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上吊后,明朝并没有马上灭亡,多个藩王先后称帝,与清军对抗了很长时间,历史上把这段时间称为南明。出人意料的是,对满清最有杀伤力的南明将领,却是出生农民起义军的李定国。
1630年,张献忠发起反明起义,自号“八大王”,起义初期,一个十岁的孩子跑到了他的帐里,说要跟着他打仗。乱世当中,民不聊生,或许这孩子只是想找条生路,才过来投奔起义军。
张献忠看他长相端正、口齿清晰,反应敏捷,就将他收了下来,不仅供他吃穿,还左右不离的带在身边,这个孩子就是后来被张献忠视为心腹的四名养子之一的李定国。
李定国年幼就追随张献忠,陕西、山西、河南、湖北,张献忠南征北战,李定国就随之出入沙场,虽然他没怎么读过书,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战中积累了很多兵法韬略,很快就脱颖而出。
21岁时,李定国假扮成明朝的军差官,带着二十多个骑兵在夜里奇袭了襄阳,从督师杨嗣昌手中夺走了10多万军资。这一奇招,给本来已经处于劣势的张献忠大军注入一剂强心针,从此,张献忠大军由败转胜,越战越勇。
1644年,张献忠在武昌建立了大西政权,他将李定国封为安西王,委以重任,这一年,李定国年仅23岁。此时,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上,清军入关,这一连串的变动使局面变得更为复杂。
清军采用离间瓦解的政策,一边攻打李自成,一边对张献忠采取招安的政策。虽然清军许诺给张献忠很多优厚的条件,但是他完全不吃这套,张献忠看不起女真人,不屑与之为伍。
没多久,李自成的大顺军被清军荡平,清军派出豪格与吴三桂联起手来,将目标转向张献忠。张献忠不甘江山被清军占领,决定北上抗清,在他的老对手崇祯与李自成一一死去后,他抗清的决心异常坚定,因为战场上只剩下了他一人。
在临走前,为了不让妻儿有朝一日落入贼手受辱,张献忠杀死了自己妻妾和年幼的孩子,他将自己的四个养子叫到面前,告诉他们,如果我战死了,你们要归顺明朝,继续抗清,不能投降。1946年5月,张献忠在太阳溪附近遭遇清军埋伏,中箭而亡。
张献忠一死,军心大乱,他的四名养子在存亡危急之时,收集残部,迅速南下,终于保存下一些力量。李定国决定遵照张献忠的遗嘱,带一支力量去支援南明,恢复大明江山。
1647年,李定国率领部分大西军开进昆明,受到城中百姓的夹道欢迎。但是,无论百姓多么拥护大西军,李定国始终不愿称王,另立新朝,他恪守当年承诺,要归顺于大明。
因为大西军治军严明,很快,居住云南的彝、白、壮、傣等族网民纷纷投军,人数扩大到二十余万,他们还训练了一支特殊的队伍——象队。
李定国以云南为驻地,日夜操练兵马,制造盔甲,训练象队,一年内练就精兵三万。1852年,李定国率兵八万和五十头战象出征,在云南等地消灭清军五千余人。
清军久居关外,不能适应南方潮湿的气候,更不熟悉西南多山多丘陵的地形,李定国占据天时地利,他乘胜追击,拿下了广西和湖南,史称“湘桂大捷”。
更让人震惊的是,李定国击败清将孔有德,逼得这个投降满清的名将自焚而亡。没多久,李定国又击败清军亲王尼堪,清军士气受到极其沉重的打击。
李定国出征一年多,便击败清军数十万,两蹶名王,声威让清廷大为震惊,甚至有人提议放弃西南七省(两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四川),与李定国二分天下,双方休战,大家握手言和。可惜,张献忠另一养子孙可望与李定国发生了意见分歧。
孙可望一心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愿看到李定国功劳盖过自己,便处处与李定国作对。清军把握时机,派兵再次攻打大西军,大西军却因为首领有分歧而迅速溃败。
1662年,吴三桂追到缅甸活捉永历帝,而后在云南勒死最后一个明朝皇帝,彻底灭掉了明朝。李定国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他披发光脚,竟然流出血泪,数月后,因病离世。
后人对李定国的评价很高,他一生将忠字贯穿到底,不仅身先士卒,站在抗清第一线,还两蹶名王,创下南明抗清的最高纪录。明末降清的名臣大将非常之多,李定国却从未曾有过一刻动摇。
参考资料:《晋王李定国列传》、《南疆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