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话,和珅绝对算一个“榜上有名”人,理由就是一个贪字。可以说中国历朝历代当中如果论贪官,他绝对是榜上有名,贪污金额远远超出人们的认知。哪怕是严嵩。秦桧等人与他进行比较,都是远远比不上的。有关清朝电视剧当中,但凡涉及到和珅这一块,都会重点提到他贪污这块。
乾隆死后,和珅失去最大的靠山,觊觎他财产已久嘉庆,令人抄了他的家。里面财产足足有15个亿,这个数额相当于现在2000多亿,有人感叹贪了这么多钱,似乎也没有用得上,究竟值得吗?其实嘉庆皇帝也问过这句话,没有想到和珅,直接说了两句话,就把他给气住了,立马哑口无言。那么和珅,究竟说了什么呢?
大清朝有名大贪官
事实上这么多年以来,和珅和乾隆关系,也是挺特殊的。皇上不见得不知道,和珅有贪污受贿现象,但是为什么一直没有处理他呢?主要是有难处,某些领域确实离不开和珅。如果说到关键问题,就是在钱方面。也是和珅敢于和嘉庆“叫板”原因,钱才是问题关键,除非你能帮皇上弄到钱。
某种程度上和珅敢这么疯狂地敛钱,是在乾隆帝默许情况下,否则借给他十个胆子不敢如此肆意妄为。上位者允许臣子如此,都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己要用钱。某种情况下,他们算君臣一起合作“做生意”,只不过会乾隆不承认罢了。
在清朝众多皇帝当中,如果说命运最好的人,很多人感觉就是乾隆。赶上了康乾盛世最后一个“末尾“,他父亲雍正日子就过得很糟糕。接手一个烂摊子,国库里根本就没多少钱,为了给大清朝再度“续命”,雍正足足当了13年“苦力”。
等到乾隆继位时候,国库里银子很充裕,父亲给他留下足够资产够他挥霍。前期当得非常顺利,每次涉及到打仗、修水库等,六下江南等,几乎不用烦恼。然而这钱总有不够之时,还有他本身花销也相当大,看一下史书中对他的记载。长此以往国库根本支撑不住,这时和珅作用就体现出来,想办法挣银子。
乾隆留下一个“安排“
有人说,乾隆是留给后继之君,送给他一个“大礼“,为了让他在朝廷中立威。当然也不排除有这种可能,历朝历代当中总有帝王都有安排。像李世民当年贬出一个大臣,就是为了给儿子留下”政治资产“。嘱咐如果这个人没有怨言,那么在新朝将其重用,反之则杀掉。父亲得罪人,到时候让儿子去收买人心,何乐而不为呢?
这种算是一个政治安排,常见的帝王之术,每个皇帝都会用。毕竟当时和珅在朝廷影响力很大,不光钱问题,而且权利相当大。如果辩证来看待和珅这个人,本身也是一个能臣,6个部门都能管理,可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人才。事实上当时他党羽数量挺大,不少人出于各种目的,都围绕在他身边。
乾隆活着时候,以自己威信,还能压住他。对于后继之君来讲,这个有些难度,这就解释为什么嘉庆在父亲死后没多久,就迫不及待对和珅下手。据说乾隆给嘉庆帝留下话,就是诛杀和中堂,给朝廷去除一个“毒瘤“。担心继续纵容下去,影响朝廷的运转。
备受帝王的宠爱
对于和珅来讲,乾坤算是他一个“伯乐“,一直备受宠信。从一个小小侍卫,借助于帝王的恩宠,逐渐成为朝廷的重臣。每天迎来送往,托人办事,总会需要用钱。和珅在回答嘉庆这个问题,同样提到该事,毕竟我得求人办事,肯定有银子好办事儿。
这话说出了官场上的一个毛病,谁家不收钱,你指出来。《鹿鼎记》中小混混韦小宝混得那么好,除了情商足够高之外,还有一个原则就是有钱。鳌拜家被抄时,大部分钱都落到他手中,那是相当方便。除非你把官场弊端给根除,否则我也无能为力。
事实上双方之间矛盾,还有一个最大细节,就是和珅夹在“父子“之间,某种程度上就是权力斗争”牺牲品“。嘉庆当太子的时候,就和和珅关系并不好,不满对方轻视。很早在心中种下一颗猜忌”种子“,想着自己上位那天,动手除掉这个人。
下场凄惨早就注定
等到自己苦熬上位之后,情况并不像所想那样,父亲成了太上皇,嘉庆并不当家。人总会有一种恋旧情怀,乾隆也是如此,对权力很执着。虽然表面上嘉庆帝做主,然清朝的大权还在他手里,这时和珅态度很关键。毕竟他在朝中影响力太大,关键是看站在谁这边。
作为太上皇,并不愿意看亲近臣子背叛,这点和珅心知肚明。本身就是靠乾隆发家,对于旧主很感激,只能一门心思侍奉老主子。哪怕爷俩之间闹矛盾,也只沉默不语,难免让新皇不满。当然新皇有亲信,对于和珅,并不是十分信任,彼此就在干耗着。
这时乾隆就像快要落下的太阳,嘉庆犹如一个要升起的太阳,新主上位是早晚的事。1799年乾隆驾崩之后,嘉庆终于真正当家作主。马上展开自己报复行动,逮捕和珅,命人抄他的家。据说搜出纯白银有2,000万两,还有大金元宝、银元宝、房契等,顶得上朝廷好几年的税收。可叹和珅费尽心思那么多年,攒了那么多钱财,却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小结
在不少人看来和珅,算是一个能人,但是这一辈子在职场上也“糊涂“。没有看清楚一朝天子一朝臣,得罪新主太厉害。如果当初收敛一些,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不至于落得这个下场吧!这方面有不少例子,应该向那些三朝老臣学习,懂得平衡与帝王关系。更在提醒我们,人生在在世做任何事,要有自己底线,不可做事太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