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恋本乡一捻土,勿恋他国万两金。
唐僧取经途中,不仅有妖魔鬼怪的生命威胁,还有像女儿国国王的温柔诱惑,但他不为所动,所眷恋和归属的,终归是大唐。
他身上的这种爱国精神,在古今中外许多人物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诸如周恩来、钱学森、华罗庚等,他们都选择在国家存亡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为国家、人民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可是,几十年前却有这么一位祖国培养的栋梁之材,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伺机叛逃外国,最终落得个悲惨结局。他就是我国飞行员——王宝玉。
一、叛逃
1990年8月25日,飞行员王宝玉整理好装束,走向了歼-6飞机。
他步履从容,并向交接的飞行员挥手致意,甚至还一反常态地把自己钟爱的名贵手表送给了他。
在王宝玉眼中,身前的这架飞机,不仅仅是拥抱自由的工具,更像是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西方世界的大门,从此过上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日子。
因此,他才怀着一种近乎怜悯般的同情,把手表送了出去。
飞机正常起飞,到达预定空域之后,他突然改变方向,没有继续跟随编队行进,而是径直朝着苏联方向飞去,只给祖国留下了一个背影。
这一切看似偶然发生,其实是王宝玉处心积虑的成果。
为了这一天,他已不知忍耐了多久,在叛逃之前,他的胸膛里面充斥了怨恨的火焰,而此刻,叛逃所带来的报复快感将这股怨恨浇灭,他坐在驾驶室中,好整以暇地望着天边的流云,幻想着未来的幸福生活。
当他进入苏联领空之后,他明白自己虽然身为炎黄子孙,但与华夏大地在血肉与灵魂上的联系,已被彻底割断了。
他有些踌躇,本能般陷入回忆,来为自己的行径摇旗呐喊。
二、回忆
1962年,他出生在山东青岛的一个小村庄。如果没有意外,他将与自己的父辈一样,倾一生之力奉献给土地。
也许是不甘于命运的平凡,1980年18岁的王宝玉通过空军招飞,顺利入伍,并在航空学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飞行员。
可是,王宝玉的飞行员生涯,在他自己看来过得却并不顺利。
性格方面,王宝玉沉默寡言,同时又自尊敏感,这使得他很难主动融入飞行员这一集体大家庭。
面对豪爽大方的其他飞行员所开的玩笑时,王宝玉常常觉得那是对自己的讽刺与侮辱。
几年过去了,与他同一批的飞行员逐渐被提拔,昔日的战友成了如今的领导,王宝玉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愤懑不平,与此同时,王宝玉与妻子分居两地。
后来妻子在组织的努力之下,被安排在师部驻地工作,但是,王宝玉并不想让年轻漂亮的妻子独自在师部,于是主动去求负责飞行团工作的副师长,希望他能通融一二,将自己调到师部。
这种只顾自己、罔顾大局的行径,自然是遭到了副师长的严厉批评。
这种种的不顺利,积压在王宝玉心中,他把这一切统统归咎于组织对自己的不认可。
三、转变
当一个人在外部世界难以得到认同,他便会转而求诸内部世界。
后来的王宝玉开始转而阅读大量书籍,既然现实中郁郁不得志,那便期盼在精神世界得到慰藉。
正是在这一时期,他接触到了一些西方思想著作,书中的民主、自由学说,让他仿佛醍醐灌顶。他震撼、激动、狂喜,原来在世界上还有这般进步的国家!
当他把目光投射到现实之中,他觉得自己宛若置身泥潭,只有书中所描绘的那片圣洁的土地,才能实现自己个人的理想,达到生命的升华。
当妻子因为生孩子回山东时,组织上出于关怀考虑也给王宝玉放了长达两个多月的休假。
这份宽厚并没有得到王宝玉的感激,他将其视为变相的流放。同时他借此时机,接触到了更多的所谓西方进步思想,使得自己的立场发生了根本改变!
于是,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方才有了蓄谋已久的叛逃。
四、审判
当王宝玉从回忆中苏醒,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叛国的决心。
终于,飞机在苏联机场成功着陆,王宝玉请求苏方将自己送到美国。但是,彼时1990年的苏联,可谓内忧外患。
外有超级大国美国虎视眈眈,而内部,苏联解体虽然尚未发生,但风雨飘摇夜的前夕,苏联怎么可能去庇佑一个卖国贼,从而得罪中国呢?因此,仅仅过去了一天,这位仁兄便又一次回到了被他抛弃的故土。
曾几何时,迎接他的是战友的问候与笑脸;
此时此刻,等待他的是法律的审判与制裁。
王宝玉身为中国军人,却背叛祖国、人民,悍然出逃,当他回国之后,立刻被判处死刑。
值得一提的是,王宝玉叛逃所驾驶的那架飞机,在苏联机场降落后,因减速板损坏导致很难正常飞行,可能要被迫舍弃在异国。
可是,飞行团副团长战厚顺挺身而出,依靠自己过人的胆识和出众的技术,顺利驾驶这架飞机,飞回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这番英勇事迹,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五、总结
一代飞行员可谓天之骄子,但最终却成了一抔黄土。
祖国养育了他,组织培养了他,但是他性偏激而易怒,气辗转而难消,只顾一时之利而罔顾集体、国家,难以融入集体,实在可怜;抛妻弃子,不思报国,驾驶祖国战机,妄想投入敌人怀抱,实在可恨!
王宝玉所向往的,究竟是所谓的自由,还是敌对分子为造势,而给予叛逃者的巨额财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