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梁从诫:我祖父梁启超,我父母梁、林加上我,祖孙三代都是失败者

梁从诫:我祖父梁启超,我父母梁、林加上我,祖孙三代都是失败者

若数天下名门,近代恐怕无人不知南粤梁氏。

三代名门自梁启超始,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于皇城之上大刀阔斧,誓要向苍天再借华夏五百年。梁思成未循政途,终生奔走于古建名筑之间,为文明的遗产燃尽生命。传至第三代,梁从诫一心只有苍翠青山,披肝沥胆,草履行舟,一手开辟新中国环保事业。

这是舍身求法的三代,也是不被人理解的三代。在梁家最后的余晖中,梁从诫叹道:我祖父梁启超,我父母梁、林加上我,我们祖孙三代都是失败者。

家族的诅咒

从世俗眼光来看,梁家确实是失败的,首先要从梁启超说起:

无论是康有为的摇旗呐喊还是孤注一掷的公车上书,在慈禧眼里,这些轰轰烈烈的事件都只是个幌子,本质上还是光绪要联合一群冲动的青年人要脱离她的掌控。

何其可悲也,一个本意自强的维新被硬生生理解为政治权谋。

于是维新百日,戛然而止,这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们第一次遭到现实无情的打击。而梁启超也终于回过头来,看到了在自己背后那个沉默不语的家庭。

他出身于读书世家,可祖辈没有自己那么高的天分,终其一生也不过乡野士绅,因此当梁思成七岁出口成对时,全家人的期待都寄托在了这个孩童的身上。

梁宝瑛最津津乐道的,还是梁启超十岁那年与李兆镜作对联时的场景。那时梁思成同他一起住在李家,李兆镜一日要考验这位"小神童"的才学,于是出了一句"推车入小陌",没想到梁启超立即对上下句:策马入长安。在座无不惊呼。

但若站在梁启超一生的终点回望过去,这十岁时一战成名的对联竟成了某种谶语,应当说,是推车入长安,才发觉策马处,原不过小陌。

十二岁时,他考中了秀才,这件喜事立即传遍了家乡。在茶坑村那个小小的村子里,梁启超一下子成为最尊贵的人。

父亲眼见梁家有了希望,于是对他的教育管理更加严厉起来,用梁启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井底之蛙",那时的他只知道埋头苦学经书,不知道天底下除了"帖括"外还有什么学问。

对于一名天才来说,这无疑是摧害和毁灭。但好在不久以后,他遇到了康有为。

在万木草堂的那一年里,梁启超仿佛第一次发现了自我,他夜以继日地学习、写作,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

继考中秀才四年后,他再度考取了举人,并获得了主考官的青睐,将亲堂妹许嫁给了他。

李蕙仙,这个按旧式方法出嫁、按旧式规矩服侍婆家的女子却有着一个无比火热的新式才女的心,在梁启超四处奔波、三顾家门而不入的时候,她和王桂荃一起操持着九个孩子的起居,挑起整个梁家的重担。

按照一般眼光看来,梁启超的故事已经足够美满了,应当结束了。但谁也没想到那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竟只百日,可以说还没真正开始,就已经被迫划下句号。

梁启超连夜出逃日本,李蕙仙王桂荃紧跟其后。谁也不知道这对于梁启超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但经过数日漂泊踏上日本土地开始,他便像换了个人一般。

人们常叹惋,说梁启超纵有天妒英才,却总是在对的时机里作出错误的决定。

慈禧掌权时,他非要和慈禧"对着干",搞维新。等到辛亥革命成功推翻帝制,他又在奔走疾呼要保留皇帝之制。袁世凯上台,他主动请缨出马。不出二月又反目成仇,支持段祺瑞对德宣战。

一步错,步步错。晚年的梁启超已经精疲力竭,在惊闻王国维溺亡后,他匆匆前往协助料理,那时的他已然恍惚。两年后,他在协和医院猝然长逝。

后代的我们在总结梁启超一生时总是感到为难,他的人格、学问、品行都是值得敬佩的,但却总是看不清历史,作出错误的选择。

对于一名有志于救国的天才来说,这恐怕便是最大的悲哀。

无人理解的建筑家

在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梁思成诞生了。

梁启超看着眼前哇哇大哭的婴儿,心中说不出是喜是忧。他知道,身为父亲,他可能没法给儿子一个安定的童年。

梁思成从小就展现出极强的主见,会主动与父亲讨论历史、评论时局。且由于背景的特殊,小小年纪他便十分敏感。

当时康有为常来梁启超家拜访,茶余饭后二人常大声辩论时事,在梁思成眼里,康有为这么大声对梁启超喊叫一定是坏人,于是常偷偷摸摸地实行一些孩子气的"报复"。

考上清华后,他的艺术天分得到了全面发掘。他积极地参加着各种各样的体育、绘画、音乐活动,并且积极地领导着同学参与政治活动,俨然领导者的模样。当时他的朋友们都叫他"有头脑的政治家"。

