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起古代战争时,人们最常使用的词汇往往是“金戈铁马”,在各种影视剧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身着精良甲锐的士兵骑着战马奔驰的壮观场面。
不过,纵观历史,马并不是骑兵唯一的坐骑。在某些较为特殊的地域如沙漠地区,有一种温顺的哺乳动物也被人类驯化出来,作为马匹的替代品,那就是骆驼。
由于骆驼可以在缺水条件下生存3周,在缺乏食物的情况下可以生存一个月,加之身材高大,因此在沙漠环境下,它比马匹更具有优势。
让我们来看一场骆驼军团取得的辉煌胜利。
公元前546年,也就是中国的春秋时期,中亚两个强大的国家展开了一场终极PK。战争双方是由居鲁士为统帅的波斯军队和格雷索率领的吕底亚军队。
吕底亚军队无论是步兵和骑兵数量都要超过波斯军队,而且他们的骑兵十分彪悍。
战斗开始了,吕底亚军队派出引以为豪的骑兵,铺天盖地地冲向波斯军队,打算一股脑把波斯人包了饺子。
就在千钧一发之刻,波斯军队不慌不忙地放出了自己的“特种部队”——骆驼军团,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骆驼骑兵。
当时吕底亚人就笑了,这个居鲁士莫不是脑子有毛病,就凭骆驼个头比马大,它就可以上战场充当马匹吗?开什么国际玩笑?
很快吕底亚人就笑不出来了。他们的骑兵遭遇波斯骆驼后,集体脑子抽筋,纷纷四散奔逃,无论骑兵如何驱赶也无济于事。更要命的是,一些战马横冲直撞,把自己的士兵都给活活踩死了。
眼见整个吕底亚军队乱成一锅粥,格雷索又急又气,只能让骑兵放弃战马,进行步战。要看吕底亚军队士气衰竭,居鲁士乘胜追击,他以“骆驼军团”大破强敌的壮举也成为古代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
话说回来,居鲁士的骆驼军团为什么能力克战马军团呢?原因在于一次用骆驼运送粮草的过程中,居鲁士发现马怕骆驼,一闻到骆驼身上的气味,马就会发狂,任谁也叫不回来。
居鲁士这下乐了,脑子里顿时冒出个念头:这要是把骆驼用在战场上,妥妥的稳操胜券嘛!
于是他精心挑选了几百匹骆驼进行训练,骆驼脾气好,智商也不低,训练起来毫不费事。唯一的问题就是自己的战马也怕骆驼,这该怎么破?
没有问题能难得住聪明的居鲁士,他花了两个月时间,把战马和骆驼牵一块放牧,让它们同吃同住。战马不愿意啊,它害怕骆驼的气味,于是居鲁士让人把骆驼粪扔到马厩里,强迫战马熟悉骆驼气味。
后来时间长了,战马也就习惯了骆驼的存在,它们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战友。
在居鲁士之后,到公元前3世纪左右,北非、中东、南亚的诸多国家,无论大国还是小邦,都将骆驼骑兵编入本国的骑兵战斗序列里,用以应付在沙漠地带作战的需要。
就连以步兵闻名的罗马帝国,在征服北非之后也组建过负责巡逻沙漠边缘的骆驼兵。此后千余年,北非和中东的国家换了一茬又一茬,这个古老兵种却一直活跃在沙漠的战场上。
即便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陆军军官劳伦斯协助组建的阿拉伯半岛部落武装里依然有骆驼骑兵,他们在沙漠地带偷袭小股土耳其军队的作战中成绩亮眼。
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有使用骆驼打仗的战例,而且骆驼使用数量比居鲁士的多多了。
在居鲁士大败吕底亚2000多年后,公元1690年,内蒙古那片儿有个叫准噶尔的小国,它的领导人是噶尔丹,看过《康熙王朝》的人对他应该不陌生。
此君是个野心勃勃的人物,在乌兰布通之战中使用了一万多头骆驼组成防御大阵,与康熙皇帝叫板。
他没把骆驼当骑兵,而是把骆驼蹄子绑住,让它们卧在地上,背上背着木箱,组成了一堵“骆驼墙”,士兵就躲在骆驼墙后面,对着清朝骑兵发射弓箭。
这招看起来不错,一度挡住了清军的猛烈冲锋,洋洋自得的噶尔丹以为胜利在望,眼看康熙就要重蹈2000年前吕底亚王国的覆辙了。
结果清兵突然撤退,还没等噶尔丹反应过来,只见清军迅速变换阵型,用火器狂轰,“骆驼大阵”被轰得惨不忍睹,最终噶尔丹大败。
不过他给后世提供了一个作战思路,在乾隆攻打准噶尔的战争中,就用骆驼来回驮载轻型野战炮具,十分方便。
骆驼骑兵在冷兵器时代威力不容小觑,由于骆驼本身的高大以及特殊的骆驼鞍具,可以对普通骑兵达成一种俯攻的优势。
但骆驼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弱点。它的奔跑速度远低于马,并且骆驼是顺拐子,奔跑时身体一侧同时迈步,因此身体会左右摇晃,不利于冲锋,并且限制了骑手在全力冲刺时进行大幅度活动。
同时,骆驼性格温顺,在战场上很难像战马一样对敌人进行冲撞和踢踏。因此,骆驼更适合作为一种可移动的作战平台或者用于后勤补给。
直到现在,骆驼骑兵仍未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可以从印度的阅兵式上看到装扮华丽的骆驼骑兵。在当今世界上某些落后偏远的地区,骆驼军团还在继续发挥着它们的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