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瘦小的他却留下了高大“背影”

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瘦小的他却留下了高大“背影”

1949年8月18日,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伟人发表了《别了,司徒雷登》一文痛批美国的对华政策。其中,有一段内容是这样写的: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和民主个人自由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接下来,文史不假带您回顾历史,走近这位温文尔雅但却爱憎分明的朱自清先生。为了抵制抄袭,笔者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实属无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图。同时声明,本文只发表于头条号和百家号这两个平台,其余的任何第三方均属于是无耻剽窃。

在讲述朱自清的故事以前,有必要重温一下他的代表作《背影》,这俨然就是80后们和90后们的永恒记忆。这里引用其中的部分内容: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创作于1925年,讲得却是1917年发生的事,属于一篇回忆性的散文。通过“买橘子”这个司空见惯的小事,朱自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自己的爱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且感人至深。

朱自清

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11月22日,原名朱自华,号实秋,原籍位于浙江省绍兴。他的父亲名叫朱鸿钧,原本姓余,只因承继朱氏才因此改姓,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传统读书人。

1901年,也就是清光绪二十七年,朱鸿钧前往扬州府任职并且携家一同前往定居,辗转于高邮和徐州等地履职。辛亥革命后,虽然满清帝国不复存在了,但他的仕途似乎没有受到过多影响,还混上了徐州榷运局长的职务。

徐州榷运局长虽然级别不高,但却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肥差,主管着当地的烟、酒、茶、盐等运输和买卖。果然,他没能抵挡住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很快就在糖衣炮弹中沦陷了。

朱鸿钧饱读诗书但却长年没有用武之地,如今一朝得势后自然“意气风发”,把以前没吃过的和没玩过的都享受了一遍。甚至于,他还斗胆偷娶了几房姨太太,最终酿成了大祸。

常言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朱鸿钧如果只是吃喝嫖赌也就罢了,但他私自纳妾却踩到了红线。这个丑闻终于传回到了扬州的老家,正妻倒是没有说什么,反而是姨太太潘氏坚决不干了。

潘氏不仅在朱家吵得鸡犬不宁,而且还跑到徐州榷运局去兴师问罪,终于搞得沸沸扬扬和人尽皆知。经过当地报纸的报道,朱鸿钧很快被抓了典型进行问责,不仅遭到开除公职的处分,还连带母亲气病交加而亡。因此,朱自清才会在《背影》中这样表示: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作为朱鸿钧的长子,朱自清从小就被父亲寄予了厚望,自然也少不了棍棒体罚。因此,父子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十分融洽,只是在传统礼制下各自扮演着“严父”和“孝子”的角色。

丑闻爆出时,朱自清正在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就读,立即请假后回家奔丧。而《背影》,描述得就是安葬完祖母后父亲前往车站为他送行的情景,两人之间总感觉笼罩着一层看不见的隔膜。

朱自清是一个非常懂事的青年,虽然和父亲的关系不算融洽,但深知刚丢了工作且借了高利贷才办完祖母的丧事。因此,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只能拼命学习提前一年修完学业后从北大毕业。据当年的同桌杨晦回忆:

他整天都埋头苦读,和同学们不大交往,虽然和我是同班同学,但彼此间却等于没有来往。我们同课桌坐过一学期,大概没有谈过两三句话,然而我对他的印象清楚而且感觉很亲切。

从北大毕业后,朱自清没有留在当地继续发展,而是冲着高薪前往杭州师范去任教了。在父亲的劝说下,他又进入扬州省立第八中学担任教务主任。

作为封建家长,朱鸿钧属于“倒人不倒架”的性格。即便是自己错了,也要求儿子必须无条件顺从,当年强行订立娃娃亲是这样,如今儿子工作了还是这样。好在,朱自清和武仲谦虽然是父母包办的封建婚姻,但二人婚后相处得还算融洽,颇有举案齐眉的意思。

在扬州省立第八中学任教期间,朱自清把每月一半的薪水都寄给父亲,自己只留一半用于养家糊口。但是,朱鸿钧却对这种分配方式不满意,竟然在小妾的怂恿下直接从学校支取了儿子的全部薪水。

面对父亲的过分之举,朱自清愤然辞职离开扬州,带着妻儿辗转于宁波和温州等地执教。从此以后,父子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裂痕却越来越大。

1922年1月,朱自清和俞平伯、叶圣陶等人联合创办了《诗》月刊,成为“五·四运动”后国内的第一个专门诗刊。之后,又和郑振铎等人合印了诗集《雪朝》,迅速引起了文化界的广泛关注。

1925年8月,朱自清在胡适的推荐下进入清华大学文学系任教,主要方向是古典文学研究。他授课一贯严谨认真,对于课堂纪律格外关注,只要连续两次点名不到的学生都会被约谈。

随着年龄渐老,朱鸿钧开始思念自己的儿子和孙子,甚至主动写信求和,其中提到“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见信以后,朱自清变得百感交集,不禁回忆起父亲当年前往车站送别自己时的情景,故而写下了那篇《背影》。

