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想陷害刘墉,就激他:“你若敢弹劾皇上,我就给你磕头,并拜你为师。”刘墉立即弹劾乾隆偷坟掘墓。
刘墉与和珅虽然同朝为官,但一个清正廉洁,一个贪赃枉法,所以两人一点都不对眼儿。
这天,一群大臣正在朝房里工作呢,和珅想陷害刘墉,就当着许多大臣激刘墉:刘大人,听说您为官清正,只要犯了错的,不管什么人,您都敢弹劾。
刘墉知道和珅又要出馊主意了,但他还是非常谦虚的说道:这都是托皇上的洪福。
和珅说道:我说个人,恐怕您就不敢弹劾他。
刘墉答道:只要你能说出名字来,我就敢弹劾他。
和珅怕刘墉后悔,就又激了一句:你若敢弹劾他,我就当着大家的面,给你磕头,拜你为师。
刘墉问道:你说话算数吗?
和珅瞪着眼睛说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刘墉又问道:那你说,弹劾谁?
和珅像金銮殿的方向指了指,轻轻的说了声:皇上,你敢吗?
当时在场的众位大臣听了,不禁都惊出一身冷汗。
因为按照当时的律法,弹劾皇上是要治罪的,即使像刘墉这样的大臣,也要冒着被罢官甚至杀头的危险。
可刘墉没有害怕,他正了正头上的乌纱帽,就像乾隆皇帝所在的太和殿走去。
当时的乾隆正在龙案上批阅奏章,只听刘墉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隆放下手中的笔问道:刘爱卿,朕没有宣你,你有什么事情吗?
刘墉答道:皇上,臣想问个事儿,偷坟掘墓者该当何罪?
乾隆一听这话,知道刘罗锅子又要弄什么事情了,但他还是一本正经的答道:偷坟掘墓者按律当处死。
刘墉接着又问:大清律法,是只管百姓呢,还是连皇上也管呢?
乾隆回道:当然是连朕也管,朕也不能随便触犯大清律法。
刘庸见乾隆上钩了,便接着说道:皇上重修明陵是怎么回事?
乾隆此时才明白,原来,刘罗锅子绕了这么大的个圈,是冲着自己来的。
但他还是强词夺理的说道:朕修明陵,是看前朝陵寝被风吹雨打的破败不堪。动了恻隐之心才修的,这怎么能和偷坟掘墓的连到一块儿呢?
刘墉又说道:皇上以重修明陵为名,实则是用小木料,偷换人家的大木料,然后再去修自己的陵寝,这个,您如何解释呢?
乾隆见刘墉说的对,不好反驳,便笑呵呵的说道:难道,你还要朕上刑场吗?
刘墉道:这个……还是皇上自己拿个主意吧。
乾隆皇帝说道:这样吧,明年春暖花开之后,我去江南打一次围,各处巡视一番,实际就算做个充军流放一次,你看行吗?
刘墉回道:皇上圣明!
刘墉刚说完话,乾隆又板起脸来说道:刘爱卿,你参到了朕的头上,难道就没有罪吗?
刘墉早有准备,双手将乌纱帽摘下,恭恭敬敬的放在龙书案上,然后说道:臣摘掉乌沙,丢官罢职,以谢参君之罪。
说罢转身下殿。
此刻,朝房里的大臣们,都心急如焚的等着刘墉回来,只有和珅,洋洋自得地等着看好戏。
刘墉一回到朝房,和珅就问道:弹劾了吗?
刘墉回道:弹劾了。
和珅又说道:你说弹劾了,我们也没见,何以为证呢?
刘墉指了指自己的头说道:乌纱帽都没了。
然后,就把刚才同乾隆皇帝的说话,跟大家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这回,大伙儿都相信了。
和珅听完以后,却扭身想走。
刘墉赶紧一把抓住他:和大人,你还没向我磕头,拜我为师呢。
旁边的诸位大臣,也都说道:和大人,你可不能说话不算数呀。
和珅被逼的无奈,只能红着脸,跪在刘墉的面前,还说了声:师父好!
刘墉在回老家之前,要向乾隆辞行。
乾隆本来不想罢刘墉的官,正在后悔呢,见刘墉来了,心里凄然的说道:刘墉啊刘墉,凭你的身份地位,如果不是弹劾到朕的头上,你不就是铁帽子刘墉吗?
刘墉一听,赶忙跪倒在地:谢主隆恩!
乾隆一愣:朕有何恩呢?
刘墉说道:陛下不是封臣为铁帽子刘墉吗?
说着,就站起来,从龙案上又把自己的乌纱帽拿下来,戴在了脑袋上。
乾隆一听,哈哈笑道:你这个罗锅子,鬼主意真多呀!
从此以后,大家都说和珅是刘墉的徒弟,那可是认认真真的在朝房,磕过头、拜过师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