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5年,清朝道光皇帝在悲泣痛悼他的一位名臣,那就是三朝元老,居相位达22年之久的曹振镳。皇帝下诏追忆他的功勋,并给予最佳的谥号:“文正”。 这可是古代臣子梦寐以求的荣誉,皇帝在诏书中说:曹振镛“足以当正字而无魄,其予谥文正,入祀贤良祠”。
看来。这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查阅正史《清史稿·曹振镛传》。对这位为相执政22年的名人。仅记了寥寥700余字。其中皇帝诏书已占去约120字。余则乏善可陈。只有一点值得后人玩味:无论皇家红白喜事,无论其他大臣有了过失或大将打了胜仗,他都能稳稳地获一份封赏升迁。 请看:“枢臣撰遗诏”有误,被贬,曹振镛得益,升官:“回疆平”,曹振镛高坐朝堂无尺寸之功,也沾了光,升官:“张格尔就擒”。又不是曹振镛动的手。但他也升官。 无他,就是因为曹振镛“承书谕旨,尽心竭力”、“小心谨恪,动循矩法”,所以英明聪慧如乾隆,发愤图治如嘉庆,昏庸软弱如道光,三位不同风格的皇帝竟都把他视为国宝。
但他至死也不知道,正是那位“文正公”预先有力地造就了他的失败;他至死也不明白,比洋枪洋炮更可怕的,是“曹文正”传授给他的那条为君要诀。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