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都是大力推行汉化改革的朝代,为何北魏和清朝结局完全相反

都是大力推行汉化改革的朝代,为何北魏和清朝结局完全相反

纵观华夏五千年,其实也有很多外来的民族侵占中原大地,自立为王。在汉人文明悠久的历史传承下,许多外族统治者都希望通过“汉化”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比如由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和由满清贵族建立的清朝,都是在建立统治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

然而,都是大力推行汉化改革的朝代,北魏在孝文帝死后30年就灭亡了;清朝却维持了几百年的统治,为何北魏和清朝的结局完全相反呢?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孝文帝和清朝皇帝推行改革时的政策差异。

一、单向的民族同化和双向的民族同化

按理说,民族文化的融合应该是互相交错的。但是孝文帝在这方面上显然没有做到位,他在位的时候为了学习汉族文化,推动汉化改革巩固自己的统治,借着攻打大齐为幌子下令迁都洛阳,这个举措一度引发朝中群臣的不满。

迁都洛阳之后,孝文帝又积极推动改革。根据《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他规定“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意思是以汉语为官方语言,不准大臣们说鲜卑语,违反的大臣一律罢免官职;而且孝文帝还把自己鲜卑部族的复姓,一律改为汉族单姓。

另外,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还下令紧急修建孔子庙,以求在文化上更趋近于汉族;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几个举措都有点激进了,基本等同于把自己的“根”给放弃了。这种单向的民族同化,存在很大隐患。

反观清朝,对于汉化改革的态度是保守且谨慎的。

不管是皇太极立国之后担忧满清子弟效汉俗、忘旧制;还是康熙认为过度效仿汉人习俗就是忘记先祖明训的想法,无一不彰显着当时清朝统治者对汉化的理性态度。

正是因为可以理性冷静地审视汉化,所以清朝在汉化改革的措施上显得更加时尚。在民族同化方面,清朝采取的是“双向同化”。他们规定“国语骑射”为官学教育体系,要求八旗子弟都要学习汉语、汉字,也要学习满清的骑射以及满字满语;并且保留了满清的姓氏,以彰传统。

此外,清朝统治者还要求一些汉人学习满语,尤其是官员。像今天普通话里“埋汰、麻利”等常见的词语,其实就是来源于满语。这种双向的民族同化,使得满清的文化在中原大地上流传;而鲜卑族单向汉化,使得自己的民族文化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二、政治的快速兼并与逐步融合

北魏统一北方之后,大量聘用汉族的人才为官,帮助管理国家。这个举措最根本的目的是加快汉化步伐,巩固统治,这一举措使得北魏国力迅速壮大。到了孝文帝时期,尝到了甜头的北魏统治者,决定把首都迁往洛阳,进一步加深鲜卑族汉化的程度。这种在政治上大力兼并、全力汉化的做法,使得鲜卑族内的贵族出现对立,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平城(北魏原首都)旧贵族和洛阳新贵族的对立。

而且,迁都洛阳之后孝文帝定族姓,效仿汉族的门阀制度。很多鲜卑贵族位高权重,但却没有对应的文化素养。习惯了在草原游牧为生的鲜卑贵族,很快就腐化了,导致贵族奢靡成风、贪污腐败,北魏社会矛盾重重。

而清朝统治者,对于政治制度的汉化,始终抱着走一步看三步谨慎。刚入关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就提出了“渐有更张”的汉化政治主张。

他们继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在朝中设内阁,设六部;效仿明朝,沿袭和汉族的行政划分制度,逐步建立清朝的中央集权。同时,保留了具有满清特色的议会制度,由八旗王共同主持,参与议政

。等到了乾隆时期,清朝中央集权大局已定,名存实亡的八旗王共同议政制度才被取消。

另外,清朝统治者也效仿汉族皇帝立太子的传统习俗,结合自己的民族特色,制定了“秘密立储”的继承制度,这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满清的统治。

在政治制度上的汉化,孝文帝追求的是一蹴而就,不管优劣大力推行汉化;而清朝的统治者懂得循序渐进,花了一两百年的时间,让满清制度和汉族文化逐步融合。

三、六镇被忽视和拓展八旗

鲜卑拓跋部族统一北方之后,在平城北方设立“六镇”,由鲜卑贵族率兵驻守,保护首都的安全。当时的北魏刚刚立足,更北方的柔然虎视眈眈,所以六个军事重镇在北魏前期被朝廷重视。可是柔然没有霍乱边境,加上孝文帝迁都洛阳,所以“六镇”就被忽视了。

以前的“六镇”是国家立足的依仗和屏障,但是迁都洛阳之后,孝文帝放松了对六镇的治理。加上大量聘用汉族为官的制度,使得六镇的贵族子弟失去了“入朝为官”的希望。前后落差之大,让六镇的官吏乃至平民都很不满。所以孝文帝死后,六镇就率先联合起义,北魏开始分裂。

八旗,是清代统治者的根本制度。清军入关之后,统治者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八旗制度。早在和明朝作战的时候,满清贵族努尔哈赤就确立了八旗制度,八旗子弟平时为平民,战时就可以变成勇猛的军队,战斗力极强。

清朝立国之后,皇太极又拓展了八旗制度,将原本的八旗之一蒙古旗改编为蒙古八旗;然后又完成汉军八旗的改编。原本的满清八旗制度,逐步变成了清朝八旗制度,与汉人文化完美结合。至此,这个清代根本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已经臻于完善。

后记

从根本上来说,北魏的汉化改革其实就是全盘接受汉人文化,摒弃自己的民族文化。结果导致北魏贵族被汉族文化糟粕“腐蚀”,变得腐败堕落;而大步迈进的改革加深了北魏社会矛盾,最终导致国家灭亡。清朝则是稳中求变,力求满清文化与汉族文化慢慢融合,平稳过渡,最终铸造百年盛世。

参考资料:《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不归之路》、《八旗制度中的满蒙汉关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孝文帝,汉化,北魏,结局,清朝,制度,朝代,贵族,改革,鲜卑族,观点评论,六镇,孝文帝,洛阳,清朝,汉族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孝文帝,汉化,北魏,结局,清朝,制度,朝代,贵族,改革,鲜卑族,观点评论,六镇,孝文帝,洛阳,清朝,汉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孝文帝,汉化,北魏,结局,清朝,制度,朝代,贵族,改革,鲜卑族,观点评论,六镇,孝文帝,洛阳,清朝,汉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