但正如当年梁启超没想到,童年时的"入长安"绝非策马长驱。梁思成青年时"有头脑的政治家"的评价,竟成为他与政治时局间最终的缘分。

大学最后一年,他骑着姐姐给的摩托车,载着弟弟追赶游行队伍。那一天里,日本接管了山东。

在南长街门口,他们正喊得起劲,却突然被一辆横行的轿车撞倒。眼见撞的是两个学生模样的青年,轿车里的陆军部次长并未在意,给警察丢了张名片便扬长而去。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中,梁思成的左腿永久落下了病根,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二位竟然是梁启超的儿子。梁启超何人也?他金永炎又是何人?在强大的社会舆论下,金永炎向梁家郑重道歉。

经过这件事,梁思成的军梦破灭,彻底与政治诀别,但他却迎来了自己的爱情。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爱情故事已无需赘述,在遇到林徽因后,梁思成的人生迎来了新阶段。他与往事诀别,从零开始接触建筑学,埋头学术中,为那些不为人所理解的梦四处奔波。

在国民政府,他保护古建筑的方案没有受到重视。解放战争时期,人们短暂地注意到了他的呼吁,但建国后,那著名的"梁陈方案"很快就被否决。

他在历代帝王的牌楼前,痛哭整夜。曾经最懂时局政治的梁思成,此时无论如何都不能明白他为什么失败。

随着推倒行动逐渐开展,人们对梁思成的不满也日渐加深,先是在《人民日报》中不点名批评,随之在各类会议中公开指责,心碎倾城的梁思成最终在众叛亲离中离开人世,还留下一位争议不断的第二任妻子,在人世间徒劳地欲说还休。

从诫从心不从俗

梁思成给大儿子起名梁从诫是有深意的,他在《营造法式》这本书中窥见中国古建筑学的希望,他将作者李诫奉为偶像,并将其纳入儿子的姓名中。

但很显然,梁从诫并没有真正在意过这件事。

67岁那年,梁从诫登上了可可西里,亲手焚毁了四百多张藏羚羊皮,全世界的目光都在这位大器晚成的名门之后身上。

和爷爷、父亲相比,梁从诫显然低调了很多,因为他知道自己注定逃不过家族的诅咒。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个身着朴素的中年人来到全国政协礼堂,门卫拦住他,问他找谁。他说自己就是政协委员。

他出身于历史专业,却在晚年选择了环保作为终身事业。他坦诚,这也是一次偶然。

他做环保和别人不一样,他常自己身体力行地去北京周边植树,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埋头做着手头的事情。他看重环保甚至到了一种"抠门"的地步,别人寄信来后,外面的信封要小心收好,反过来用胶水粘一下就成了新的。无论去哪里,都是那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兀自穿梭在大街小巷。

在当时来来往往的人们眼中,他一点都不像是中国环保第一人。

人们常有很多不解,为什么在中国发展最快的几十年里迎难而上要求政府重视环保。他没有作过正面回答,就好像是问梁启超为什么要在慈禧在位时要求变法、问梁思成为什么要在新中国初建时要求保护古建筑。

无法融入时局,似乎永远是梁家永恒的弱点。

梁从诫走后,人们遵照他的遗嘱,仅是小范围内发布了讣告,并未对外宣扬。梁家三代就在这样的秋风中走向沉默。

梁从诫说,我们祖孙三代的选择越来越小,从大国之命运,到学术的救赎,再到投身环保的鞠躬尽瘁,梁家的背影逐渐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远去,留下的也许不仅是坊间轶事杂谈,还有更多数不清的遗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政治,梁思成,父亲,梁启超,康有为,父母,日本,青年人,祖孙,祖父,观点评论,梁思成,慈禧,梁启超,康有为,梁从诫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治,梁思成,父亲,梁启超,康有为,父母,日本,青年人,祖孙,祖父,观点评论,梁思成,慈禧,梁启超,康有为,梁从诫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治,梁思成,父亲,梁启超,康有为,父母,日本,青年人,祖孙,祖父,观点评论,梁思成,慈禧,梁启超,康有为,梁从诫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