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播出的经典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清朝乾隆年间,出生名门而其貌不扬的山东青年刘墉进京赶考,先是下棋赢了乾隆皇帝,又因缘际会娶了六王爷如花似玉的千金,后来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因这刘墉天生背负着一个罗锅,得名“刘罗锅”,谁承想,就是这样一个罗锅,后来官居宰相,留名青史,堪称其貌不扬,其才甚高的典范。
这刘墉是个罗锅,同时代另一人却是个独眼,与刘墉的才华横溢类似,这人因为两联博得了身前身后的名声,他便是刘凤诰。
刘凤诰其人
1830年(道光十年),刘凤诰病逝于江苏扬州,这距离他1821年因病呈请回家调理,已经过去了十年。
常言道,乱世看武将,盛世重文人。着实,在战争时期,那些征战沙场、战功显赫的将领往往会成为国家的栋梁,受到器重,而文人最多会在幕后做一个幕僚军师,建言献策。
而到了盛世,文人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盛世需要文化的教化,用礼制来巩固封建统治和集权权威。
在民间传说和野史记载中,清朝有着一大批的汉族文人能在朝堂上有所作为,以才能博得声名利禄,其实不然。
清朝是满族贵族掌权,对于全国的绝大多数汉人严加防范,控制极为严格。尤其是清朝前期和中期,满清对于汉族文人学士的把控更是到了匪夷所思的境地。
汉人在朝为官者出言稍有不慎或在文字作品中表达出任何不满,必然大兴文字狱,动辄株连九族,诛杀数百人乃至数千人,民间哀声载道却只能苟且偷生。
而以刘墉、刘凤诰为代表的一批汉人文臣在那样一个时代不仅能独善其身,且能兼济天下,为江山社稷立下功劳,垂名青史,实属不易。
貌为下品,却成江西大器
刘凤诰,1761生人,江西萍乡上栗人氏,为清乾隆五十四年进士,一甲文探花。刘凤诰平生著作丰厚,无论是其对于自身生平思考回望写下的《存悔斋集》,还是对于五代十国历史的考证写下的《五代史记注》。
亦或是对于江西本土文化的拯存所著《江西经籍志补》,因其如椽大笔八斗之才被赞为“江西大器”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今江西地界上这位大才子的佳话依旧广为流传。
独眼不能登金榜?半月依旧照乾坤!一对博得青史留名
这一年科举考试已毕,有一人因其文章卓著且平时素有诗名,而被主考官纳入向乾隆皇帝推荐的前十卷名单中,供乾隆皇帝御览选拔。
考官读罢刘凤诰的试卷,乾隆皇帝也不由得对于这个年轻人的文章才华加以赞赏,便欣然传刘凤诰前来面试。
等到刘凤告前来大殿,行礼毕,一抬身,乾隆皇帝多多少少有一些震惊,一下子怔住了。原来这才子是个独眼,相貌着实有些难看。
若取他,有失大清国体面,若不取他,已经传来面试,显得自己以貌取人,便心生一计,决定考一考这刘凤诰。
他沉吟了半晌,对刘凤诰说道:“朕听闻你才学超群,今日一见,仅从相貌上无从判断,不妨当面考一考你。若你果真才思敏捷,有超群韬略,郑便保你中举。“
朕要当面考考你,你若果真才学超群,朕定然点中你;若你徒有虚名,投机取巧得以见朕,便无需怪朕无情,你还是回家种地去吧。
刘凤诰听闻此语,不假思索便欣然允诺:“请皇上出题,臣虽独眼,却有着为圣上分忧、为生命请命之心,坦坦荡荡,洗耳恭听。
乾隆皇帝说:“既然如此,朕出一上联,你来对出下联。”接着便说出一联:“独眼不能登金榜。“
刘凤诰一听,果然这当今圣上也要与以貌取人。回望历史的长河,有大才大能者比比皆是,能为君王所赏识者却寥寥数几。
何况如自身一般凭相貌难登大雅之堂者,心中难免泛起一阵凉意。也罢,人言天生我才必有用,究竟有用无用,不妨去试他一试。
随即答出一联:”半月依旧照乾坤!“
一联出,在场者无不赞叹,就连乾隆皇帝也不禁叫好。试想,若要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一国的人臣表率,文韬武略自是应有之才,而相貌气度也不可缺乏,独眼在形象上着实差强人意,更别说金榜题名了。
而刘凤诰这一句,半月应对自己的独眼,哪怕月亮有一半的清晖也足够照亮人间,自身虽然是独眼,但是也能辅佐君王,为名所计,可见其内心抱负之远大,气度之不凡。
这也惹得乾隆皇帝兴起,说道:“我再出你一联,你尽管对来”,又出一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汉?”
此联一出,众大臣无不觉得其精妙。一联不仅涵盖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更是有启明、长庚、南箕、北斗等诸多星辰,我堂堂乾隆皇帝的臣子当是摘星之人,而谁能摘星,会是你刘凤诰吗?
几乎没有任何停顿,刘凤诰当即对出:“春牡丹,夏芍药, 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刘凤诰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应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以牡丹,芍药,秋菊,冬梅应对诸多星辰,而以探花应对摘星,不仅在语意上严丝合缝,更在才能上显露无疑。臣本探花郎,当为摘星者。
乾隆皇帝听闻大喜,随即朱笔一点,取刘凤诰为一甲第三名探花郎。刘凤诰这一举不仅向乾隆皇帝展示了才能,更表示了自己效忠朝廷的衷心,此后仕途一路通畅。这不仅是他的才能所致使的,更是因为他拥有一颗为国为民而谋,为江山社稷所计的良心。
后记
之后刘凤诰被封为太子少保,担任过吏、户、礼、兵四部的侍郎,堪称位高权重,成为无数致仕者的典范。
因受乾隆皇帝信任赏识,曾任湖北等地科举主考官和广西等地学政,举贤用能,在任期间,刘凤诰知人善用,用人唯才,在选拔人才方面不偏不倚,为官公正廉明,名声远播,他的故事也为后人津津乐道至今。
世人皆知一副好皮囊能在方方面面带来诸多的便利。殊不知,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才能、气度和远大的抱负,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比比皆是,然而富有诗书气自华的真谛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去思考和追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