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咸丰皇帝的顾命八大臣老奸巨猾、为什么斗不过26岁的女人慈禧?

咸丰皇帝的顾命八大臣老奸巨猾、为什么斗不过26岁的女人慈禧?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咸丰帝愈发病重,此时他人在热河,在感到自己即将油尽灯枯时,他召见了以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以及内务府大臣肃顺为首的八个心腹大臣。

这八人,就是著名的“顾命八大臣”,即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人。

召见他们后,咸丰帝下达谕旨,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考虑到载淳当时年幼,因此,端华、肃顺等人作为辅政大臣,并“赞襄一切政务”。

不过,咸丰深知如果赋予顾命大臣权力过大,又没有人制衡他们的话,保不齐会出现当年多尔衮之类的情况,因此,他又颁布了第二道谕旨。

他将象征皇帝权力的“同道堂”玉玺,交给了皇储载淳,而考虑到这块印章难免会落入载淳生母慈禧手中,于是,咸丰又授予慈安“御赏”印章。

简单来说,咸丰在临死前,设计了一个三角形的权力架构,分别是“小皇帝”、“顾命八大臣”、以及“慈安”。

并且,咸丰对于这个权力架构的办事流程设计也是煞费苦心,在他的要求中,如果需要颁布什么政策。

第一步是八大臣草拟谕旨,然后由慈安过目,没有问题的话,就加盖“御赏”印章,第三步,小皇帝过目,同样没有问题的话,加盖“同道堂”印章。

只有两个印章全部盖上,谕旨才会真正生效。同时,咸丰还给了慈安一道密旨,在该密旨中,咸丰明确说到,要是将来慈禧不安分,那么慈安就可以出示此谕旨,并“诛之”。

从这个密旨中,以及咸丰在临终前的设计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咸丰对慈禧着实不放心,从根源开始,就已经将其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

并且,咸丰也认为,自己设计的三角形权力架构,环环相套互相制约,肯定会万无一失。

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我们都知道,没等咸丰尸身凉透,他设计的权力架构就全面崩塌,慈禧成功地发动了“辛酉之变”,吞噬了所有权力。

而那八个被咸丰寄予厚望的顾命大臣,被杀的被杀,流放的流放,至于慈安和小皇帝,则完全被慈禧牵着鼻子走,“同道堂”印章和“御赏”印章,全部被慈禧攥在手里。

那么,慈禧是如何成功做到这一点的呢?首先,慈禧成功把慈安争取了过来。

原本咸丰授予她的权力很大,要远超慈禧得多,甚至还有“诛杀”慈禧的权力,但为何她最后会对慈禧言听计从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慈安这样的选择,是八大臣给逼的。

八大臣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咸丰一死,他们就抱成了团,并且,随即提出了一个十分过分的要求。什么意思呢?

很简单,八大臣的意思就是,他们拟好的谕旨,身为太后的慈安,只管盖章就行,不需要也不能更改,另外,朝臣和地方上的奏章也不用看,由八大臣做主就可以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把慈安和小皇帝当成了摆设,当成了干瞪眼吃闲饭的人。

我们都知道,慈安在历史中历来是一个没什么主见的女人,但即便是没有主见,总归有点脾气吧,八大臣这已经是明显在挑衅她了。

当然,她有脾气也没办法,毕竟她只是一个没什么权力的太后,况且也没有手段,因此,在当时的慈安看来,自己和小皇帝这对孤儿寡母,要被八大臣给欺负死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慈禧出现了,她连哄带骗地告诉慈安,不能任由外人欺负咱们这孤儿寡母,说什么也要和他们斗一斗。

在这种情况下,慈安对慈禧是什么心态?那必须是感激涕零,暗自庆幸还是姐妹情深。

况且,慈禧还是小皇帝的生母,这个身份,让慈安打消了对慈禧动机的怀疑。

于是,慈安提出,请慈禧和她一起住在养心殿,她住东暖阁,慈禧住西暖阁,共同抚养六岁的小皇帝。东西两宫太后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

从这个时候开始,慈安和慈禧就站在了同一阵营,这就为接下来慈禧更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种局面,却是八大臣一手促成的。

把原本可以是最有力的盟友,推到了敌人手中,这就是八大臣干的第一件蠢事。所以说,从开局起,八大臣就落败了一招。

当然,到了这个时候,慈禧尚不具备扳倒八大臣的实力,因为当时她手里没有任何力量,并且,也没有支持她的势力。要想成功,必须得有支持自己的力量,而找谁支持呢?

思来想去,慈禧找到了恭亲王奕訢。而奕訢在后来的”辛酉之变“中,可以说是居功甚伟,正是有了他的帮助和谋划细节,慈禧才能够最终成功。那么,慈禧为何会找上奕訢?

她又是如何断定奕訢会帮助她的呢?这其中的过程,再次深刻体现了慈禧的心机与手段之高明。

奕訢是咸丰的弟弟,其生母为道光帝的静贵妃,由于咸丰的生母死得早,因此,咸丰在幼年时,也是由静贵妃一手带大的。

因此,在当时咸丰心里,他是拿奕訢当亲弟弟来看的。但到了道光帝临终时,曾经在继承人问题上举棋不定,犹豫到底是选咸丰还是选奕訢。

于是,兄弟二人争相表现,并为此明争暗斗。

最终,咸丰以微弱的优势获胜,而奕訢则被封为了恭亲王。

咸丰继位后,对于曾经是自己最强力竞争对手的弟弟奕訢,心里一直有着防备,甚至还时不时地打压一把。

比如,在咸丰五年,奕訢的生母静贵妃刚死,咸丰就将奕訢赶出了军机处。同时,咸丰在临终前,所安排的顾命八大臣中,也没有奕訢的名字,这一切,均让奕訢对他的皇兄心存不满,更对所谓的八大臣不满。

