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红岩》,大部分国人的脑海中第一时间就会浮现出“江姐”这个名字。她江姐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直从事地下工作,兢兢业业地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努力奋斗着。但是不幸遭到叛徒的出卖,被敌人逮捕入狱,在狱中,不管敌人怎么对她进行残酷的折磨,她始终没有屈服过,最终被敌人残忍杀害。
江姐为了我们的国家英勇牺牲后,她唯一的儿子彭云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派往国外留学,最后却留在了美国定居,彭云晚年时说了五个字,句句戳心。
终于实现上学梦
江姐原名叫江竹筠,于1920年8月20日出生在四川自贡,父母都是农民,江姐还有一个比自己小3岁的弟弟。
就在江姐8岁那年,父母因为性格原因,实在无法在一起生活下去,选择了分手。
性格刚毅的母亲带着江姐姐弟二人,回到了娘家。
在那个年代,一个单身女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非常不容易。
年幼的江姐非常懂事,看到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地靠着给有钱人家浆洗衣服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很是心疼母亲。
她10岁的时候,在别人的介绍下,来到了一家袜厂做童工。
因为身体矮小瘦弱,够不着高大的机器,所以只好站在一个凳子上干活。
资本家的老板非常刻薄,一点都不会体谅穷人的不易,工人们稍有疏忽,就会招来一顿毒打,江姐因为年龄小,避免不了出错,所以没少挨过打。
江姐成长在这种环境中,却从来没有打消过想上学的念头,她希望有一天能像其他孩子那样背着书包去上学,可是眼下这个情况,连吃饭都困难,哪里有钱去上学呢?
江姐的舅舅是个生意人,靠着聪明的头脑挣了一些钱,因为经常出外忙生意所以在家的时间比较少。
因为舅舅有两个儿子,但是没有女儿,所以对江姐非常的喜欢。
有一次,江姐去姥姥家,正好碰上舅舅回来了,舅舅看到外甥女非常高兴。
在聊天中,舅舅知道了江姐想读书的愿望,对她说:“那就不要去工厂上班了,舅舅出钱供你上学,但是你一定要好好学习”。
江姐激动地点着头,答应舅舅一定要好好学习。
就这样在舅舅的资助下,江姐和弟弟都进入了学校,实现了上学的梦想。
江姐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所以在学习上非常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在学校一直是名列前茅。
优秀的地下工作者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江姐经常和一些具有强烈爱国心和正义感的同学们走上街头,进行抗日演讲宣传,呼吁国人勇敢的站起来抗击倭寇。
后来,在一些共产党人的引领下,江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因为工作出色,对党忠诚,不久后就成为了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进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并开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43年,共产党员彭咏梧被派到国民党信托局去卧底,为了便于开展工作,组织上决定挑选一位合适的女同志与他假扮夫妻。
组织上经过慎重考虑,觉得江姐是最合适的人选。
一开始进入工作,江姐感到非常的尴尬和羞涩,但是,当她想到这是因为党信任自己,所以才把这项艰巨的革命任务交给自己时,她的心里才坦然了下来。
她逐渐进入了工作状态,一边努力着饰演妻子的角色,一边做着彭咏梧工作上的助手。
彭咏梧是一个革命信念坚定、有思想、有勇气的男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朝夕相处,两人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感情,最后经过组织批准,他们与1945年正式结为了夫妻。
婚后不久,江姐就怀孕了,但是在分娩的时候却遭遇了难产,当时丈夫因为忙于工作,没在身边,江姐果断的要求医生在做剖腹产时连同绝育手术一起做了。
当丈夫彭咏梧匆匆赶到医院看到虚弱的妻子和白胖的儿子,心里既感到欣慰同时又为妻子的勇敢和自我牺牲精神感动不已。
如果没有战争,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一直生活下去该有多好多幸福啊,可是在那个年代,肩负特殊使命的共产党人,身不由己,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
1948年,彭咏梧按照党的指示,去组织武装暴动,却不幸落入敌手,惨遭杀害,敌人为了恐吓其他的共产党人,还把他的头颅挂在了城墙上示众。
丈夫的牺牲,虽然让江姐万分悲痛,但是她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更没有害怕退缩。
