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准噶尔之战VS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何耗时差异大?看前者背景多强大

准噶尔之战VS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何耗时差异大?看前者背景多强大

康雍乾三帝攻打准噶尔的战争,与左宗棠收复新疆,两者实际上可比性并不强,所以,并不适用于从时间上进行对比。

如果一定想要比一比,也不是不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比比。

清朝为什么要将准噶尔之战进行到底?

我们知道,在清朝的后宫有很多来自蒙古的妃嫔,就连近代史上的慈禧也是来自蒙古部落的叶赫那拉家族,这样的局面并非巧合,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明朝后期,蒙古部落逐渐分裂成了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大势力。努尔哈赤崛起后,一面与明朝开战,一面吞并蒙古草原部落。

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人的多次战斗,漠南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被皇太极剿灭并收服。同时,漠北的喀尔喀蒙古三大可汗--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可汗,也相继归顺了后金。这样一来,就只剩漠西蒙古了。

漠西蒙古的前身就是明朝时的瓦剌,土木堡之变后,瓦剌衰落,至明末时分裂成四大部落,即:杜尔伯特、准噶尔、土尔扈特以及和硕特四部,其中的准噶尔部实力最强。

公元1653年,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去世后,准噶尔部陷入了内乱。公元1671年,巴图尔一个出生在西藏的儿子,趁乱返回准噶尔夺取了政权,这个儿子就是康熙一生为他三次亲征的对手,大名鼎鼎的噶尔丹。

噶尔丹登上大宝后,也开始了他的四处征伐。首先拿来开刀的就是东迁的青海和硕特部,并且一击必中。也就是说,噶尔丹动了动手指,就收复了漠西蒙古的三大部落。

随后,他又将明、清时代曾加封在各个部落头顶的光环也给去掉了,什么封号统统见鬼去,之后建立了他自己的独立王国--准噶尔汗国。

公元1680年,噶尔丹终于在西北实现了大一统。再之后,他就开始频繁的试探清政府的底线了。

这样一来,形成的局面就是,准噶尔部在不断强大,而其它部落则是不断衰退。于是,噶尔丹很快便将目标移向了与它毗邻的蒙古各部落。1688年,准噶尔攻打了土谢图可汗,土谢图部因此而整族南迁,而清政府对于此事并未多加干涉。1690年六月,噶尔丹又攻打了喀尔喀部落,并再次获胜。

准噶尔汗国一日灭,清朝的西北边疆一日不宁,清朝选择了将准噶尔之战进行到底,历经三代帝王,最终取得了胜利。准噶尔之战的意义在于,结束了中国西北游牧地区和中原农耕地区长期对峙的局面,使得全国复归于一个政权的管理之下,为中国近代版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天山山脉横亘于新疆中部,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吐鲁番、哈密盆地一带为东疆。

新疆在西汉时代被称为西域,并设立了都护府代表中央政府行使权力。唐朝时,又先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着东至阿尔泰山,西抵咸海,北至巴尔喀什湖及额尔齐斯河上游,南达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广大区域。

及至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随着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叛乱的平定,将南北两域改名为新疆,并在伊犁(今伊宁市)设官驻兵屯田,设伊犁将军为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

清末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和各种矛盾的激化,新疆各族各地区人民也加入了反清大军。但起义的成果却落入了各族封建主和宗教上层人物,由此新疆被分裂为五个割据政权,即以喀会噶尔为中心的金相印、司迪克政权 ;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妥得磷政权;以库车为中心的黄和卓政权,和以和田为中心的玛福迪、合比布拉汗政权。

在两强相争的格局中,总的来说是沙俄处于有利地位,因为俄国从彼得大帝时起,就一直以寻求出海口作为自己的国策。19世纪60年代,沙俄夺取了中国西部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一心觊觎新疆全境。

