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确定美国独立的时间。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国成立。
1776年是中国农历丙申年,清朝乾隆四十一年。
现在,我们看1776年前后,中、英、法、德、俄五国最高领导人都是谁。
从左到右:乾隆皇帝、乔治三世、路易十六、腓特烈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
①中国。处于清王朝统治时期,时任中国最高统治者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清高宗,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②英国。处于汉诺威王朝统治时期,时任国王是汉诺威王朝第三任君主,史称乔治三世,全名为乔治·威廉·弗雷德里克·汉诺威。
③法国。处于法兰西波旁王朝统治时期,时任国王是波旁王朝第五位国王路易十六,原名路易·奥古斯特。
④德国。德国的历史传承较乱,我们选取历史上领导德国统一建国事业的绝对领袖普鲁士王国,当时处于霍亨索伦王朝统治时期,时任国王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第三位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全名腓特烈·霍亨索伦·冯·普鲁士。
⑤俄国。处于罗曼诺夫王朝统治时期,时任皇帝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二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八位皇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菲·奥古斯特,后改名,全名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夫。
①清高宗乾隆皇帝——享国时间最长的皇帝
生卒年: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寿89岁。
在位时间:1735年-1796年,在位60年,禅位后训政3年。
主要成就: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没有之一,也是最长寿的皇帝,没有之一。正史和野史都有大量记载,戏说尤多,所以其生平很难用几句话写清楚。“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个盛世,乾隆帝时期虽然达到了康乾盛世的最高峰,但同时也是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农业经济方面,他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负担,保护了农业生产,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人口增长方面,乾隆初年全国人口是1亿4千多万,乾隆六十年增加到近3亿人;军事外交方面,乾隆曾自己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所谓的“十全武功”,就是他当政期间的10次战争,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稳定,且版图达到清朝最盛,也基本奠定了今天我国的版图,尤其是对西藏和新疆的政策方面,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乾隆年间,清朝有18个藩属国,遍及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文化方面,编纂了古代最大规模的丛书《四库全书》,乾隆帝本人一生作诗4万首,是已知的作诗最多的人。
历史评价:高宗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于斯为盛。享祚之久,同符圣祖,而寿考则逾之。自三代以后,未尝有也。惟耄期倦勤,蔽于权幸,上累日月之明,为之叹息焉。——《清史稿·高宗本纪》
虽然褒扬的话听起来有些过于夸大,但清史稿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也是比较能说明问题的,当然也有其局限性,比如乾隆时期的“文字狱”、故步自封,闭关锁国导致后来局面的急转直下等,也是乾隆帝必须承担的。
经济得分:9.0分
军事外交得分:9.0分
人口得分:9.5分
文化得分:9.0分
总体得分:9.125分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王以祝贺乾隆帝八十大寿的名义,派出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访问清帝国,1793年到达。双方因礼节问题产生分歧:按清朝规定,外国使臣朝见清朝皇帝必须行三跪九叩礼;而马戛尔尼认为这样有损大英帝国的尊严,主张行单膝下跪的英式礼节。经过磋商双方达成妥协:八月初六万树园欢迎宴会上行英式礼节;八月十三日,正式举行乾隆万寿典礼时行三跪九叩礼。
