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我国近代时期的两场鸦片战争,无一人不为之愤慨,我们在强烈谴责西方列强狼子野心的同时,也在剧烈抨击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无疑,这是一段令人心酸的历史,同时也是激励我亿万中华儿女奋勇向前的动力。
不过,当我们认真回过头来看这一段历史的话,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值得考察和研究的地方,比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此时拥兵12余万的曾国藩,为何见死不救呢?他难道不怕清廷灭亡吗?
再者来说,在那个君君臣臣的封建道德观念下,曾国藩此举不就是不忠不义吗?
实则不然,这其中实际上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网络图
我们先来说一下英法联军攻入京城的始末!
英国通过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在中国获取大量特权之后,仍旧不满足,还想要获得更大更多的特权,从而扩大其在华利益。于是,他们从1854年的时候就开始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但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
随后,英国见此举无望,于是便联合法国一起,于1856年10月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带着坚船利炮,从南到北,不断挑起战争。1860年8月,英法联军从北塘登陆,打败了僧格林沁带领的骑兵部队。
熟悉晚清历史的人都知道,僧格林沁是晚清的一代名将,同时也是蒙古贵族,善骑射,被清廷称之为是“国之柱石”,深受道光和咸丰的宠爱。当然,实事求是地说,僧格林沁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爱国军人,在英法联军入侵的时候,他积极反击,并亲身督军力战侵略者。
比如在大沽口保卫战期间,他更是率军击毁了英国军舰3艘,英军死伤400多人,英国海军司令贺布也身负重伤。
但由于朝廷内部矛盾不断,皇帝摇摆不定,加上军队实力太弱,仅凭僧格林沁一人之力,始终无法扭转颓势,终究还是输了。随后英法联军便攻占了天津,后来又击败了胜保的部队。
天津失守后,京城也就失去了屏障,门户洞开,亡国就在眼前了!咸丰帝大为惊慌,于是赶紧带着一班大臣和妃嫔连夜逃往热河,只留下恭亲王奕䜣在京城与英法联军斡旋谈判。
同时,咸丰还接受了胜保的建议,在逃往热河的途中,接连发出上谕,命令全国各省督抚进京勤王,其中第一道上谕就是给曾国藩的。
而此时的曾国藩,不仅是大清朝的两江总督、封疆大吏,同时还是一个坐拥12余万湘军的统帅,可以说富得流油。
咸丰皇帝在上谕中说,让他速派鲍超率兵两三千人“兼程前进,刻日赴京”,然后交由胜保调遣。
然而,此时的曾国藩已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因为当时太平军已经攻克徽州,曾国藩虽然手里有兵,但较为分散,且还得用来抵抗太平军。最重要的是,他此时还得靠鲍超保卫祁门,从而扫清通往天京的道路,现在哪还有心思发兵北援呢?
但如果不发兵的话,就是抗旨,这可是掉脑袋的事情。当然,也许可以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来搪塞一下咸丰皇帝,但这是非常变故,皇帝蒙难之时,倘若自己不发兵,被斩事小,自己一直以来所标榜的“忠君报国”岂不都成了笑话?这不是让世人戳自己的脊梁骨吗?
所以,面对这道圣旨,曾国藩陷入了两难境地,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而就在他踌躇不决的时候,他的得意门生李鸿章给他送来了锦囊妙计!
李鸿章并没有直接给曾国藩答案,而是就目前形势做了一个分析,李鸿章说:洋人攻入京城,并非是想对皇上不利,他们只不过是想通过战争的方式取得在华更大的利益而已,只要许给他们好处,他们就会自行退兵。
再者来说,此刻木已成舟,进京勤王只是空话,对皇帝而言并没有一点好处。
接着李鸿章又献计策,让曾国藩上奏皇帝,说这鲍超不过是一介武夫,不能担当此重任。入京勤王一事,还是得从曾国藩和胡林翼两人中选择其一前去。但这是件大事,自己不能妄自定夺,得皇帝您说了算。这样一来,从祁门到北京的奏折最快也需要半个月,更别说还得转呈热河的咸丰了。
而等到这奏折一来一回折腾,恭亲王奕䜣早就跟洋人达成了协议。到这个时候,勤王一事就不会被人提及了。
李鸿章稍加分析,便给正在犯难的曾国藩吃了一剂定心丸。然而事实也正如李鸿章说的那样,仅在一个月内,恭亲王奕䜣就与洋人谈好了退兵的条件。
虽说是以签订一些不平等条约结束的,但对于满清皇室来说,这的确算是一个好的结果了。
当然,也许会有人说了;“你曾国藩拥兵自重,看到洋人攻入京城,洗劫圆明园都无动于衷,还在那里打什么太平军。难道抵御外辱还不如抵御‘家贼’强吗?”
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有人有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在我国土之上肆意掠夺,无恶不作。但如果我们站在当时那个封建体制下的君臣关系中来看,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对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来说,外国列强攻入京城,只是想获取好处,但并不是让大清朝亡国。但太平军可不同,纵观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绝大多数都是想改朝换代,取而代之,唐朝的黄巢、秦朝的陈胜、吴广莫不如此。
而对于封建王朝中的君臣来说,他们自然要打败想取代自己的人,虽说列强穷凶极恶,但并不会让它亡国。简而言之,他的统治地位也就还在,他还是天下的共主。
总而言之,曾国藩不进京勤王,我们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曾国藩的错,而是要通过这件事,看到晚清腐朽的政权体系。
当然了,这也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而已,并不能代表全部人,寥寥数笔,仅供参考!
最后我们在文末留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曾国藩,你会带兵进京勤王吗?欢迎各位读者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答案,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