总之,19世纪的俄国和英国,都加紧了侵略中亚的同时,也将魔爪伸向了中国新疆。

1864年,以喀会噶尔为中心的金相印、司迪克政权 ,与清军在汉城(疏勒)发生战争,因久攻不下,所以请求中亚的浩罕国支援,浩罕国派出了阿古柏出战。

阿古柏的横空出世,加剧了英、俄在新疆的争夺。阿古柏为了巩固自己殖民政权,在英、俄之间左右摇摆,先后同他们都签订了条约,大肆出卖新疆权益。与此同时,沙俄为遏制阿古柏的扩张,于1871年大举进犯伊犁,并占领了固尔扎(伊宁市)。

由此,我们看到英、俄以及阿古柏三方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横行,对新疆人民进行着野蛮暴力血腥的统治。

两场战争的不同之外在于:准噶尔之战是先发制人,而收复新疆是后发制人。准噶尔汗国是一个独立强大的政权,而阿古柏的哲德沙尔汗国是一个殖民政权,并且还要借助于英、俄的支持。从实力上来说,一个由50人发展起来的殖民政权 ,肯定不能与准噶尔汗国相比。

这样也就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准噶尔之战进行的非常艰难,而收复新疆虽后发制人,因为有着充足的准备,因此在战争强度上相对较弱。

准噶尔之战的对手们

我们知道清朝的准噶尔之战前后打了将近七十年之久,战争是呈阶段式进行的,总共进行了三个阶段,康、雍、乾三代帝王相继经历了准噶尔汗国的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和达瓦齐。

第一个阶段: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到1697年的噶尔丹失败身亡。在这一阶段,清军经历了两场著名战役:即乌兰布通之战和昭莫多之战。清军虽大获全胜,但损耗也十分大,无力远征伊犁,之后双方停战20年。

第二个阶段:噶尔丹死后,其侄策妄阿拉布坦接手了准噶尔汗位,于是就有了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准噶尔部从伊犁河谷出发,攻入西藏并欲武力吞并西藏的事件。之后便有了康熙晚年派皇十四子允禵为抚远大将军出征之事,其结果,只是只将准噶尔驱逐出了西藏,威胁并没有解除。

正好准噶尔部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也来求和了,于是又是议和停战20年。

第三个阶段: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部陷入夺汗位大乱。乾隆十七年年底,达瓦齐于伊犁(今新疆伊宁西)继承了汗位。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乘准噶尔内部混乱之际,再度出师远征天山北路,攻克伊犁,俘虏了准噶尔汗达瓦齐。虽然中间还有几次阿睦尔撒纳的复叛,不过到1757年阿睦尔撒纳客死他乡,至此,结束了清朝与准噶尔部的战争。

至此,结合战争背景,我们也发现,康熙时代的对手噶尔丹最为强劲,依次减弱。也就是说,清朝准噶尔之战的强度是在逐级降低的,到了乾隆,准噶尔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分裂,等于双方就是在用时间来各自消耗对方,谁能熬到最后,谁就是赢家。

左宗棠在收复疆的路上,有内部对手,也有外部对手。内部最大的对手就是李鸿章,外部的主要对手是阿古柏,辅助对手是英、俄两国。

清朝自乾隆以来,派往新疆主管军政的伊犁将军、乌鲁木齐都统等都是清一色的满洲贵族。阿古柏和俄国先后入侵新疆后,清政府一开始把希望也是寄托在当时的伊犁将军荣全、乌鲁木齐都统景濂、提督成禄身上的,像左宗棠这样的汉族官员基本只有靠边站的份儿。

然而上述几位满洲贵族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基本没什么作为。左宗棠对西北边疆从青年时代就开始关注了,所以他对当时的局势非常了解。于是,他就此向清廷提出了收复新疆的计划和用兵战略,最终说服了清廷。所以,收复新疆一事,这是左宗棠自己硬争取过来的,他不是为了显摆自己有多强,而是他真的对此事有十分的把握。

