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晚清时期,有三个“铁帽子王”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分别是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及庆亲王奕劻。
当然,铁帽子王只是民间的叫法,官方的说法是指王爵“世袭罔替”,无论传了多少后代,爵位永远不会降低。
整个满清只有十二个铁帽子王,除了开国的八位以及雍正时期的允祥,剩下的就是这哥仨。
在这三位中,知名度最高、能力最强、最有个性的是奕訢,他主持朝政期间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因善于与洋人打交道,被称为“鬼子六”。
最臭名昭著、最会敛财腐败的是奕劻,光是放在外国银行的存款就高达712.5万英镑,因太善于敛财,被时人戏称为“庆那公司”总经理。
而奕譞是这三位中知名度最低的,论能力不如奕訢,论投机钻营,不如奕劻,人们只知道他占了一个皇帝(光绪)父亲的“头衔”,其余一无所知。
但放眼清朝近三百年历史,奕譞是宗室权贵极少数平安着陆,且受皇权恩宠一直不减的亲王。
究其原因,奕譞有着独特的为官之道秘诀,并凭此大红大紫,位极人臣,成为晚清政坛不倒翁和常青树。
从皇七子到醇亲王:参与辛酉政变,凭拥立之功飞黄腾达
奕譞出生于公元1840年,是道光皇帝第七子,母亲叫乌雅氏,是笔帖式灵寿庶出独女,年龄比道光皇帝足足小四十岁。
历史上记载,乌雅氏虽出身低微,但为人却十分正派,对奕譞非常严厉。
奕譞小的时候,有一次向身边太监索要珊瑚佩件,结果被乌雅氏得知,勃然大怒,狠狠杖责奕譞,并斥责其小小年纪就起如此贪念,小奕譞连忙痛哭发誓,保证以后绝不再犯。
正是在乌雅氏的严厉教导下,奕譞养成了低调清廉的朴实品质。
虽然他没有他的六哥奕訢那样天资聪颖,备受瞩目。但他始终安分守己,从不张扬,而这难能可贵的品质使他在皇室内部有着不错的口碑。
1850年皇四子奕詝继位,是为咸丰,过了不久就封年仅十岁的奕譞为醇郡王,但奕譞在仕途上并未见起色,做了近十年的闲散王爷。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他大七岁的奕訢,道光早在遗诏中就确定其为恭亲王,1853年,二十岁的奕訢已担任领班军机大臣,总领朝政。
1855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訢以钦差大臣身份与英法联军谈判。
但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坐了这么多年冷板凳的奕譞终于在1859年迎来了人生转机,而这要感谢一个人——慈禧。
当时的慈禧是咸丰的懿贵妃,懿贵妃年纪轻轻,野心勃勃,但由于进宫时间短,政治根基浅薄,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培养心腹势力,懿贵妃看中了奕譞。
奕譞是先帝皇七子,血统地位尊贵,年龄不到二十岁,文韬武略不在话下,许多名门望族都希望把自家女子嫁与他。
而懿贵妃的妹妹婉贞正值豆蔻年华,面容美貌,于是懿妃想尽办法,成功劝说咸丰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奕譞做嫡福晋。
1859年奕譞与婉贞完婚,并成为懿贵妃的妹夫,不久,咸丰让他为内廷行走,后被任命为正黄旗汉军都统,奕譞正式踏入政坛。
1861年,咸丰驾崩,慈禧为争夺最高权力,联合恭亲王奕訢,与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展开明争暗斗,而奕譞不可避免的卷入这场政治斗争。
作为慈禧的妹夫,奕譞铁定站在慈禧一边,忠诚执行慈禧的指示,不久奕譞被任命为步军统领,掌握了京师卫戍的军权,为慈禧的下一步政变做好铺垫。
1861年九月,慈禧发动辛酉政变,一举铲平顾命八大臣,在这一过程中,奕譞负责具体执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八大臣全部逮捕。
同治继位后,慈禧垂帘听政,成为大清实际决策者,奕訢封议政王,领班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及宗人府宗正,至此晚清形成了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秉政的格局。
而在政变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奕譞也获得慈禧重用,被授予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神机营等职务。
当然,慈禧重用奕譞无非考虑两点:一是以奕譞制衡奕訢,达到以分权实现专权的目的。二是奕譞的忠诚听话让慈禧感到放心,有利于巩固自己的权威。