马戛尔尼给乾隆帝带来了英王乔治三世的一封信,信中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一一被乾隆帝驳回,并向英王乔治三世回书一封,尽显天朝上国之傲慢,回信至今藏在大英博物馆中。下面我们谈乔治三世。
②英国乔治三世——英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国王
生卒年: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寿82岁。
在位时间:1760年-1820年,在位60年,但1811年后因病不理政事。
主要成就:乔治三世在位时间也很长,文治武功不输于乾隆帝。经济方面,在乔治三世统治期间,英国正式开始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国力,同时为英国称霸全球奠定了基础;人口增长方面,乔治三世继位初期英国人口约600万,他去世时英国人口约1100万;军事外交方面,乔治三世在初期,领土只有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仍是独立王国,他通过多种手段,成功在1801年吞并爱尔兰,实现了英国完全统一;在七年战争中击败法国,并压倒欧洲各国,成功支配北美洲及印度地区;输了美国独立战争,使北美十三块殖民独立,成为美国;文化方面,根据记载,乔治三世动用自己的私人资金,大力资助皇家艺术学院等学术机构,英国的科技及工商业由此得以长足发展。
历史评价:
乔治三世是英国历史上文治武功最显赫的国王之一,在位期间,英国率先进入工业革命,生产力飞速提高,大大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功在法国手中夺取了整个加拿大,令海外殖民地大幅度扩充;他统治后期,英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拥有世界上最辽阔的殖民地。
经济得分:9.5分
军事外交得分:8.5分
人口得分:8.0分
文化得分:9.0分
总体得分:8.75分
③法国路易十六——法国历史上唯一被执行死刑的国王
生卒年: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寿39岁。
在位时间:1774年—1792年,在位18年,法兰西波旁王朝复辟前的亡国之君,法国历史上唯一被执行死刑的国王,欧洲历史第二位被执行死刑的国王。
主要成就:亡国之君往往没有什么成就,路易十六就属于无能的亡国之君。经济方面,1787年接受财政总监卡洛纳建议,召开“显贵会议”,试图向特权等级征税,遭贵族抵制而失败,最终引发法国大革命;人口方面,当时法国人口约2600万至2700万;军事外交方面,无,应对法国大革命失败被杀;文化方面,法国大革命。
历史评价:
“路易十六是个好人,把他处死是件悲剧,但也是不可避免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在法国庆祝革命200周年的庆典上的发言。
路易十六性格软弱,不会统治国家,面对国家内部冲突,不敢采取强力的措施,但决不是暴君,有人说不同于一个君主因拒绝改革而遭到毁灭的结局,路易十六是由于尝试改革而毁灭的。不管怎样,历史的是非留与后人评说吧。
经济得分:0分
军事外交得分:0分
人口得分:0分
文化得分:0分
总体得分:0分
④德国(普鲁士)腓特烈二世——军事才能突出的全能型国王
生卒年:1712年1月24日—1786年8月17日,寿72岁。
在位时间:1740年—1786年,在位46年,史称“腓特烈大帝”。
主要成就:腓特烈二世是欧洲开明专制和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公认为是欧洲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他一手促进了普鲁士走向现代化。经济方面,采用重商主义政策,鼓励了工业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普鲁士王国的经济发展,也为日后的工业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人口方面,腓特烈二世继位之初,普鲁士人口约220万,统治后期人口约540万;军事外交方面,腓特烈大帝以军事才能出名,两次战胜实力强大的奥地利,兼并西里西亚,收复西普鲁士的领土;发动欧洲历史上知名的“七年战争”,普鲁士以一己之力在欧洲大陆挑战法兰西、奥地利、瑞典和俄罗斯四大世界强国;文化方面,他颁布了《普鲁士普通学校规程》,使普鲁士成为世界上首个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强制性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兴建了数以百计的学校,为普鲁士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及建立国家学校制度打下基础;他还支持艺术发展,甚至其本人就能称得上作曲家和作家。
历史评价:
“越是在最危急的时候,就越显得他的伟大,这是我们对于他能说出的最高的赞誉之词。”——拿破仑评价腓特烈二世。
康德将18世纪后半叶称为“腓特烈大帝时代”,不过腓特烈大帝也是名副其实的真正大帝,他不仅是出类拔萃的军事家,在其他方面也都非常出众,是近代欧洲众多君主中少见的“全才”,他在经济、军事、教育、司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也使得当时的普鲁士一跃成为欧洲五巨头之一,与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这几个老牌帝国平起平坐。
