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一个最让读书人高兴的事情,那便是金榜题名,光耀门楣了,如果能够中得一个状元,那更是祖坟上冒青烟才能有的好事,足以成为名噪一时的“头面人物”了。
可以说科举制在其存在期间,的确是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但是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在光绪三十一年时,科举制也是走到了尽头,而在光绪三十年所举办的科举考试甲辰科,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
那么,谁是甲辰科科举的状元呢?这“第一读书人之中的最后者”,在后来还能延续状元郎的风光吗?
名字也是实力
话说晚清同治十一年,直隶省肃宁县一贫寒农家之中生有一子,名曰刘春霖。
刘春霖家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他的父亲只是济南的一名小吏,母亲更只不过是知府家中的做活女工,但即使如此这对夫妻依然把希望放在了刘春霖身上,在他八岁时送他进入私塾读书。
刘春霖深知父母不易,故而寒窗苦读,那真是头悬梁、锥刺股,再加上其天分颇高,十分聪明,能够举一反三,学业进步非常快,到了后来更是被免费接入了莲池书院求学,院长晚清名士吴汝伦对其十分欣赏。
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科考开始了,刘春霖带着老师的厚望,以及父母的嘱托上了路,参加了此届科考。
苦读多年的刘春霖果然有真才实学,一路进了殿试,考试完了之后,殿试主考官员将卷子先做了一番品评,初步排了个名次,然后便送到慈禧太后处,由太后“御笔钦定”。
慈禧太后拿到殿试试卷之后,便翻看起来,此时排名第一的人是一个名叫朱汝珍的举子,慈禧太后看完这个名字,当即眉头紧皱,满脸阴云,眼中闪过了一丝怒火,原来这三个字,几乎全都犯在了慈禧太后的忌讳上。
这个“朱姓”,那满清便是夺得朱家的王朝,整个满清自从多尔衮入关,到溥仪退位这268年的时间里,“反清复明”的声音一直都没有消停过,八旗子弟在汉人看来就是一群“鞑子”。
再一看“汝珍”这二字,更让慈禧太后想起来了光绪皇帝的妃子珍妃。
光绪在推行“百日维新”时,便是这个珍妃在背后支持皇帝,甚至还想让光绪皇帝对他这个太后下手,但慈禧也不是吃素的,软禁了光绪之后,直接派人把珍妃扔进井里淹死了。
又一瞥朱汝珍的籍贯,广东,这下慈禧也不看卷子了,直接随手一扔。
太平天国洪秀全,公车上书的康有为、梁启超,还有那要推翻封建的孙中山,哪个不是广东人,在慈禧看来,广东的全都是一群乱臣贼子。
此刻排名第一的卷子被她给扔了,就只剩下排名第二的了,慈禧一看名字,刘春霖。
哎,慈禧太后顿时舒展开了眉头,这名字多好。
“春霖”二字,其实便是春雨的意思,恰好光绪三十年,数月不降一滴雨,民间早已干旱成灾,民不聊生,这“春雨”二字来的可是好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个名字堪称是一个吉兆。
再一看他的籍贯,直隶肃宁,慈禧太后更是眉开眼笑。
直隶便是如今的河北等地,正好拱卫京师,有保国安邦之象,“肃宁”二字,更有肃静安宁之意,这好一幅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的太平年景啊。
此时的满清王朝,早已是日薄西山,成了一艘四处漏水的破船,而慈禧太后对此毫不上心,她上心的是她即将举行的七十大寿,此时如果把直隶肃宁的刘春霖列为状元,必然能够以此吉兆感应上苍啊。
于是慈禧太后钦点,刘春霖高居榜,是为状元,被赏赐了翰林院编修的职位。
第二年,满清朝廷便下旨废除了科举,转而向西方学习,开设各种学堂,刘春霖这位刚刚中了金榜头名的状元郎,也被派去了日本留学,要“更新更新”。
过了两年,刘春霖学成归来,担任了满清咨议院的议员,还操持过福建、直隶等地的教育工作。
隐士状元拒皇帝
很快1911年便到了,辛亥革命爆发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满清王朝便被推翻了,中华民国成立了,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成为了民国大总统。
刘春霖作为满清的最后一个状元,自然也没有被国民政府所放过,不管中华民国的实际掌权人是袁世凯,还是黎元洪,或是冯国璋乃至后来的人,他们都将刘春霖留到了中华民国内,就算是当个“吉祥物”,也不让他走。
就这样,刘春霖从1914年到1924年,当了十年的中华民国秘书长,在徐世昌在位时,刘春霖还曾经连续两年代表他到了山东曲阜,成为了孔子祭祀仪式的主持人。
到了后来,刘春霖担任了直隶省的教育厅厅长,但此时这个世界给这位状元郎带来的冲击太大了,各路军阀混战,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
上任这几个大总统,也都是勾心斗角,就是没人管百姓死活,就是没人去抵御外侮,可以说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在这种情况下,自幼苦学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刘春霖迷茫了,儒家的那套学说,明显救不了中国,从此,刘春霖对民国政治失望了。
1928年,刘春霖辞去了所有官职,留在了北平,成为了一名隐士,立誓终身不再出山为官。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刘春霖虽然不再当官了,但这不代表他就不再关心外界的事情,成了一个冷漠的人。
相反的是,辞去了官职,无官一身轻的刘春霖反而能够放下包袱、放飞自我,去真真正正地发出自己内心的声音。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军队攻进了东三省,此时所有的热血男儿都摩拳擦掌,准备赶跑这些面目可憎的侵略者,但是蒋介石却一声令下,不准抵抗!