江姐很清楚,她将来的结局有可能和丈夫一样,但是,她没有害怕,而是果断地接替了丈夫之前的工作,她把悲痛化作了力量,继续投身到了革命工作中。
当时的江姐意识到了形势的险峻,她为了儿子的安全,也为了自己工作的更安心,她把儿子彭云寄养在了弟弟家。
江姐被敌人杀害
彭咏梧牺牲不久,没想到江姐也遭到了叛徒的出卖,被捕入狱。
江姐入狱后,敌人先是各种利诱,哄骗着想让她说出的党的机密。
江姐根本不吃他们这一套,也不会上他们的当。
敌人看软的不行,马上变了一副嘴脸,变换着花样对江姐进行严刑逼供,酷刑用遍,可是江姐始终没有屈服。
江姐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对狱中的难友们是一种无形的鼓舞,大家与敌斗争的信心更足,在江姐的带领下,大家团结起来用各种方式在狱中与敌人斗智斗勇。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狱中的时候,大家齐声欢腾,江姐激动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的苦没有白受,革命烈士们的热血没有白撒,现在革命终于胜利了,我们一定好活着出去,为这个崭新的国家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遗书
但是,江姐终究还是没有等到这一天,1949年11月14日,就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她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把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那年。
江姐在临牺牲之前,她已经有预感,自己可能出不去了,她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了一封遗书给自己的弟弟,她告诉弟弟自己可能再也出不去了,孩子就完全托付给他了,希望他能把孩子抚养成人。
后来,江姐把这封信交给了一个比较有正义感的看守,让他帮忙把信送到了弟弟手中。
彭云的无奈
江姐牺牲后,她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成为国人们的学习榜样。
同时作为烈士的遗孤的彭云,也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并对他表示极大的疼惜和怜爱,大家对他都很照顾。
然而,这些对彭云来说却是一种很大的压力,他从小到大生活在烈士母亲的光环之下,可是他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反而觉得很压抑,总怕一不小心哪里做的不合适,人们就会拿母亲的英雄壮举来衡量他的行为。
他从心里一直很钦佩母亲,但是他觉得母亲是母亲,自己是自己,他不想因为母亲是英雄,自己就享受特殊待遇,自己只想过一种简单快乐的生活。
不过,彭云没有让母亲失望,1965年,他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上了哈尔滨的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进入东北的一个工厂工作。
后来又考上了中国科学院。
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都出类拔萃,被单位公派到美国留学。
在美国学习期间,他废寝忘食地努力学习,打算学成之后就回国为自己的祖国做贡献,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
彭云确实很有才华,在读博期间,受到了不少教授的欣赏,学校对他也非常看好,他的几篇论文受到了美国一家出版社的特别关注。
后来,他读博的那家美国大学把他特聘为终身教授,彭云属于纯粹的学者型,他只考虑他的学术研究。
他觉得这所大学非常适合他,所以就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他想等自己学有所成之后,就回祖国为国家效力,但是学无止境,什么时候才是学有所成呢?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但是眼前自己已经答应留校任教,长期工作,所以他就把家人也接到了美国定居。
彭云的这一决定却引起了国内一些人对他的误解,大家都觉得,他作为烈士子女,国家公费让他到国外留学,本意是让他学成后回来报效祖国,但是他却在美国定居下来了,这其实就是违背了母亲的遗愿,辜负了母亲对他的期望。
在他晚年的时候,有记者问他是否完成了母亲的遗愿时,他的回答是:“只完成了一半”。
当谈到为什么不回国时,他满脸无奈地说了一句:“总是在想该不该回去。曾经也努力过,但是总想不到回国做什么,似乎找不到着力点。原本想着做出“大东西”了就回来,但是还没等做出来就老了,我已经老了啊”。我已经老了,这短短五个字,句句戳心。
结语:
对于彭云,其实人们完全没有必要对他说三道四,不应该对他太苛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想和活法,他为了自己的事业发展留在美国也没有什么不对,再说,他也没有出卖过自己的祖国。
大家不能因为他是烈士的后代,父母为报效祖国献出了生命,也去要求他必须报效祖国,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