经济得分:9.0分
军事外交得分:9.5分
人口得分:8.0分
文化得分:9.0分
总体得分:8.875分
⑤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俄国第一女帝。
生卒年: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寿67岁。
在位时间:1762年—1796年,在位34年,后世尊称其为叶卡捷琳娜大帝。
主要成就:叶卡捷琳娜大帝是史上极为罕见被冠以大帝封号的女性统治者,也是带领俄罗斯帝国以开明专制、富国强兵,跻身成欧陆超级一线列强之林的旷世帝王。经济方面,她巩固商人和地主等集团的既得利益,大力发展俄国的商业和工业;人口方面,她统治期间,俄罗斯人口由2300万人上升至3700万人;军事外交方面,将克里木半岛和黑海沿岸并入俄版图,参与瓜分波兰,两次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都获得了胜利,其在位期间,俄罗斯领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文化方面,她热衷艺术、文化、教育,兴办女子大学,削弱教权,开创了世俗化的沙俄及其贵族的黄金时代,被认为是开明专制的样板。
历史评价:
叶卡捷琳娜大帝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出生于德意志,后被腓特烈大帝送往俄国联姻,婚姻不幸,通过政变夺取了丈夫的皇位,神奇的是,与俄罗斯皇室没有血缘关系的她夺位后并未被排斥,俄国政治平稳,统治期间治国有方、功绩显赫,使当时的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第一强国,其本人也成为俄罗斯人心目中和彼得一世齐名的一代英主。
经济得分:8.5分
军事外交得分:9.5分
人口得分:8.7分
文化得分:9.0分
总体得分:8.925分
除路易十六是亡国之君直接pass之外,其余四帝都各有所长,乾隆大帝是古往今来第一好命的帝王,爷爷和父亲为他留下了好底子,继位顺利,无人与之争,一生掌权60余载;乔治三世统治期间最大的功绩就是开启了工业革命;腓特烈大帝则是铁血帝王,长于军事;叶卡捷琳娜大帝一代女皇,比之则天大帝不遑多让。
本人浅见,对这五位帝王排名如下:
乾隆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腓特烈大帝>乔治三世>路易十六
以上排名仅是个人对五位帝王本人的排名,若论其对本国后续的影响,考虑到乾隆帝国家之后由盛转衰,其他几国则蒸蒸日上,乾隆帝则排名垫底。
①乾隆帝与乔治三世。1793年,乔治三世派遣特使马戛尔尼带领使团到达满清,谒见了乾隆大帝,虽然没有达到通商的目的,但英国人却窥破了满清贫穷落后的虚弱本质,开始为半个世纪后发动鸦片战争做思想准备。
②乔治三世与叶卡捷琳娜大帝。1780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欧洲列强普遍希望借此削弱大英帝国,叶卡捷琳娜组建武装中立同盟,保护中立国的船只不受英国海军的掠夺。
③乾隆帝与叶卡捷琳娜大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为摆脱沙俄压迫,率领部众冲破沙俄重重截击,历经千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当清朝接受从沙俄逃回到新疆的土尔扈特部时,叶卡捷琳娜大帝要求乾隆帝交出这些人,遭到了乾隆帝断然拒绝,并发出不惜与沙俄发生一战的硬气之语,军事上的硬气,使得沙俄输给了清朝。
④腓特烈大帝与叶卡捷琳娜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出生在普鲁士,是一位没落贵族德意志亲王的女儿,腓特烈大帝出于政治需要,积极促成了叶卡捷琳娜大帝候选俄国太子妃成功。
⑤乔治三世与腓特烈大帝。乔治二世在位期间,通过资助腓特烈大帝牵制欧洲各国。乔治二世死后,乔治三世成为国王,登基之初,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乔治三世放弃了对腓特烈大帝的支持,
⑥路易十六与乔治三世。1778年2月6日美法两国签署了《同盟条约》和《工商条约》,法国正式承诺支援美国进行独立战争,虽然路易十六对乔治三世宣战,并不是出于削弱君主制,仅仅是为了趁机夺回其丧失的殖民地。没想到的是,受到了北美大革命的鼓舞,加上粮价飞涨等原因,6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⑦腓特烈大帝与路易十六。腓特烈大帝颁布了“马铃薯种植法令”,法令规定农民必须种植马铃薯,在“七年战争”中,马铃薯帮助普鲁士人顺利度过了食物紧缺的战争岁月,其中有一位被普鲁士俘虏的法国药剂师,“七年战争”结束后,他将自己的后半生致力于马铃薯的研究和推广,1775年路易十六加冕,取消了对谷物价格的控制,导致面包价格飞涨,从而引发了“面粉大战”,全国82个城镇发生内乱,促使马铃薯开始在发过的推广食用,但还没等到马铃薯推广开,法国大革命爆发,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我是闲说杂侃,一家之言,抛砖引玉,敬请斧正。
(原创不易,肯请点一下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