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身边,都会发现这样的两个人,一开始的起点相同,走着走着,却会出现惊天的差距,会呈现完全不同的命运。
这不是上帝的玩笑,而是不同的性格和经历,造就的完全不同的结果。
朱可夫和巴甫洛夫就是这么两个人,他们有着相同的起点,有着惊呼一致的一段职业曲线,最终,朱可夫成为了元帅,三获苏联英雄奖章,而巴甫洛夫却被斯大林枪毙于1941年的夏天。
是什么造就了两人的不同命运?
朱可夫和巴甫洛夫的前半生
朱可夫雕像
朱可夫和巴甫洛夫年龄相仿,朱可夫出生于1896年,巴甫洛夫出生于1897年。按年龄来说,巴甫洛夫该叫朱可夫一声大哥。
两人出生的时代,决定了两次大战都无法绕过去。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朱可夫和巴甫洛夫都参加了一战,稍有不同的是,朱可夫在一战中表现不错,获得两枚格奥尔吉十字勋章,一枚勋章的得来,是因为俘虏了一名德国军官。而另一枚,是因为太过勇敢致身负重伤,被授勋章。而巴甫洛夫,没有立大功,也没有受伤的报道,因此也就与勋章无缘了。
一战结束后,两人的血液都开始燃烧,因为被十月革命激发了两人浓浓的爱国之情。
1919年,两人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段加入了布尔什维克,从此成为了有组织的人。
虽然战争结束了,但两人在部队里也混得风生水起,朱可夫在1923年就成了骑兵团团长,而巴甫洛夫后来也是当了骑兵团团长的。
虽然苏联建立后,没有了战争,但两人对于军事学习的渴望,几乎完全相同。1924年起,朱可夫开始了在伏龙芝军事学院为期6年的系统军事学习。而巴甫洛夫也差不多那个时候开始学习,1928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31年又毕业于军事技术学院速成班。
两个人同是年轻的俊杰,在军事学院的表现都特别出色,特别是朱可夫很有自己的观点,但巴甫洛夫的人缘相当不错,从上到下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
而三十年代初,苏联开始组建坦克部队,这两人是最早的两个坦克团的团长。
之后的1936年,巴甫洛夫带着一个坦克旅去了西班牙,帮助平息内战。在那里,巴甫洛夫的表现还是比较突出的,可以用战功卓著来形容。因为此战表现不错,巴甫洛夫获得了苏联英雄金星勋章。回国后,巴甫洛夫担任了红军汽车坦克装甲兵总监,此时的巴甫洛夫,看起来比朱可夫更耀眼。
朱可夫的成名来得比巴甫洛夫晚一些,在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中,朱可夫表现出色,被广泛关注。
1940年前后,朱可夫和巴甫洛夫成了苏联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俨然成为了帝国双雄。就在这一年,朱可夫和巴甫洛夫两人,一个成为了基辅军区司令员,一个成为了西方面军军区司令员。之后,两人双双被授大将军衔。
如果此时二战结束,巴甫洛夫的人生就完满了,但是,德国人来了。
苏德战争,朱可夫的辉煌,巴甫洛夫的末路
朱可夫
当德国的希特勒指挥人马东征西讨,一个个集团军纵横驰骋的时候,斯大林等人完全没有想到,德国后来会把屠刀指向苏联。
尽管事先得到了一些“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斯大林还是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1939年苏联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斯大林认为希特勒不会单方面撕毁条约,而希特勒怎么会被一纸协议限制住?用正常人的思维衡量希特勒,那是要吃亏的。
1941年的6月22日,德国启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向苏联进攻。显然,苏联的准备工作并不充分,一开始就陷入了颓势。
巴甫洛夫所率领的西方面军首当其冲,率先和德国的王牌集团军遭遇了,对方主帅是冯·博克元帅,是一代名将,德国军队中数一数二的存在。
冯博克的军队,企图用装甲部队快速进行突进,形成钳式包围圈,一边正面进攻,另一边两翼进行合围。很遗憾,巴甫洛夫直接被德国的进攻打懵了。一度在慌乱之中脱离了指挥岗位,让整个西方面军直接乱成了一锅粥。
不久,巴甫洛夫冷静了下来,意识到德国的图谋,因此带领一批部队从德国即将形成的包围圈转移了出去。即使如此,战役也导致了苏联有32.4万人被俘虏,8万人左右牺牲,还有25万人逃离生天。
斯大林
斯大林难以相信,在十多天的时间里,西方面军会大败。在斯大林这里,巴甫洛夫等人是犯了严重的指挥错误。
在当年的7月28日,斯大林命令将巴甫洛夫等人执行枪决,理由是:战争来临时惊慌失措,未经上级允许擅离战略岗位、导致部队指挥瓦解、指挥不力。
当时的巴甫洛夫仅仅44岁。
而基辅战役开始后,朱可夫坚持提前放弃基辅,将西南方面军撤到第聂伯河对岸,因为这个计划被斯大林呵斥,并撤了朱可夫的总参谋长职务。不过,很快,斯大林知道自己错了,开始重新启用朱可夫。
在接下来的三大战役中,朱可夫表现出色,成为了绝对的定海神针,并奠定了苏联的胜利。
1943年,朱可夫升任为元帅,这是苏德战争中升起来的第一位元帅。在整个苏德战争中,朱可夫四获苏联英雄奖章,其风头无人能出其右,被世界范围内很多人称为“战神”。
巴甫洛夫和朱可夫的命运其实早就注定
巴甫洛夫将军
朱可夫在苏德战争中创造了卓越的战绩,而巴甫洛夫在苏德战争中送了命。这是为何?
朱可夫做人做事比较踏实,注重每一次的学习,从每一次战争中能吸取很多的经验,而且有自己的思想观点。此人,对于现代化的装甲部队比较重视,对于陆空配合很有心得。因此,最后创造了辉煌。
巴甫洛夫升迁较快,人际关系良好,很听领导的话。但是此人的实战经验一般,特别是对于大军团指挥欠缺不少。他最突出的是西班牙内战指挥一个旅,其后没有亲自指挥过大军团作战,不像朱可夫经过了诺门罕战役的洗礼,早已脱胎换骨。
巴甫洛夫虽然是较早的坦克团长,但是,他对装甲部队的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坦克装甲群作战的重大作用,也没有深入研究过相关的战法和策略。
在1941年初,巴甫洛夫和朱可夫一起搞演习的时候,巴甫洛夫带领的红军被朱可夫的蓝军打败,而朱可夫使用的战术和后来的冯博克使用的非常相似。
但,当时的巴甫洛夫并没有吸取足够多的经验和教训。这导致了后来的西方面军的大溃败。也葬送了巴甫洛夫的生命。
不过,仔细想来,哪里有百战百胜的将军?无论如何,巴甫洛夫还是带领一大部分人生存了下来,让大部分的骨干保留了下来。
斯大林死后第三年的1956年,苏军总参谋部为巴甫洛夫等4人平反,当时的国防部长就是朱可夫。
朱可夫
巴甫洛夫和朱可夫,两个人起初在一个起跑线,最后,一个成为万人敬仰的英雄,一个却在苏德战争初期就送了命。这说明什么?一个将军,必须重视每一次战役,吸取每一个教训,重视每一次演习,如此,才有可能获胜,才有可能让损失最低。
这就像孙子兵法开篇所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