妻子武仲谦过世后,朱自清独自照料五个子女朱迈先、朱采芷、朱逖先、朱闰生和朱效武,日子颇为艰难和狼狈。1931年4月,他在好友溥侗和叶公超的撮合下才终于参加了相亲,对方就是陈竹隐。

陈竹隐毕业于北平艺术学院,是齐白石的得意弟子,比朱自清年轻7岁。初次见面后,她对于他有些失望,没想到大名鼎鼎的清华大学朱教授竟然如此木讷,甚至还有些土气。再想到,自己要为五个孩子当后妈,自然就开始退缩了。

在好友的鼓励下,朱自清决心豁出去一次,对陈竹隐大幅度展开了爱情攻势。为了增加胜算,除了常规的公园、餐厅和剧场以外,还开始一封一封寄送情书,终于抱得美人归。谁都不会想到,他竟然还以如此甜言蜜语的方式去示爱:

亲爱的宝妹,我生平没有尝到过这种滋味,很害怕整个人都变成你的俘虏呢!

1932年8月4日,朱自清和陈竹隐在上海杏花村举办了婚礼,从而开启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婚后,他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而她则放弃了艺术梦想回归家庭,全身心照顾着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

“九·一八事变”后,朱自清多次呼吁国民政府抵御外辱,谨防华北地区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发起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高喊着“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向当局请愿却遭到了镇压。

1937年7月7日,驻守华北地区的日本驻屯军发动军事演习进行挑衅,区区第一联队长牟田口廉竟然以士兵失踪为由炮击宛平城,从而引发了“卢沟桥事变”。虽然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但平津地区依然还是相继沦陷了。

由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等高校都要迁往后方,朱自清变得左右为难起来。一方面,他渴望南下为全民族抗日尽一份力;另一方面,他又放心不下陈竹隐和几个孩子。

在妻子的极力劝说下,朱自清终于跟随这几所高校一同南下。1937年11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在湖南长沙合并组建了临时大学。

面对日军的不断攻势,长沙已经不再安全,这些高等院校只得继续迁往大西南,最终才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西南联大。在此安顿后,陈竹隐带着几个孩子千里迢迢前来投奔朱自清,从此开始夫妻团聚。

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有两大问题一直都困扰着朱自清,一是买不起书,二是吃不饱饭。与之前在北平时不同,兵荒马乱之下教授们也都领不到薪水,即便领到了也是杯水车薪。据他在日记中这样记载:

无法维持家用,真不知该怎么办。仅米价就高达四百元,甚可畏,生活越来越困难了。

由于陆上交通线的中断,纸币贬值和物价飞涨的现象严重,朱自清一个人的工资已经无法负担全家生活。看到丈夫整日都为柴米油盐而发愁,陈竹隐主动带着孩子们去成都投奔亲戚,还在当地找到了一个兼职的工作来缓解经济压力。

朱自清和陈竹隐

残酷的现实和艰难的处境,强烈刺激着自从抗战以来便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的朱自清。期间,除了正常的授课教学外,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贴近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更加看清了国民党的腐朽统治,越来越坚定了追求民主和平等的决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当时,正在成都陪伴妻小的朱自清也显得异常兴奋,不顾瘦弱无力的身体挤进庆祝的人群中游行。

抗战胜利后,举国上下都热切渴望着和平,只有蒋氏依然还在图谋着独裁和专制。为了戳穿他“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我方与之进行了“重庆谈判”并且签订“双十协定”即《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946年6月,国民政府悍然撕毁了“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标志着内战爆发。紧接着,许多爱国人士在昆明掀起了反对内战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阐明了“和平建国、民主团结”的主张,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声势。

面对强烈的民意,国民政府竟然指使大批特务和流氓四处张贴反动标语和书写反动壁报,同时公开威胁和暗中恐吓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和7月15日,李公朴和闻一多相继在昆明被暗杀,消息传出后举国都震惊了。

闻一多剧照

1946年8月18日,朱自清在成都参加“李公朴和闻一多追悼大会”,面对特务的阻挠依然临危不惧,义正言辞地发表了自己的反内战演说。之后,他又创作了这首《挽一多先生》: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

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

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

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都相继迁回自己的原址,朱自清也跟随清华大学一起返回了北平。不过,由于旗帜鲜明的反内战态度,他已经成为了当局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1946年12月24日夜,驻扎在北平的美军大兵纷纷涌上街头庆祝圣诞,名叫威廉斯和普利查德的两名海军陆战队员竟然在街头强奸了一名北京大学的女生。事发后,其中一人被捕,另一人则逃脱。

对于这种恶性事件,国民政府不仅没有捉拿凶手并且公正审判,反而通过高压手段向媒体施压要求封锁消息。不过,受害者沈崇所在的北京大学却率先上街游行,向全社会公布了美军的暴行,得到了上海、南京、重庆和武汉等城市的积极响应。

