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寡母的烦恼
公元88年,还没来得及享受几天好日子,东汉王朝就又进入了多事之秋。汉章帝的英年早逝,让年仅10岁的太子刘肇过早的登上了帝国的宝座。可无论怎样“天命神授,百灵相助”,诺大的帝国由一个孩子驾驭,都无异儿戏。为了帝国的正常运转,刘肇的母亲窦太后垂帘听政,做了帝国真正的当家人。
就在这先帝大丧未毕、孤儿寡母执政不稳的节骨眼儿上,洛阳城竟出了一桩大事:汉室宗亲,深得太后宠信的都乡侯刘畅遇刺身亡。
无论受害者的身份,还是事件发生的时机,都足以让窦太后心惊肉跳。满朝的王侯公卿、文武大臣,那一张张恭敬的面孔下埋藏着多少心机?一句句堂皇的话语中掩盖着怎样的阴谋?为了性命和江山,窦太后发下严旨,彻查此事。
为了救赎而战
谁知查来查去,竟查出了一个大乌龙:案件本身并不复杂,官至侍中、虎贲中郎将的窦宪,害怕刘畅分了自己的权力,派刺客将其刺杀。可复杂的是,这个窦宪是窦太后的亲哥哥。虽说摊上这么个哥哥委实让窦太后懊糟,但也不能真的杀了哥哥偿命。
既要保全兄长,还要堵住群臣之口,可愁坏了这位大汉太后。不过事也凑巧,在远离洛阳千里的塞外来了一个人,解了太后的烦恼。此人是南匈奴派来的使者,请求汉王朝出兵协助攻打北匈奴。
对于东汉王朝,这算不得什么大事。自从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依附汉王朝以后,北匈奴被南匈奴与鲜卑部落阻隔,早就不成威胁,充其量也就是在西域方向使使坏。然而窦太后想到的不是军国大计,而是想出了救兄长的办法。
在窦太后力排众议,大力支持下,窦宪被封为车骑将军,率军出塞,美其名曰:将功赎罪。
此时东汉政局虽萌乱相,但还未波及开来,尤其军队依然保持着相当的战力,而北匈奴却早已没有了当年冒顿单于的八面威风。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当汉朝、南匈奴、鲜卑等国联军会师于涿邪山之时,便注定了北匈奴败亡的厄运。
稽落山一场决战,重创北匈奴,使得作为政权存在的北匈奴瓦解冰销,余部死走逃亡。窦宪命中郎将班固作《封燕然山铭》,刻于山壁,史称“燕然勒功”。
在其后的岁月中,忠奸贤愚各得其所,东汉王朝自有气运,今天不再多说。
而一支匈奴残部的万里西迁,则在另一个文明国度掀起了惊涛骇浪,我们的故事也由此拉开序幕。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相比于农耕民族,游牧民族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四海为家,没有牵挂。所以惨痛失败的北匈奴并不感到沮丧 ,无非是换个空间罢了。
一部分北匈奴人选择留在本地,依附于鲜卑或南匈奴,最终一同融入了华夏大家庭。而另一部分则选择离开蒙古草原西进,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谁知这一探索,便历时数百年,行程几万里,足迹遍布半个地球。最终一部分定居到了里海东部,甚至一度进入了国外境内,他们被称为白匈奴。
而另一部分来到了黑海东北的钦察草原定居,其实这里已经到了神秘的西方文明门前。但他们认为西边全是无边的荒漠,到此便不再前进了,这一年大约是公元260年。
王者归来
君士坦丁大帝的强势崛起,以为重振了罗马帝国的辉煌,殊不知帝国将亡,也有回光返照。公元337年,君士坦丁驾崩后,儿子们争夺王位,帝国再次陷入混战。几经更迭,权力掌握到了瓦伦提尼安、瓦伦斯两兄弟手中。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傲慢的两兄弟与宿敌波斯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然而真正的威胁正从帝国的东北方向悄然逼近。
于钦察草原生活近百年后,一场严重的灾荒迫使匈奴人沿黑海北岸继续迁徙,却发现原来西边还有更为丰美的草原,当然还有很多别的种族:阿兰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
可这有什么关系呢?匈奴祖先早就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刻在了子孙的基因中,融进了后世的血液里,匈奴人骑上了战马,拔出了弯刀。阿兰人被首先征服,成为匈奴的奴隶,下一个就轮到了哥特人。
曾让罗马帝国吃尽苦头,被称作“野蛮民族”的哥特人,这一次明白了“人外有人,没有最野蛮,只有更野蛮”的真谛。几乎一夜之间,哥特人就溃不成军,无数哥特人蜂拥到了多瑙河畔,乞求罗马帝国的收留庇护。
在与波斯战争中兵员紧张的罗马帝国,觉得哥特人是自己补充兵员的最佳人选。在提出一系列苛刻条件后,罗马帝国收留了哥特人,却也给自己带来了心腹大患。
帝国挽歌
自我优越感,是东西文明的通病,傲慢的罗马人并不准备给予“野蛮”哥特人平等的待遇。哥特人承受着最残酷的剥削,得到的却是少的可怜的粮食。在经历亲人饿死,卖儿卖女后,忍无可忍的哥特人拿起了锄头、镰刀,砍向了罗马军队。
哥特人起义的刺激下,匈奴人、阿兰人、色雷斯人都想从富庶的罗马帝国身上讨些好处,就连莱茵河上的日耳曼人,也向高卢发起了进攻。
公元378年的亚德里亚堡战役中,罗马军团全军覆没,东部皇帝瓦伦斯战死。新任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向哥特人提出优厚的条件,才换来了帝国表面上的统治。但好景不长,狄奥多西一死,哥特人再次反叛,这一次,罗马军队兵败如山。一夜之间,东罗马帝国万劫不复,化为了历史的尘埃。
几十年后,西罗马帝国亦步其后尘,烟消云散。
蝴蝶的翅膀
爱德华·洛伦兹说:“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国外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罗马帝国未必知道遥远的东方曾经有一个东汉王朝,更不会知道窦宪的存在。但就是这个不认识的东方人,偶然想到的一个阴谋,以及他妹妹窦太后的偏袒,引发了一场对北匈奴的战争;导致几百年后,北匈奴对哥特人的入侵;被迫依附于罗马的哥特人又发动了起义,直接令一个传奇帝国覆灭。
“蝴蝶效应”讲的是一种混沌现象,是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如果将这个理论放到历史进程中也未尝不可,比如:如果没有窦宪的阴谋,可能罗马帝国就不会覆灭于哥特人之手。但却不等于罗马帝国不会覆灭。
贪婪傲慢、腐朽堕落,是帝国衰败的毒瘤,东西方皆是如此。就在罗马帝国覆灭的前不久,东方的匈奴人刘渊父子也刚刚终结了西晋王朝,中华历史进入了五胡十六国,这个民族冲突最为惨烈的时代。但与其说西晋亡于匈奴,不如说西晋亡于“八王”闹剧。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蝴蝶的翅膀颠覆不了帝国,傲慢与贪婪却能够。
需要声明的一些事
横扫欧洲东部的“匈人”是否就是西迁的北匈奴,历来存有争议。西方学者支持与反对者大致相当;近代中国学者几乎一边倒的支持这种说法,但近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反对声音。主要问题在于:
从中国历史记载:公元91年北匈奴西迁,到西方记载:公元374年“匈人”征服阿兰人,这之间有280年的历史空白,也就是说相隔280年的时空,强大的“匈人”如何从天而降?
这一点确实让人费解,只能希望更多的考古发现,来填补空白。
至少目前为止,正反双方,谁也不愿放弃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