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他是顺治之子,康熙的亲哥哥,问其志向:无心帝位,愿为贤王

他是顺治之子,康熙的亲哥哥,问其志向:无心帝位,愿为贤王

我国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在历代王朝更替、皇室换代之际,总有看不见的刀光剑影,更有很多人为了这个九五至尊的皇位争得头破血流,甚至为此丧命,说走向这把龙椅的道路都是血肉之阶也不为过。

这种例子简直数不胜数,可是,人间自有真情在,也有很多兄弟和睦,手足情深的例子,我们的康熙帝和裕亲王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可是历代王位之争向来血腥残忍,这二人是如何放下成见,成为世人称赞的手足模范呢?

愿为贤王

顺治帝是清王朝第三个皇帝,一生有十七个孩子,其中八个儿子,按理说应该是兄恭弟亲,家人和睦,尽力守护这江山社稷,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可惜天妒英才,顺治帝年仅二十四岁便早早离开人世,据记载,应是得“天花”病逝。

在离世前,许是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便把几个儿子叫到跟前,一来是考验几个儿子的心智抱负,二是从中尽量选出一个继承人,以担起清王朝的大任。

只可惜孩子们尚且年幼,很多皇子还处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阶段,此时能陪顺治说话的,也就只有二阿哥福全、三阿哥玄烨与五阿哥常宁三人。

作为其中最大的二阿哥福全,顺治帝还特地问了他以后的志向,本以为他会说出做明君、造福百姓之类的话,没想到他竟脱口而出:“无心帝位,愿为贤王”。

令顺治帝颇为诧异。而作为弟弟的玄烨则给出了“待长大而效法皇父,黾勉尽力。”这样的答案。相比较之下,自然是玄烨的回答更有王者气度,顺治心中已有较量。

除了榻前问志,顺治帝选玄烨为继承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彼时天花肆虐,皇宫中很多人因此丧命,甚至连顺治帝自己都为此殒命,而玄烨恰巧以前曾患过天花,对此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为了清王朝的安稳,选玄烨是最稳妥的选择。

可能福全这时候还不甚懂事,做位贤王已是他最大的志向,或许顺治帝没有病逝,再坚持十来年,等这些皇子们都成人了再问他们这些,又会有不一样的答案。等到福全长大成人,这一切也已尘埃落定,而他和康熙帝玄烨也是君臣有别。

兄弟齐心

顺治帝死后,三阿哥玄烨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只是他真的太小了,即位时不过八岁。这时朝中有四位大臣,皆是顺治帝留下的辅政重臣。

只是鳌拜张扬跋扈,索尼又年老体衰,遏必隆骑墙,苏克萨哈虽为刚正忠良之辈,但一直被鳌拜所压制。再加上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年幼的康熙根本无力抵抗,朝政一直被鳌拜抓于手中。

在康熙帝十四岁时,索尼上书要求康熙亲政,遭到了鳌拜等人的坚决反对,被索尼以顺治帝十四岁亲政为由挡了回去。如此,康熙帝便有了亲政之名。之后索尼病逝,鳌拜在朝中越发为所欲为,此时已经懂事的康熙皇帝也在谋划让鳌拜下马,把大权揽回到自己手中,

在这场不见一丝血腥的斗争中,康熙帝虽为一国天子,但作为一个少不经事的少年来说,对付经验老道、势力强大的朝中老臣属实是有些自不量力。而这时唯一能倾囊相助的,也就只有他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了。

于是康熙皇帝一再坚持,允许福全参议朝政,把持大事,并封为裕亲王。如此说来,福全少年时的志向,也算完成了一半了,只需尽心辅佐皇帝、做好分内之事,便担得起“贤王”这一称号。

在兄弟二人同心协力的努力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除掉了鳌拜,将权力收回皇帝手中,在这场博弈中,福全作为皇帝的亲哥哥,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于是加官进爵,做了“议政王大臣”。

在清朝的行政部署中,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个极其重要的地方,权力集中,非皇帝信任之人不可入。

不管是封福全为亲王,还是兄弟二人一起扳倒鳌拜,亦或是现在福全加入议政王大臣会议,都能看出此兄弟二人是互相扶持,毫无芥蒂的。对于自己这个亲哥哥,康熙自然也是十二分的信任,愿意把一些重要事务交付于他。

而福全也没有辜负康熙对他的信任,成为康熙夺权揽政的一个助力,对其忠心耿耿。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对于朝堂上拉帮结派之事从不站队,只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甚至在党争激烈、矛盾恶化时充当一个和事佬的角色。

含冤担责

康熙和福全之间,还有一件绕不开的事,那就是“三征噶尔丹”。众所周知,皇帝御驾亲征极大程度上可以鼓舞士气,增加作战的胜率,同时也能增加皇帝的声望与威信,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

面对噶尔丹的进犯,康熙帝再三考虑之下还是决定亲征,并将左右两军分别交给福全、常宁兄弟二人。

在福全率领的左路大军中,皇长子胤禔、国舅佟国刚皆在行伍之中。面对噶尔丹的来势汹汹,常宁率领的右路大军战败,康熙便下令全力配合左路军队,力挽狂澜最终反败为胜。

见局势不好,噶尔丹部佯装败走,但急功近利的皇长子冲动之下将“穷寇莫追”的训诫抛掷脑后,一路追击中了敌军的圈套,多亏佟国刚以命相救才得以撤退。

皇长子中计,国舅身死,福全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未加请示,擅自回师。康熙大为震怒,但为君为父又不能将此事草草掀过,这时就需要一个替罪羊出来背锅,面对康熙帝保全胤禔让自己含冤担责的做法,福全并未提及。

而事情的真相如何康熙是否知道呢?答案是一定的。所以对于福全默默扛下了所有他也是愧疚的,所以并未对福全有什么实质性的惩罚,只是免去了他的职务,在一些重要事务上还是会委以重任。

扶棺而泣

康熙四十二年,裕亲王福全病逝,年仅五十岁。出巡在外的康熙得此噩耗即刻启程回京,并传信给出京在外的皇子们,令其快马加鞭回去。对于这个仅年长自己一岁的兄长,康熙帝自是感激又敬重,这一生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少不了福全的帮助,而福全也竭尽一生效力康熙帝。

在福全死后,回京的康熙帝扶棺而泣,暗自伤神,甚至命宫中画师作了一幅与福全并肩而坐的画像挂在墙上。看多了皇家的手足相残,福全得此重视属实不多见。

他识时务、顾大局,对于细枝末节的小事也不甚计较,时刻认清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僭越之事从来不做,深得皇帝的信任,也算对得起“贤王”二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亲哥哥,兄弟,志向,顺治,福全,皇帝,康熙,玄烨,帝位,无心,消息资讯,鳌拜,顺治帝,康熙,康熙帝,玄烨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亲哥哥,兄弟,志向,顺治,福全,皇帝,康熙,玄烨,帝位,无心,消息资讯,鳌拜,顺治帝,康熙,康熙帝,玄烨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亲哥哥,兄弟,志向,顺治,福全,皇帝,康熙,玄烨,帝位,无心,消息资讯,鳌拜,顺治帝,康熙,康熙帝,玄烨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