为了尽快获得美国的军援,蒋氏决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希望模糊处理美军的强奸案。眼见国民政府如此昏庸,朱自清领衔签署了著名的《十三教授宣言》并且刊登见报,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反对态度。

1947年1月,陈竹隐的好友在燕京大学接触到了一份特务的暗杀名单,朱自清的名字也赫然在列。得知此事后,她赶紧告诉因患胃病已经异常清瘦的丈夫,还一再叮嘱他务必“少说话”和“少发言”。

谁知,当朱自清得知自己进入黑名单后,非但没有慌乱,反而还淡淡地安慰妻子不用怕。之后,他不仅拖着病体照常进行教学工作,而且还开始整理闻一多生前的作品,认为这是对挚友最好的祭奠方式。

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进行,国统区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1947年5月,北平、南京和上海等地都相继出现了“反饥饿、反内战和反迫害”运动,朱自清不仅积极表态支持,而且还发表了一篇名为《论吃饭》的文章强调“吃饭第一”这个颠簸不破的真理。

在学生们的大声疾呼下,越来越多的工人、农民和市民都团结在“反饥饿、反内战和反迫害”运动的旗帜下,有力配合了解放战争。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女记者,金凤当年正在燕京大学读书,她这样回忆:

中午时分,学校食堂送来了白面馒头和菜汤,一旁监视我们的特务还嘲笑:“吃得那么好还成天喊反饥饿,你们挨饿了吗?”我们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们是为老百姓反饥饿,他们不是被内战拖入绝境了吗!”

到了1948年5月,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朱自清只得住院接受治疗。不过,当他得知需要高昂的手术费用时,却执意要求出院进行保守治疗。

通过私下的渠道,朱自清得知了解放战争的准确消息,得知了解放军已经开始大反攻,心情变得愉悦起来。据陈竹隐回忆,丈夫那段时间难得的开心,甚至还会喃喃自语“一个崭新的国家即将要诞生”。

司徒雷登

随着国统区内法币贬值和物价飞涨,各种抗议和示威运动不断,而且将矛盾逐渐对准了幕后老板美国。为了平息民众的怨气,尤其是平息知识分子的怨气,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以用极低的价格购买到“美援的面粉”。

对于这种赤裸裸的“收买”,绝大多数文人学者都非常有骨气,还在吴晗和朱自清等人的倡导下签署了《拒绝“美援”和“美援”面粉的宣言》。同时,他们都退还了已经送来的配给证,明确表示不会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当时,朱自清的肾脏功能不仅几乎丧失,而且还伴随着尿毒的症状。由于长时间的忍饥挨饿,身体早已经变得瘦骨嶙峋,多年积压的疾病基本上压垮了他。

在朱自清后期的日记中,已经很难见到谈书论学的观点,而出现最多的竟然都是一些芝麻蒜皮的小事。比如,“今天想吃什么”、“购回香蕉四枚”、‘‘酥面萝卜丝饼甚佳”和“没有开花馒头甚怅”等,看来他是真的饿!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在妻子陈竹隐的陪伴下因胃穿孔而不幸病逝。临终前,他还这样叮嘱:

有件事必须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也不要配给的美国面粉。

第二天,多家报纸的头版头条都登载了这样的一则消息:

昨日,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朱自清因为肠胃病在北平去世。

清华大学为朱自清举行了庄严而肃穆的追悼会,师生好友和生前故人都纷纷前来送行。当天,学校不仅破天荒地降半旗致哀,而且校长梅贻琦还因为泣不成声而无法致辞。据吴晗先生这样评价:

他走在时代的前面,和青年人肩并肩,走得并不慢。他是独立的、自由的、进步的作家和学者、教授以及人民的友人。

在《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中,许纪霖将朱自清的一生分为了两个阶段:

前一段是象牙塔,是爱平静爱自由的自由主义者;后一段是十字街头,是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民族英雄。

朱自清去世以后,他的遗孀陈竹隐继续留在清华大学工作,还全程参与了《朱自清全集》的编撰。除了给子女们留出一些信件作为纪念外,她将丈夫生前的所有手稿、书籍、实物和物品都捐献出来。

1990年6月29日,陈竹隐在北京平静地过世,与丈夫合葬于万安公墓。几年后,子女们在收拾母亲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小箱子,里面精心保存着父亲的75封亲笔信。其中,71封写于恋爱时期,4封写于结婚以后,见证了他们最真实的感情历程。

@文史不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美国,父亲,徐州,前往,背影,儿子,救济粮,扬州,朱鸿钧,朱自清,观点评论,闻一多,陈竹隐,朱鸿钧,清华大学,朱自清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美国,父亲,徐州,前往,背影,儿子,救济粮,扬州,朱鸿钧,朱自清,观点评论,闻一多,陈竹隐,朱鸿钧,清华大学,朱自清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美国,父亲,徐州,前往,背影,儿子,救济粮,扬州,朱鸿钧,朱自清,观点评论,闻一多,陈竹隐,朱鸿钧,清华大学,朱自清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