

曾国藩快马加鞭到了长沙,当时湖南的社会秩序混乱,曾国藩立即投入审案,凡是与太平军有关的,稍加审讯便砍杀,短短几个月时间,就砍杀了两百多人,被称为“曾剃头”。

涣散的绿营

当然这种乱世重刑的方法也没有错,只是曾国藩没有考虑到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一味地挥着膀子蛮干。曾国藩在当地招募了一些士兵,每天安排训练。但是长沙城里还有一支老队伍就是清廷的武装——绿营。

眼里非黑即白没有灰色地带的曾国藩觉得绿营没有战斗力,行动涣散。就上书给咸丰,处理了绿营的带头副将清德。虽然咸丰向着曾国藩办了清德,与此同时曾国藩得罪了湖南当地的官员。清德的上司对曾国藩不满,指使绿营的人天天给曾国藩的湘军滋事,甚至围攻曾国藩的公馆,曾国藩只得逃离。无耐曾国藩的工作进行困难重重,他只好当众认错,这是曾国藩第二次沦为官场的笑柄。

在长沙的工作难以开展的曾国藩,只好去衡阳练兵。

书生意气的曾国藩以为工作就像读书,只要挥开膀子一味死磕就可以,他没有想到借力使力才可以不费力。他得罪了其他部门,即使干劲十足,在重重阻力下,能力也无法得以施展。

03

曾国藩回到衡阳后,因为得罪了当地官员,他没有得到费用上的支持。但是他一颗建功立业的心仍然火热,他借着建立水师,向朝廷申请了费用。

此时的曾国藩并不懂得水师怎么练,但是他凭着一股轴劲死磕。他找了一些能工巧匠,用木排造船。试制了几条小船,顺流还能走,逆流却走得非常慢,平时渡江可以,却无法应敌。

一次中秋节,曾国藩从赛龙舟中找到了灵感,准备用龙舟作为战船。可经多次试验,发现龙舟容易翻船。

虽然多次失败,他仍不肯作罢。他请教了广东水师的战舰制造,于是和工匠们商量按广东水师的造法造了战船,终于建成了十营水师。

在咸丰四年,曾国藩带领着练好的水师沿湘江北上,与太平军作战。没成想在作战的过程中,当时风太大,顺流船跑得太快,直冲太平军的炮台,变成了太平军的活靶子。

在陆地上,曾国藩让团练打头阵,佯装战败,将太平军引入精锐湘军的伏击圈,没想到团练自己逃跑了。当时曾国藩羞愧难当,跳了湘江。被副将和卫兵救上了岸。

还被左宗棠讽刺为猪子(笨蛋)。虽然湘江这边败了。但湘潭方面传来捷报,湘军大胜太平军,曾国藩高兴得从病床上跳了下来,激动不已。但是这份喜悦也是短暂的,后来太平天国出现内讧,咸丰以为太平天国军败退在即,对湘军的需求也不是太急迫。因为之前曾国藩之前工作难以开展,问咸丰要督抚的官职,咸丰却不愿意给。曾国藩借回家守孝威胁,没想到咸丰立即批准让曾国藩回家守孝两年多,实际上也是夺取曾国藩的兵权,曾国藩因此粉愤懑不已。在家里也是骂骂咧咧,抱怨不断。

格局是被委屈撑大的。在这段离开的时间,曾国藩发现抱怨是最没用的。他开始将自己关在屋子里读老庄,也琢磨透了一件事:先谋生再谋爱,首先在藏污纳垢的官场生存下去,才能调动各种资源建功立业!

居家两年后,太平天国回光返照,石达开带领20万大军进入浙江,浙江的形势突然紧张起来。曾国藩也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胡林翼上书咸丰,重新起用曾国藩,让曾国藩带湘军入浙江作战。虽然自从穆彰阿被处置后,咸丰一直对曾国藩的身份有所芥蒂,对他也是忽冷忽热。但是迫于形势,此时也就曾国藩这个实干的人最适合。考虑到湘军的长远发展,咸丰就让最信任的录肃顺充当了曾国藩大展拳脚的靠山。

这一次曾国藩重新出山后他变了,变得更强大,他圆滑柔顺,知进退,低调务实。再加上得到肃顺的支持。他刚出山,上到湖南巡抚下到长沙知县,都拜访了个遍,他也不和咸丰顶牛了,学会了打太极。他对下属也不是一味从严,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仗打得好,贪点小便宜他都装看不见。

学会借力使力时,曾国藩也觉得不那么费力了。咸丰八年至十年,湘军大破围困在天津的太平军,朝廷除了湘军,再无可以与太平天国对抗的力量,同时曾国藩的职位也无人能取代。终于在胡林翼和肃顺的举荐下,曾国藩坐上了两江总督的位置。可以大展宏图。

曾国藩

接下来,耗时三年,湘军已成规模,曾国藩也不用亲临现场,只要坐镇指挥,硬仗无数,捷报不断。

他身上已没有了理学家的刻板和固执。他教李鸿章建淮军;他的幕府人才济济,有道学家,有科学家。他筹办安庆内军械所,提拔科学家徐寿,研制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接见了第一位留美学者容闳,也不计较他曾与太平天国有交往。还派容闳去购置新式武器。

所以,洋务运动真正是从曾国藩这里发端的,除了“时势造英雄”之外,还与曾国藩有眼疾有关。

曾国藩为了治眼疾,尝试了所有方法,吃中药,自学中医,36岁戴着西洋的老花镜,还把一块“中空积水”的玛瑙钻开滴入眼,用手蘸唾沫摩擦眼睑的方法。总之能用的方法试了个遍。

而这种试验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与“科学”精神非常契合。

正是曾国藩的这种试错精神,和钻研精神,让他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曾国藩的经历给我的启示是:欲成大树,莫与草争,将军有剑,不斩草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方法,会试,咸丰,父亲,秀才,朝廷,曾国藩,官场,眼疾,大事,观点评论,咸丰,曾国藩,太平军,太平天国,湘军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方法,会试,咸丰,父亲,秀才,朝廷,曾国藩,官场,眼疾,大事,观点评论,咸丰,曾国藩,太平军,太平天国,湘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方法,会试,咸丰,父亲,秀才,朝廷,曾国藩,官场,眼疾,大事,观点评论,咸丰,曾国藩,太平军,太平天国,湘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