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1940年,俄罗斯出土千年宫殿,主人竟是汉朝名将?他为何流落他乡

1940年,俄罗斯出土千年宫殿,主人竟是汉朝名将?他为何流落他乡

西伯利亚的汉代宫殿

俄罗斯南西伯利亚地区,挖出了一座中国汉代宫殿。

出土文物上写着汉代流行的吉祥话,宫殿里还有类似于“火炕”的构造,以及大量汉人用过的器具,顿时引爆了国内外考古专家的好奇心。

中国汉代宫殿为何会出现在俄罗斯?

它的主人究竟是谁?

此人又是如何流落到南西伯利亚的呢?

中国汉代瓦当

如今的俄罗斯西伯利亚一带,在古代,尤其是中国汉朝时期,曾长期被匈奴人占据。直到现在的西伯利亚地区,还存在着很多过去匈奴人留下的墓葬和城池遗址。

1940年,二战的炮火早已打响,为了保卫家国,苏联人与侵略而来的德国人展开血战。为了支援前线,苏联各地人民也积极响应,大力发展生产,希望能帮助国家早日赶跑侵略者。

就在这一年,位于南西伯利亚地区的哈克斯自治州,首府阿巴坎以南8公里左右的平原地区,农民们正在荒野上开垦农田、修筑公路。他们无意中挖开了一条山岗的边缘,从泥土中挖出了很多看起来像是古代石砖的东西。

这些石砖上大多都带着复杂的花纹,看着很像是文字,但是当地的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根本认不出来,只是觉得无论是花纹还是文字,都是没见过的东西。

好在,他们如实将消息上报了,著名苏联考古学家吉谢列夫教授很快收到了这个消息,并且主持了接下来的这场考古发掘之旅。

在这里,吉谢列夫教授等人挖出了很多古代的砖瓦,当地农民们认不出来的花纹和文字,吉谢列夫教授却看出了门道。

这些石砖其实是一种名为瓦当的古代建筑配件,无论是瓦当的尺寸还是形状,都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特色,比较特别的是一种圆形瓦当,名为“筒瓦”,能沿着屋顶自上而下,铺盖底层板瓦之间的接缝。

而那些文字,自然就是汉字了。从工艺判断,这些文字应该都是用两块制作相似的印模,在泥坯(pī)还未干时压印出来的。

西伯利亚地区和中国两地相距甚远,就算抛开距离先不提,两地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完全不同,中间更是还夹杂着不少其他的民族,这些来自中国的瓦当和汉字,究竟是怎么传过来的?苏联的考古专家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就算是经验丰富的吉谢列夫教授,也认不出这些汉字写的是什么。为此,考古小队将瓦当上的汉字和图案全都拓下来,交给一位名叫阿列克谢耶夫的汉文化专家进行研究。剩下的人则继续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考古小队对这处岗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发现在岗丘下覆盖着一座用草泥墙堆砌出来的房屋基址。

图:阿巴坎汉代宫殿模型

这处房屋东西长约36米,南北宽约24米,至少有16个房间,其中的中心房间整体呈现为方形,面积大约在144平方米,其余的房间则从东西两面与之相邻。

那些有着汉文字的瓦当主要就出现在中心房间四周,吉谢列夫等人判断,这些房屋的屋顶应该同大部分中国建筑一样,都是四面坡形。而房屋中心的四周则保存着一些比较薄也比较矮的外墙,在外墙附近也有些铭文瓦当出土。

吉谢列夫教授根据这些出土情况合理推测,这座房屋很有可能是平面正方形、上面盖着四面坡垂檐屋顶、中央大殿比四周高的典型中国建筑,而按照其规模,显然是一座汉式宫殿。

就在这时,阿列克谢耶夫那边也传来了消息。那些瓦当上的文字是反印的汉隶书,写的是“天子千秋万岁长乐未央”,这位苏联考古专家因此判断:“这是一座中国汉代宫殿。”

“天子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南西伯利亚挖出的古代宫殿遗址,竟然属于中国汉代建筑,苏联考古专家当然不是瞎猜的。

出土的瓦当铭文“天子千秋万岁长乐未央”,这是一句在中国汉代时期非常流行的吉祥话,这句话的语法结构也带着汉代的典型特征。

随后,吉谢列夫教授这边的考古发现,很快也佐证了阿列克谢耶夫的判断。

考古小队在岗丘下的宫殿遗址中,草泥地面下发现了石砌烟道,一直通到屋里的火炕处,地面有些部分还有着非常厚的红烧土,显然是室内添置过火盆的痕迹,这跟中国秦汉时期宫廷常用的“火墙”,以及后世的“火炕”很类似。

此外,在宫殿中,考古专家们还出土了椭圆形的绿玉小瓶,铜镜多面以及用于装饰大门的青铜铺首等等。这些文物的出土,都在不断加深着吉谢列夫教授的判断。

而除了这些典型的汉代制品,考古专家还发现了一些环首铁刀、穿孔铁斧等具有塔施提克文化特点的文物,以及一些与贝加尔湖畔出土的匈奴人器物类似的缸形器陶片。

吉谢列夫教授认为,这座宫殿的历史大概能够追溯到公元前后,处在丁零人的聚居区中。所用的瓦当之大、宫殿大门之宽,说明宫殿不仅规模非常大,它的拥有者也绝不是普通人。

而在那个年代,如今的阿巴坎地区正处于匈奴人的统治之下,生活在这里的丁零人长期过着游牧生活。阿巴坎地区距离位于乌兰巴托的匈奴单于王庭很远,很难想象一群牧民能够在这种地方建造一座如此宏伟的汉式宫殿。