奕譞对这一切心知肚明,所以他选择一老本实地做自己的事情,安于自己的角色,而不像奕訢那样锋芒毕露,处处与慈禧对着干。
1872年,奕譞进封为醇亲王,世袭罔替,成为大清第十一位铁帽子王。
而恭亲王奕訢却在慈禧的打压下,先是丢了议政王的头衔,后来不断走下坡路,两个亲王的势力出现此消彼长的局面,奕譞逐渐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庸才奕譞的上位:父凭子贵,军机处实际掌控者,总理海军衙门大臣
1875年,同治帝驾崩,因为没有留下子嗣,皇位只能在宗室中选择,慈禧召集奕訢、奕譞及一些朝廷重臣商议人选。
过程中,一些军机大臣为奕訢的儿子载澂争取机会,但慈禧为了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将奕譞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儿子,年仅四岁的载湉过继到咸丰帝名下。
慈禧话音刚落,奕譞便一声哀嚎,瘫倒在地,大哭不止,亲贵伸手搀扶都拉不起来。
其实奕譞的内心,并没有奕訢的野心,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对他来说是一个折磨。
首先慈禧性格阴鸷刁钻,嗜权如命,载湉不过是个傀儡,而奕譞作为皇帝的亲生父亲,如芒刺在背,他根本无胆量与慈禧争权。
其次载湉入宫,造成骨肉亲情分离,两人从父子关系变为君臣关系,所谓一如宫门深似海,奕譞既忧惧自己,也心疼儿子。
光绪继位不久后,奕譞以旧疾复发,告老还乡为由,向慈禧提出辞职,随后奕譞被罢免一切职务,这一年奕譞仅三十三岁。
由于奕譞低调谨慎,谦恭有礼,慈禧破例准许他进宫照料光绪,这样奕譞才有了与儿子单独相处的机会,自己的内心总算是有了一丝慰藉。
转瞬十年后,奕譞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巅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奕訢与慈禧多有摩擦,再加上消极反战,引起朝廷的普遍不满。
慈禧以“进退失据”、“委靡因循”为由将以奕䜣为首的军机大臣全部罢黜,命礼亲王世铎主持军机处,庆郡王奕劻主持总理衙门。
而奕譞作为光绪生父,照例不能主持朝政,但被慈禧赋予“商办”之名,即世铎遇到重要事件,一定要与奕譞商办,奕譞成为军机处实际上的掌控者。
奕譞在能力上远不及奕訢,时人把这次改组军机处比喻为易中枢以驽马,代芦服以柴胡。可奕譞对这些并不在意,他为官的首要原则是明哲保身,对慈禧唯命是从。
此时的洋务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不久,清廷设置海军衙门,由于奕訢已淡出权力中心,洋务强军的重任落在奕譞身上。
奕譞被任命为总理海军衙门大臣,总管全国海军事务,不过奕譞自己不懂洋务,便全权交给李鸿章负责,自己则为李鸿章做政治后盾。
右一为李鸿章
在奕譞的支持下,北洋水师不断壮大,逐渐成为亚洲第一大舰队。可以说,甲午战争前十年的洋务运动离不开奕譞的引领保护。
1887年光绪亲政,慈禧让奕譞总管朝政,奕譞明白登高必跌重的道理,慈禧也不会轻易放权,于是上奏请求慈禧继续训政,所有事情须有太后懿旨方可操办,这样慈禧对奕譞更加信任了。
1889年光绪帝大婚,奕譞的儿子载沣为镇国公,载洵为辅国公,载涛赐头品顶带、孔雀翎,奕譞家族一时间大红大紫,位极人臣。
一生为奴换来奕譞的一生富贵
虽然此时奕譞的权力地位已是朝廷数一数二,但他十分了解慈禧,随着权势的增长,奕譞反而更加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小心翼翼是伺候慈禧太后。
奕譞把取信讨好慈禧看做自己的第一本职工作。在建设北洋海军时,奕譞为了哄慈禧开心,便将很大一部分海军经费挪出来修建颐和园。
施工建设的过程也是北洋舰队最需要用钱的时期,恰逢直隶和京师遭受特大水灾,朝中的御史害怕激起民变,建议暂时停工,可奕譞却一言不发。
不久这位御史就被罢官议罪,而奕譞则咬牙坚持把颐和园修完,1891年颐和园完工之时,奕譞在长期的操劳忧虑下一病不起,在光绪亲自前往探视后,奕譞终于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一岁。
慈禧与光绪均前往祭奠,慈禧感念奕譞功劳,定其称号为皇帝本生考,谥号为贤,配享太庙。
从奕譞的一生看来,他既不恋权,也不贪财,只是时代的命运把他一步步推向前台,对于奕譞来说,一切都是造化弄人,奕譞留给后入的遗言可以看出一二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子孙祸也小,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此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