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清朝的最后一天,究竟是怎么度过的?为何隆裕会泪如雨下?

清朝的最后一天,究竟是怎么度过的?为何隆裕会泪如雨下?

你知道大清的最后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吗?

1912年2月12日,这是大清的最后一天,大臣们还是跟往常一样,穿着朝廷的臣服,来到乾清宫内等待着上朝。

只不过因为今天日子特殊,所以跟往常有一些小区别。

如果仔细观察每位大臣的表情,就能发现此刻众人都是各怀鬼胎,有人在为自己的未来担忧,有人开始物色新的靠山,也有人在思索着这个时代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他们在这里等待着一个人的到来,这个人就是大清最尊贵的隆裕太后,而这一次他们还来上朝,其实只为了商讨一件事,那就是隆裕太后与宣统皇帝的退位事宜。

过了一会儿隆裕太后果真来了,她还是像往常那样打扮的非常隆重,毕竟老祖宗的规矩不能丢。

按照以往的规矩来说,大臣们见到隆裕太后应该首先跪下行礼,可是今天大殿中的氛围异常诡异,大家看到隆裕太后来了竟然没有一个人下跪,毕竟这都是大清的最后一天了。

而对于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隆裕太后也没有放在心上,此时的重中之重就是考虑他们的未来,隆裕太后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很快隆裕就开始在宫内四处搜索,可是看了一圈她却没有看到袁世凯的身影,她的心中有些疑惑,这么重要的场合为什么袁世凯没有出现呢?

其实隆裕不知道的是,袁世凯提前告诉了大臣,今天他因为生病无法来上朝。

不是袁世凯矫情,此时他的身份非常敏感,他能够利用清朝王室与革命党派之间的关系,让自己从中得利,是个十足十的老狐狸。

现在正是敏感时刻,他避而不见肯定是利大于弊的,更重要的是,袁世凯考虑的比别人还要深一个层次。

清王室指定是恨他入骨的,如果他今天出现的话保不齐会遭到暗杀,所以袁世凯将要做的事情直接交代给了他信任的大臣。

总之不管袁世凯是怎么想的,隆裕太后都无法左右他,自己又没有实权,而现在又是她与皇帝即将宣布退位的关键时刻,也就只能听之任之了。

随后太监递上了一份诏书,是袁世凯起草的《清帝逊位诏书》,这个消息一宣布也就代表了结局已经注定。

此时的隆裕太后尽管竭力控制着表情,可是她仍旧非常伤感,一想起200多年的国祚即将在自己的手中结束,他就觉得自己是历史的罪人。

而同样被隆裕太后的心情感染的,还有那些忠心的清朝八旗子弟,虽然此时没有人在掌控朝堂了,但是整个大殿上还是十分安静。

众人就这样各怀鬼胎,等待着这一天的结束。

大清的最后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能让堂堂的隆裕太后泪如雨下呢?

退位诏书就是今天的重中之重,确认无误以后,隆裕将诏书拿在手中,仔细的看着上面的话却顿觉字字扎心,不自觉的就捂脸痛哭起来。

此时有人坐不住了,袁世凯派的人恐怕迟则生变,一直在催促着隆裕太后做最后的决定,在接二连三的催促下,隆裕太后只能点头,随后交给军机大臣盖上印章。

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突然有个人站出来阻止,这个人就是恭亲王溥伟,从刚刚宣布退位诏书开始,他就一直在殿外要求见太后。

隆裕知道此事以后也顾不得伤心了,当即就愤怒地大声斥责道:“彼亲贵将国事办得如此腐败,犹欲阻挠共和诏旨,将置我母子于何地!”

其实也不怪隆裕太后发火,虽然宣布退位是一个非常伤痛的决定,但是以至此她也已经无路可走。

此时溥伟站出来阻止,如果破坏了两方的谈判惹怒了对方,将来他们母子二人将会被置于何地呢?

