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1864年天京事变后,湘军被裁了10多万人,淮军却毫发无伤,为何?

1864年天京事变后,湘军被裁了10多万人,淮军却毫发无伤,为何?

导语:

1864年天京事变之后,清政府三番五次暗示裁军,最终只有曾国藩解散了大批“湘军”,人数从15万一下子降到了1万人左右,但是李鸿章的“淮军”基本上毫发无伤,为什么会这样呢?

曾国藩像

背景介绍:

1864年,曾国荃打进天京城以后,杀红了眼,抢了大量的金银珠宝,然后偷偷摸摸转移到自己的湖南老家。谁曾想,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情被曾国藩的竞争对手们知道了,他们在朝廷上向慈禧告状,并列举了曾国荃的3大罪状:

“1、朋党结私而沆瀣一气并作乱;2、私吞敌贼巨额财富;3、拥私人武装,日益强大,留有后患,最终是大清之国之殇!”

弹劾事件发生之后,曾国藩急了,多年的从政经验,让他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朝廷很有可能拿他开刀:“杀鸡给猴看!”于是,曾国藩给弟弟曾国荃写了一封家书,措辞十分严厉:

“时局已趋稳定,残敌难成气候。升官晋职理所应当。可朝廷已有人弹劾你、我。况朝廷忌讳已久,戒心重重于湘军之独大。出于曾家家族考虑,你必须解甲归田,回乡解散之湘军。自愿削藩为妥,以解心患!急!切切!”

这段话意思很明确,就是别跟朝廷硬碰硬,当务之急是裁军保命。

实际上,当时不仅是曾国藩的湘军,其他部队同样受到“威胁”,比如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但最终只有湘军被裁员,为什么呢?

李鸿章

首先,是因为当时的战争形势特殊,曾国藩被迫裁军。

当时左宗棠的楚军,正在追杀剩余的20万太平军余部,李鸿章的淮军正在跟捻军打仗,只有曾国藩的湘军,天京事变之后是闲下来了,于是就成了刀俎上的鱼肉,被迫任人宰割了。

其次,是因为曾国藩“国家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观念,他自愿裁军。

想当初,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半个中国快没了,清政府的八旗子弟搞不定,这才允许地方政府自己成立军队。应该说,不管是湘军,还是淮军、楚军,如果没有清政府的政策扶持,根本不可能出现,哪怕地方政府有钱也发展不起来。

在这一点上,曾国藩心里是很清楚的。

所以说,湘军在镇压完太平军之后,曾国藩就敏感的意识到,湘军有功高盖主的嫌疑,再发展下去,恐怕会威胁到朝廷的稳定。

因此,为了表示对朝廷的忠诚,曾国藩还没等到朝廷命令,就主动开始部署裁军。

清朝,慈禧照片

跟曾国藩不一样,李鸿章想的是“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这句话表明,李鸿章的私欲更重。同时,李鸿章比曾国藩看的更远一些。所以,曾国藩裁军之后,李鸿章不仅不裁军,还以淮军为班底,成立了北洋水师。

除了上面说的以外,也有人说曾国藩自断羽翼,是为了保全淮军。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淮军,事变,朝廷,曾国藩,李鸿章,裁军,清政府,楚军,发展,湘军,观点评论,淮军,曾国藩,李鸿章,曾国荃,湘军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淮军,事变,朝廷,曾国藩,李鸿章,裁军,清政府,楚军,发展,湘军,观点评论,淮军,曾国藩,李鸿章,曾国荃,湘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淮军,事变,朝廷,曾国藩,李鸿章,裁军,清政府,楚军,发展,湘军,观点评论,淮军,曾国藩,李鸿章,曾国荃,湘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