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他的人生极富传奇性。他当过和尚,乞丐,最后却成为了一国之君,开创了一个延绵百年的王朝。他就是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关于他的正史和轶事数不胜数,比如“珍珠翡翠白玉汤”的趣事,就被很多传统的艺术形式流传到现在。甚至包括他死之后的埋葬之地——皇陵,也带着许多传说。
有的人传说他的墓地很多,但至今仍未被找到真墓;还有人说他的墓地里埋藏着无数珍宝,只要得到可以轻松变得富可敌国;还有人说他的墓里带着诅咒,凡是盗墓的进去后,就再没出来过。这些传说给朱元璋的墓蒙上了神秘恐怖的面纱,不但600多年来无人敢盗,甚至连后世的康熙和乾隆皇帝都常去参拜。那么为什么他的墓地会有如此魔力呢?
精于算计的朱元璋
古时的皇帝通常在死前,就已经找好了埋葬的地点,朱元璋也不例外。在他当朝之时,就大兴土木,修建了明孝陵。明孝陵位于现今的江苏省南京市内,被称为明清时期的皇陵之首。
它占地170余万平方米,前后征集的劳工民夫超过10万,光是修建费用就超过了百万白银。而且这个陵墓的名字其实是后来才取的,它正是来自这里埋葬的第一位王族——马皇后。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号为“孝慈”,这正是孝字的来历。
对于皇陵的布局设计也表现出朱元璋的过人之处:首先整个明孝陵在建造的时候遵循了风水学说中的“四象”,整个皇陵分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四个部分,对应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另外在陵寝的构造上又借鉴了北斗七星的排位方式,暗指皇帝是天上的星宿下凡,衬托出皇权的至高地位。这样的墓地内外结构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统治者陵墓设计的先河,从这时起后代的明清墓园都学习了它的结构特点。
既然它的规模这样巨大,目标这么明显,按理说早就被盗墓贼盯上了。之所以没有传出它被盗的原因,除了后世祖孙的精心保护外,跟朱元璋本人的精于算计有关。
据说在他生前就安排好了一切,等他一死,出殡的队伍就出发了。可是队伍不是一支,而是对应京城十三各城门每个各一支,共十三支。这就让有心之人难以算到哪支队伍才是真身,也就没法进行盗墓计划了。可是,这才仅仅算是第一道保护措施而已。
用墓地的结构杜绝盗墓
从明清时代开始,在其他的皇宫贵族坟墓纷纷被盗的传说中,朱元璋的坟墓似乎从未被盗墓者光临过。甚至连清末大盗孙殿英,尽管盗取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墓地,也没找到朱元璋的陵寝,这也成为了考古学上的一个谜题。
终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考古学家使用高科技手段,才发现朱元璋的坟墓,其实就在明孝陵里面,和马皇后埋在一起。两个人的墓穴,都没有被盗挖过的痕迹。
原来在当初的选址时,朱元璋就预料到死后被人盗墓的可能,所以特地选了一座石头山作陵墓。内室的设计,完全把整座石头山掏空,在山体内部掘出了巨大的空间作为地宫。
更绝的是,它摒弃了传统的风水学说里面关于墓道垂直于地面,可以吸收“日月精华”的设计。采用唯一墓道且平行于地表的设计,等到下葬后,使用巨石把唯一的进出通道封死。除了这一条通道,其他地方都是岩石结构,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足以让盗墓贼束手无策了。
而穹顶的部分,它使用了大量的鹅卵石铺垫。这样可以起到两个作用:首先在下雨之后,因为鹅卵石之间的缝隙,可以迅速把表面的积水排空,避免的土面因为重量而塌陷。即使是盗墓者也无法看出墓地的具体位置。
其次由于用鹅卵石作承重,如果有人想使用火药等暴力手段炸开墓穴,那么上边的石头就会把整个地宫封死,彻底绝了盗墓贼的念想。然而,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出乎他意料的原因,导致他死后多年,墓穴仍被后代皇帝保护。
康熙,乾隆对明孝陵的重视
朱元璋怎么也想不到,直到清朝,明孝陵还会被历代皇帝修缮。如果是自己的子孙也就罢了,为什么清代皇帝会对前朝的陵墓这么重视呢?其实,这是封建统治的一个习惯问题。
通常在新政权取代旧的政权的时候,为了聚拢人心,使底层百姓和氏族人们更容易接受自己的统治,新的统治者通常会对前朝的已故君王持“尊敬”态度。至于其中有几分诚信,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无论是否诚信,但清朝的几位皇帝为了显示心胸宽广,对明孝陵的态度一直是很重视的。拿清代最重要的两位皇帝康熙,乾隆来讲,可谓是带动了整个朝代的潮流。康熙当年微服私访去江南,前后五次来到明孝陵参拜,据说每次都是三拜九叩,表现得相当虔诚。后来又亲笔手书“治隆唐宋”,立碑于此,以彰显功绩。
作为康熙第一模仿者的乾隆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除了学习康熙私访几次下江南以外,每次经过此地也必定入内凭吊。看来所谓的明君大多知道拜祭前朝的好处,可以用最小的姿态,换取天下人心,这样的买卖怎么看怎么划算。当然,除了皇帝,也有很多历史上的名人也来过明孝陵悼念。其中就包括孙中山先生等等。
结语
如今的明孝陵,除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外,也成为了知名的5A级景区。在揭开它身上神秘的传说面纱和浓重的政治色彩后,人们终于得以重新审视它的美和好好研究它的历史和考古价值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