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历史上有一对特殊的冤家,那就是翁同龢与李鸿章。李鸿章是晚清的重臣,他主办实业,在军事还有经济方面都有非常高的建树,中国兴起洋务运动,在效仿西方科技上李鸿章奠定了一定基础。外交方面李鸿章也是出人出力,与洋人打交道,许多洋人只认李鸿章,认为李鸿章的头脑开明,与他做生意非常舒服。翁同龢是一代帝师,家财万贯而且还担任了户部尚书,根基深厚。两人都是清朝的重臣,但两人也是冤家。1897年前后,俩人都被罢官,然而李鸿章被罢官之后仍然能被重新起用,翁同龢被罢官之后直接销声匿迹,从此不见踪影,为什么两人的差别如此之大呢?
两人的差别之所以如此之大,主要在于两人的实力不同。李鸿章何许人也,师从曾国藩,学习了带兵打仗的本领,在上海的时候能够创立淮军并且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北洋军,使得大清的军事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一点是翁同龢没办法比的。后来的袁世凯依靠北洋军的实力逼迫清帝退位,如果没有北洋军的实力,袁世凯也不可能和孙中山抗衡,由此可以看出北洋军的实力强大。
甲午战争时期,由于缺少弹药,加上大清烂到骨子里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即便全军覆没也不能忽略北洋舰队的实力,他们有号称亚洲最大的战舰,只可惜没有发挥出功能。也正是由于甲午的战败才使得李鸿章被罢官,70岁高龄的他原本应该隐退,但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李鸿章并没有隐退之心,反而期待着自己重整山河。翁同龢曾经派袁世凯向李鸿章劝说,让他归隐山林,让出大学士的职位。李鸿章将袁世凯骂了一顿,让他滚了出去。李鸿章的野心是对的,他混迹官场多年,早已深谋远虑,他知道自己还可以东山再起,因为他手里还有另外两张王牌。
第一张王牌便是他手里的洋务企业,经过洋务运动几十年奠定的根基,李鸿章早已是牢不可破。慈禧可以将他罢官,却不能撼动洋务企业的根基。洋务企业的管理者大多出自李鸿章门下,李鸿章凭借这样的根基依旧掌管大清帝国的命脉。慈禧虽然革除了李鸿章的军权,但并没有革去他掌管洋务的权力,所以李鸿章仍然是清朝不可或缺的人才,慈禧仍然对他信赖。如果慈禧对他已经失去了信心,会将他的所有职务全部卸掉,李鸿章也是由此看出东山再起的苗头。
第二张王牌是李鸿章的外交事务,李鸿章多年经营积累了许多人脉。慈禧最怕的就是洋人,洋人只认李鸿章,作为清朝的对外发言人,李鸿章是必不可少的。慈禧根本不懂洋务,也不想管洋务,有李鸿章这样一个人可以让她省心。之所以惩罚李鸿章,完全是在气头上,也是给天下一个交代,等风波过去之后,李鸿章还是会被起用。
反观翁同龢就不是这样了,翁同龢只是一个户部尚书,相当于清朝的管家,管家可以随时被撤换。翁同龢的靠山是左宗棠,左宗棠一旦不管他,翁同龢也就没有了其他办法。再加上翁同龢是个商人,家道败落之后也就没有了利用价值,慈禧也没必要对他高看一眼。被罢官之后,翁同龢也就灰溜溜地归隐山林,不再过问朝中局势,慈禧没有杀他也是一大恩典。
两者相比较而言,李鸿章深知官场凶险,也知道什么是官场上最主要的。使自己拥有实力,让朝廷离不开自己,能够让朝廷盈利,保住朝廷的大好河山才是最主要的。相反翁同龢只是一个管家,管家没有一个中流砥柱的作用大,所以李鸿章能够在七十多岁的时候东山再起,翁同龢则销声匿迹。
李鸿章的手边,时常摆放着一本奇书,名字叫《智囊全集》。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纪晓岚也是爱不释手,对其中的段落更是烂熟于心。康熙皇帝也爱读这本书,并且规定,只允许在士大夫内部流传,绝不允许传到民间。为什么这些人这么重视这本书呢?是因为,《智囊全集》中的智慧,对人的帮助太大了!
杜月笙在获得这本书之后,简直是如获至宝,他不识多少字,所以他特意请先生讲给他听,经常听得是如痴如醉,并且不断地感叹说:“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要读这本书。”
哪怕是到了现代,许多的企业家也爱读这本书,万达老总王健林,就规定万达的高层人员,必须通读这本书,而且可以多读几遍。
《智囊》的作者,是明朝鬼才冯梦龙,这本书中收录从秦朝到明朝,共计1238个谋略智慧故事,将古人的智慧结晶,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有趣又有料!
我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虽然原版是文言文,但如今有白话对照版的《智囊全集》,点击下方横条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