而慈禧就是借助奕訢的这种心理,才会联络奕訢,来帮助她进行夺权。

不过,当时咸丰死在了热河,而奕訢则在京城,慈禧要想联系他并进行密谋,同时还得避过八大臣的耳目,无疑是难于上青天。最终,慈禧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她让心腹太监安德海,假装与慈安的贴身婢女吵架,并且出言不逊,之后,以给安德海定罪的名义,将其发配回京城内务府。

就这样,安德海“光明正大”地离开热河,带着慈禧的亲笔信,找到了恭亲王奕訢。

说实话,慈禧的这一招并不高明,其能成功,计策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慈禧看准了八大臣当时的妄自尊大。

当时的八大臣,自以为在朝中多年,已经是权势滔天,连正牌的皇太后慈安他们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庶太后慈禧呢?

因此,他们对于慈禧,不能说是完全无视,但也差不了多少,故而对她的小动作无知无觉,更不会在意。

所以,八大臣又输了一招。而在接下来,八大臣更是犯了一个尤为致命的错误,正是这个错误,导致他们最终不得不功败垂成。

安德海抵达京城后,见到了恭亲王奕訢,带去了慈禧的意思,对此,奕訢表示全力支持,但要想帮助慈禧,他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去往热河与慈禧会面。

毕竟依靠来回传话,效率低不说,还极容易出问题,要是直接去,必定会引起八大臣的注意。而在奕訢正在想办法的时候,慈禧又祭出一招障眼法,顺利让恭亲王奕訢来到了热河,并且还没有被八大臣怀疑。

慈禧撺掇慈安,让她以太后的名义,指使御史董元醇上了一份奏折,奏折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恭请两位太后主持朝政,并且还列举了历朝历代的贤后,主持朝政所取得的佳绩。

要是在外人看来,这个奏折,无疑是引火上身,必然会被八大臣直接否决。

但慈禧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果不其然,奏折递上去没多久,八大臣就全面否决,并且还为此当众引经据典的训斥董元醇一顿。

之后,慈禧利用这个奏折的影响,带着慈安一顿梨花带雨的哭诉,表现得十分无助与柔弱,这让旁人看来,就好像是八大臣在欺负两个妇道人家一样。

因此,当时朝堂上下,对于八大臣也颇有微词,认为他们太过强势,甚至有人提出他们有夺权之嫌疑,而八大臣为了自证清白,忙不迭地进行着解释。

就在这个时候,恭亲王奕訢动身前往了热河,对此,八大臣丝毫没有怀疑,毕竟当时他们正焦头烂额,也没有心思怀疑奕訢为什么会这时候来。

最终,奕訢在热河借助吊唁的时机,秘密见到了慈禧,两人会面后,定下计策,随后,奕訢返京,开始相关准备工作。

从头至尾,八大臣最失误的,就是让奕訢与慈禧见了面,造成这个结果的,正是慈禧的障眼法,才让八大臣放松了警惕。

然而,错误已经铸成,后悔也没有用了。公元1861年农历九月二十三,咸丰皇帝的灵柩正式从热河起灵,临行前,慈禧以皇帝年幼,不能全程护送先帝为由,仅和灵柩同行了一天,便决定提前回京。

这一次,八大臣稍微聪明了点,没有让慈禧单独先走,经过商议,最终决定,让八大臣之首的肃顺护送灵柩,其余七人,随同慈禧和小皇帝一同先走。

不过,这个办法看似聪明,实际上更是愚蠢之极。为什么呢?

八大臣的灵魂人物是肃顺,其余七个人,虽说也算有权有势,但致命的一点就是心不齐,只有肃顺才能压得住场子,让几个人同心协力。

但他们却把肃顺扔了下来,自己争先恐后地回京,唯恐晚回去会错过什么。而这种自私的做法,不仅害死了肃顺,也害死了他们所有人。

就这样,慈禧比肃顺提前四天抵京,回去后,她第一件事就是召见奕訢,而奕訢的准备工作早已到位,他不仅列出了八大臣的多条罪状,并且也做好了各种有利于慈禧的舆论。

于是,慈禧当即宣布,解除肃顺等人的职务,并且在当天就逮捕了郑亲王端华和怡亲王载垣,又将其他几人严加看管查办。

最后,慈禧又安排人,逮捕了护送咸丰灵柩的肃顺,而肃顺此时,刚刚走到密云。

史载,逮捕肃顺时正值深夜,肃顺反抗强烈,当场“咆哮不服”,最终,前来的兵丁只能用“械系”才将其拿下。

而他到了宗人府后,发现端华和载垣“已先在”。就这样,咸丰帝临终前煞费苦心安排的“顾命八大臣”,没等他尸体凉透,就被慈禧粉碎,自此,清朝进入了西太后统治时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顾命八大臣,咸丰,谕旨,慈禧,成功,权力,皇帝,印章,女人,慈安,故事传记,咸丰,慈禧,恭亲王奕,安德海,慈安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顾命八大臣,咸丰,谕旨,慈禧,成功,权力,皇帝,印章,女人,慈安,故事传记,咸丰,慈禧,恭亲王奕,安德海,慈安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顾命八大臣,咸丰,谕旨,慈禧,成功,权力,皇帝,印章,女人,慈安,故事传记,咸丰,慈禧,恭亲王奕,安德海,慈安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