该宫殿更不可能是匈奴单于直接居住过的宫殿,行宫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至今为止,人们都没有在匈奴单于王庭所在地发现过汉式宫殿建筑的遗址。

而且根据中国史书记载,汉朝时期,匈奴人以部落为单位,各部落的首领有自己的领地,并没有城池。

那么,这座如同天降“飞来峰”一般出现在西伯利亚的汉式宫殿,究竟属于谁呢?

根据这座汉代宫殿所处的大致年代,吉谢列夫教授等人认为,它的主人就是西汉那位很有名的大将军李陵。

是西汉名将,还是昭君之女?

为什么苏联考古专家会认为,在西伯利亚出土的汉代宫殿属于西汉名将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李陵的身世了。

李陵是西汉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位将领,他的祖父是西汉景帝时期,有名的将领和民族英雄李广。当年,李陵报国心切,主动请战,称只要给他5000士兵,不用携带粮食,以匈奴人血肉为食,可以直捣匈奴人的大本营。

他的这份气魄让汉武帝十分欣赏,同意了他的请求。之后,李陵便率兵5000多人从酒泉出发,千里奔袭,前去与匈奴人作战。

结果他们这5000多人对上了匈奴的10万大军,将门出身的李陵依然临危不惧,指挥着将士们冲锋陷阵,凭着远远少于匈奴人的兵力,硬是给匈奴人造成了多达上万人的伤亡。

但不幸的是,李陵他们虽然重创了匈奴人,之后却弹尽粮绝,连最后一支箭也用掉了。李陵本想学习祖父诈降,日后再找机会带着兵马返回汉朝。

但是,李陵他们投降匈奴的消息一传回去,汉武帝大怒,直接处死了李陵全家。《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当时为李陵说了几句好话,都被汉武帝迁怒,处以了腐刑。

而李陵得知全家被杀的消息后,万念俱灰,原本诈降的念头也消沉下去了,整日郁郁寡欢。匈奴单于还是害怕李陵会返回大汉,于是封他为王,将他安置在贝加尔湖一带。

史书上还记载,在丁零人居住地一带,后来出现了一些“黑瞳者”,他们自称是汉将李陵和他随从的后代。

吉谢列夫教授因此认为,这座汉式宫殿就是匈奴单于为安抚李陵而修建的。

但是,在国内的学者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就认为,那座汉式宫殿属于某位汉家公主,可能是当年公主出嫁和亲,王室为了排解她的思乡之情,才特意为她建造的,只不过这样的说法严重缺少史实,无法证明。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周连宽先生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周连宽先生认为,阿巴坎出土的宫殿,原本属于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云。

在《汉书·匈奴列传》中,有大量关于须卜居次云和的记录。在王莽篡汉后,须卜居次云和她的丈夫正好掌握了匈奴的大权。

可能是因为母亲王昭君的关系,须卜居次云一直主张与中原地区交好,曾经被派往长安拜见王莽,受到了王莽的欢迎。王莽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须卜居次云的儿子,还想派兵护送他们一家人回到匈奴。

但是不幸的是,不等他们启程,绿林、赤眉攻入长安,推翻了王莽的政权,须卜居次云一家可能就在这次祸乱中不幸遇难了。

历史对她的记载并不多,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须卜居次云是一个颇有能力的军事统帅,曾经为了挽救母亲开创的和亲局面,亲自领兵打仗,是个难得女中豪杰。

周连宽教授认为,须卜居次云当年的封地应该就在丁零,或者距离丁零不远,再加上她仰慕汉文化,又生长在王莽时期,与瓦当铭文显示时间相近,当时的匈奴单于向汉朝俯首,居住宫殿出现“天子千秋万岁长乐未央”这样的吉祥话很正常。

但是很可惜的是,阿巴坎宫殿遗址出土后不久,处在战争中的苏联为了加强运输能力,抓紧时间在这里抢修了一条公路,将宫殿遗址覆盖,后来中国的学者不远万里,赶到阿巴坎勘查,却只在博物馆中看到了当年出土的文物。

虽然不能实地勘查遗址让人很是遗憾,但想到以宫殿为载体展现的汉文化,出现在汉人完全不了解的极北之地,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样的文化交流让人感叹不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瓦当,主人,汉代,中国,汉朝,千年,西伯利亚地区,列夫,考古,宫殿,观点评论,吉谢列夫,李陵,匈奴人,王莽,宫殿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瓦当,主人,汉代,中国,汉朝,千年,西伯利亚地区,列夫,考古,宫殿,观点评论,吉谢列夫,李陵,匈奴人,王莽,宫殿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瓦当,主人,汉代,中国,汉朝,千年,西伯利亚地区,列夫,考古,宫殿,观点评论,吉谢列夫,李陵,匈奴人,王莽,宫殿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