与此同时,英、俄两国为了达到瓜分新疆的目的,特别英国以阿古柏保护人的身份在中间调停,劝说清政府不要出兵,应该承认阿古柏政权。

1875年四月,左宗棠上了一道五千字的奏折,力排众议,详细论述了收复新疆的必要性。他的主张得到了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文祥的支持,文祥为左宗棠据理力争,但最后做决定的是慈禧太后,老佛爷最终点头了,在此为慈禧太后鼓个掌,我们的新疆保住了,其实慈禧这个人对有胆识有魄力有自信的人还是很欣赏的。

在攻打阿古柏政权时,他采取的是“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作战方针。经过一年的准备工作,左宗棠于1876年4月抵达肃州(甘肃酒泉),首战乌鲁木齐大获全胜。三个半月拿下乌鲁木齐、玛尔斯等城,全歼北疆之敌。

1877年4月14日之后,又用两周全歼达坂守敌、攻克吐鲁番,打开了南疆的门户,取得了收复新疆失地的决定性胜利。

再此,我们也恭喜阿古柏政权终于领盒饭下线了,阿古柏于1877年5月22晶在库尔勒服毒身亡。

同年8月,收复南疆的战役打响,历经四个月,先后收复南疆8个城市。至1878年1月2日,和田被收复后,清军收复了除去伊犁之外的新疆全部领土。(伊犁于1881年2月24日,在清政府做了巨大让步之后,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

结合战争背景,阿古柏入侵本来就是一场投机运动。当时新疆的局势本身混乱,他又善于利用宗教和民族意识,在民众不了解他的动机下,被他的“语言、冠服、习尚”所蒙骗,因而转为支持他。试想,一个只带50人的队伍能拿下一座城,所使用的手段只能是欺诈。再者外部因素当然就是得到了英、俄两国的支持。

所以说,阿古柏作为一个外来客,本身的基础就非常弱,左宗棠又准备得相当充分,所以一击必中亦在情理之中。而准噶尔的基础则是相当雄厚的,有自己的大本营,自然也就没那么好拿下。

康雍乾时代的准噶尔之战,之所以时间拉得长,一是对手强大,二是距离太远,后勤补给困难,所以就出现了打打停停的局面,双方都在各自进行着休养生息,然后等待下一轮的较量。

那么清军是如何保障后勤工作呢?

18世纪,清政府经常远距离的调动军队,由此形成了一套规则,称之为“送兵章程”。行军路上沿途设立许多台站,专门负责后勤供应,由各省地方官管理,将所需粮秣、车马、住所、食品都事先备好,以备过兵所需。

由于清朝统治者重视台站后勤,保障行军供给,因此即便在交通困难的情况下,清军也运送军队到很远的地方,比如缅甸、安南以及喜马拉雅山区等地,但问题也还是存在的,毕竟远距离粮运并非易事。自打雍正设立了军机处之后,后勤调度都由军机处负责处理。

到了清末的收复新疆之战,清政府是没钱打仗的,怎么办呢?军费都是左宗棠在得到授权后,全权自办的。(感谢阅读)

单不用说这些钱是如何使用的,就这个数目足以说明,在西征之事上,左宗棠的军费准备是相当充分的,所以用起兵来也特别好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左宗棠的这些借款,对于当时的清政府来说,还是可以还起的。但到了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财政就严重吃紧了。

由此可见,打仗顺不顺利,军费确实很重要。

综上所述,从三方面对准噶尔之战,与收复新疆之战进行了简要的比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青海地区,左宗棠,部落,政权,准噶尔,新疆,噶尔丹,蒙古,背景,差异,观点评论,左宗棠,阿古柏,准噶尔,新疆,噶尔丹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青海地区,左宗棠,部落,政权,准噶尔,新疆,噶尔丹,蒙古,背景,差异,观点评论,左宗棠,阿古柏,准噶尔,新疆,噶尔丹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青海地区,左宗棠,部落,政权,准噶尔,新疆,噶尔丹,蒙古,背景,差异,观点评论,左宗棠,阿古柏,准噶尔,新疆,噶尔丹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