在隆裕看来,溥伟的这个行为简直是太愚蠢了,这样无谓的挣扎不但得不到什么,反而还会让他们最后的体面也丧失的体无完肤。

所以直到最后一刻,隆裕太后都没有答应召见溥伟,而是非常坚定的在退位诏书上盖了章,也就预示着大清灭亡的结局已经注定。

退位诏书终于盖好了章,由袁世凯的人在朝堂上公开宣读,隆裕太后听着这一句句戳心的话,再次忍不住泪如雨下。

曾经她是大清朝最尊贵的女人,而此时在她怀中抱着的是大清的皇帝溥仪,现在这对可怜的母子即将失去这个尊贵的身份,从此以后不再是皇上和太后了。

这时候的溥仪只有六岁,他还什么都不懂,只是懵懂的在隆裕的怀中看着那些乌泱泱的大臣们。

此时面对这样的现状,恐怕是慈禧在世也无法挽救了。

整个大清落到隆裕手中的那一刻,其实她是手足无措的,她没有慈禧那样的魄力与野心,只是因为身份的缘故,被迫得到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天下。

她本身就不会治理国事,更别说她要面对的是这个已经摇摇欲坠的朝代。

现在她虽然签订了退位诏书,成为了大清的送终人,但这也是她唯一能做的事了,只能尽量保住自己和溥仪的性命。

然而隆裕的内心是可想而知的,她独自承载着一个时代灭亡的痛苦,心中的悲伤无以复加。

而根据大清皇室优待政策,溥仪以及一些八旗子弟和大臣们依旧可以居住在紫禁城内,这无疑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了。

隆裕太后和溥仪接受退位的那天,现场的情形完全失控,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大概是最史无前例的事情了,黄皇帝和太后竟然公然在乾清宫面前抱头痛哭,大臣们也乌泱泱的跟着抹起了眼泪。

从前隆裕是太后,不管她心中悲伤几何,都要在大臣们面前维持住自己的形象,可是这一天她彻底破防了。

隆裕太后忍不住痛哭起来,六岁的小皇帝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看着母亲哭,自己也跟着哭了起来。

这样的情绪瞬间感染了大臣们,有皇室子弟悲从中来跟着呜咽了起来,而还有一些袁世凯的心腹为了面子工程,也假惺惺的跟着抹了两滴泪。

紧接着大臣们就走的走散的散,袁世凯的几个心腹及匆匆的带着诏书回去复命了。

刚刚还言辞恳切的那些大臣们现在也瞬间做鸟兽散,人们都知道大清大势头已去,没有谁真的愿意为大清陪葬,所以也就各自回家自寻生路去了。

虽然隆裕已经不是太后了,但她却还担着名头继续居住在紫禁城内,日子肯定不比以前,但好歹还有人伺候,还有个住处。

在宣布退位的第二年,隆裕太后迎来了她46岁的寿辰,不过这个寿辰让隆裕太后过得很是憋屈。

从前那些自称忠心耿耿的大臣几乎都没来,唯一来的几个人还是袁世凯派来送贺礼的。

这更加让隆裕的心头感觉十分悲凉,近一年来,她一直对退位的事情耿耿于怀,日日郁郁寡欢之下身子也越来越差,不久之后就病倒了。

自从寿辰之后又给了她不小的打击,仅仅过了二十来天,隆裕太后就因病撒手人寰了。

其实这么看来,溥仪并不是大清那个最可怜的人,虽然他是亡国之君,可是亡国的那一天他才只有六岁,体会不到悲伤,也体会不到悲凉。

而真正承载了所有悲伤的人只有一个隆裕太后。

她当时作为大清实际的掌权人,承担了所有的压力与骂名,签订了这个不得已的退位诏书。

大清的最后一天就这样平平无奇,没有轰轰烈烈,相比起其他朝代的惨痛灭亡已经是非常幸运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为,袁世凯,什么,身份,清朝,诏书,未来,溥伟,溥仪,母子,观点评论,袁世凯,溥伟,溥仪,隆裕太后,隆裕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袁世凯,什么,身份,清朝,诏书,未来,溥伟,溥仪,母子,观点评论,袁世凯,溥伟,溥仪,隆裕太后,隆裕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袁世凯,什么,身份,清朝,诏书,未来,溥伟,溥仪,母子,观点评论,袁世凯,溥伟,溥仪,隆裕太后,隆裕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