数十万东北军,就这么一枪不发地退出了山海关,刘春霖听了之后,愤恨不已,写文章怒斥蒋介石的卖国行为。
此时东北的日本军队知道,想要短时间内完全彻底地统治这片黑土地上的人民,那是不现实的,只有“借鸡生蛋”,才能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于是便扶植起了傀儡政权“满洲国”,以溥仪作为满洲国的皇帝。
满洲国建立之后,日本人为了加强满洲国的权威性和正统性,以溥仪的名头写了一封信,想让刘春霖来伪满教育部工作,并许给他部长一职以及优厚的待遇。
但此时刘春霖面对日本人的“诚心邀请”,却是嗤之以鼻:“我跪的那个皇上早就已经死了,现如今的皇帝在你们日本人的魔掌中,含屈受辱,你们有何面目来邀请我为官。”
这一顿痛骂,直将前来邀请他的日本人训斥的面无颜色,然而从此之后,刘春霖和日本人的梁子就算这么结下了。
流落街头不卖国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打过了卢沟桥,占据了北平城,此时一人前来拜访刘春霖。
此人名叫王揖唐,和刘春霖是同科进士,也是甲辰科榜上有名之人,并且还和刘春霖一同留学日本,二人这可算是“双重同学”,关系应当非常亲密,但刘春霖却根本连门都没让王揖唐进。
因为王揖唐此时早就投靠了日本人,也是一个卖国贼。
王揖唐这次来,依然是想请刘春霖这位状元出面,担任北京市市长,但刘春霖又哪里会给他好脸色看,隔着门一顿指桑骂槐,直把王揖唐骂的无地自容,羞得他掉头就走。
王揖唐
日本人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也是恼羞成怒,随即便派出了一队日军,闯进了刘春霖家,刺刀直接顶在了刘春霖全家的脑袋上,要么你就乖乖地去当北平市市长,和“大日本皇军”合作,要么你就滚出这所宅子,因为现如今北平是在“皇军治下”,不和“皇军”合作的人,不配住“皇军的地方。”
一群凶神恶煞的日本人,满脸奸笑地盯着刘春霖。
堂堂状元,怎么可能流落街头去丢这个人呢?而且自己现在几十把刺刀,可是都对准了他们,刘春霖不过一个读书人,想必早就被吓傻了吧。
但是刘春霖全家却是怒视着日本人,一言不发,随即全部站起身来,顶着刺刀便向门外走去。
一步、两步...举着刺刀的日本人见状,也都顿时瞪大眼睛惊呆了,慢慢地随着刘春霖等人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向后退,似乎现在手中持刀的人是刘春霖,而不是他们。
这件事情闹大了,很多人都被刘春霖一家的气节所感动,纷纷为其奔走,后来又有人给日本人送去了重金说情,日本人这才放过了刘春霖一家。
经此一事之后,刘春霖对于这个世界更加失望了,他从此闭门不出,或专心研读诗书,或教育后辈,俨然成了一位老学究。
过了两年,刘春霖回到了老家肃宁,在他老家的村子里新建了一所小学,并且提了一块名为“铸才炉”的匾,悬在了小学的门上,希望这里的孩子都能学有所成,成才之后报效国家。
不仅只是对自己老家人这样,但凡是河北、山东等地有兴办学校的,刘春霖都是慷慨解囊,捐钱捐物。
1944年,72岁的刘春霖突发心脏病,就此撒手人寰,而他而给人们留下来的除了一身浩然正气外,便是丰富的文化财富。
刘春霖能够成为状元,所依靠的不仅仅只是名字取得好,他写的那篇文章也确实是文采出众,条理分明,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刘春霖的书法卓为出众。
尤其是小楷,刚劲俊秀,在当时甚至都将他和书法大家颜真卿并列,有“大楷学颜、小楷学刘”的美称,甚至就连翁同龢看到了刘春霖的文章和书法之后,也直接做出了断言:
“此子必将大魁天下。”
如今,他所遗留下来的书法真迹,也多被人们所收藏学习,这是一个有着真才实学、傲骨铮铮的状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