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清崇德皇帝,他是继努尔哈赤之后,第二位清朝皇帝。也是历史上数位文武兼备的皇帝之一。那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经历了什么?
都说成大事者,他的过往肯定没那么简单。而皇太极之所以能这么优秀,这必然也是他付出所换来的成就。那这次就简单说下他如何成为一个文武兼备的帝皇。
皇太极在二十至三十五岁的这十五年间,经历了建州女真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这时候的努尔哈赤正在一步步的统一整个女真。自然也就少不了征战沙场,而皇太极正是经历了这十五年的戎马生涯,使他成为勇猛善哉的旗主贝勒,也是这十五年,让他的军事能力大大提高,使之成为他脱颖而出登上帝位的关键。
1612年皇太极追随父亲努尔哈赤出征后,与努尔哈赤驰骋疆场,杀敌无数,参与大大小小的战役更是不计其数。其中八个重要的战役都有他的身影,分贝为:乌拉之战、叶赫之战、萨尔浒战役、扶清战役、开铁战役、沈辽之战、广宁之战和宁城之战。特别是萨尔浒战役,他的表现尤为突出。
之前有讲过,当时的萨尔浒战役对于努尔哈赤来说是生死之战。明朝十二万大军分四路朝着努尔哈赤攻来,那时候的努尔哈赤兵力仅仅六万,实力悬殊。而当时的皇太极能参与这场战役,其一说明他的能力在之前的大小战役中已经得到了磨练,也获得了努尔哈赤的认可。其二也能看出他的勇气是非凡的。换位来说,你面对比你多一倍的兵力向你杀来,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刻,你敢应战吗?相信很多人肯定是不战而降的,而皇太极则是丝毫不怕,配合努尔哈赤英勇应战。
这场战役中,皇太极先是率领正白、镶白和镶红三旗大军,配合努尔哈赤,死战吉林崖,大败明朝西路总兵杜松。虽说当时杜松是轻敌贪功,没有等三路大军齐聚,先一步进攻才败的,但其实力也不容小觑。他败就败在了遇到了努尔哈赤父子。
而后在面对三路大军最强的一路东路刘綎军时,皇太极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时的努尔哈赤也不敢正面应战,他是先以汉俘计诱刘綎军急行到阿布达里岗地带,而这个地带环境极其复杂,兵不成伍,马不成列,对行军十分的不利。也就是这个地方,皇太极率领右翼四旗——正白、镶黄、镶红、镶白,抢占山头,隐蔽其中;代善率领左翼四旗——正黄、正红、正蓝、镶蓝,正面截杀,大败了刘綎军,成为萨尔浒战役关键性的一胜。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时候的皇太极已经能统领数只八旗军,同代善上阵杀敌。这代善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个儿子,而皇太极是第八个儿子,前面还有好几个哥哥。按理说,他的哥哥们应该更有机会统兵才对,而事实却是皇太极上了战场,足以见得这时候的皇太极的行军作战能力已经在他的数位哥哥之上。加之前后大大小小的战役,不断的磨练着皇太极,使他的武力、军事能力不断的提高,这让他想不在众兄弟中脱颖而出,那都不是简单的事。
那有些人会说,这大大小小的战役是让他骁勇善战,军事能力突出没错,但文武兼备的皇帝中,这个“文”又是怎么回事呢?
前两篇,在介绍皇太极的时候,小编有提到,皇太极自幼是遗传了他的母亲,十分的聪敏过人。所以,皇太极在文采谋略上的能力自然也是从众兄弟中脱颖而出。
皇太极7岁的时候,满文刚创立,那时候的努尔哈赤给儿子们都请了老师,教授满文,而当时的皇太极就是第一批学会满文的少年。不仅如此,别人是学会了满文就好,而皇太极却不满足于此,他的身边当时有位汉人,他连汉文都学习了一些。在《清太祖实录》中,就记载了五十多处关于皇太极学史、讲史的事。可见皇太极当时的文化素养是完全在众兄弟之上的。据说当时的皇太极非常喜欢读书,为此他还命人改进过满文,翻译过汉书。特别是他对《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尤为喜欢,他认为从中可以学到兵法、提高他的能力。
不得不说,皇太极对读书学习的热爱少人能及,他曾经还仿照《三国演义》中的反间计成功布设政治圈套,陷害袁崇焕,知道这袁崇焕曾经是让努尔哈赤吃过亏的人。皇太极完全做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其文采智谋非常人可比拟。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皇太极能文成武就,其天赋确实异于常人。但其自身的努力才是他成为文武兼得的皇帝的关键性因素。十五年的戎马生涯,让他领略战争的残酷,从尸山血海中一步步走出来。孜孜不倦地学习成长,使他充实了智慧,增长了知识,这才打造出了这样一位帝皇。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皇太极的文武兼得,可以说是他夺位的重要前提。下次,将带各位看看这位帝皇如何在兄弟间的厮杀中脱颖而出,一步步登上帝位。
感谢各位读者的耐心阅读。喜欢的可以点个关注、转发收藏!不足之处多多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