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帝王在选择继承人之时,都会去试探、考察,从而去评判这位皇子是否能担当大任。康熙是封建王朝时期在位最久的一位皇帝,并且他膝下皇子众多,所以才导致了“九子夺嫡”的政治风波。
皇四子胤禛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他就是大清朝的雍正皇帝。为何见证过九子争储事件的康熙皇帝,在见到幼孙乾隆之时,却惊得放下了酒杯?
作为一朝天子,应当处事波澜不惊,这样才不会让有心之人猜测揣摩出所思所想。一旦喜形于色,很可能就会被他人利用。
清王朝的康熙皇帝,他可是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处于权力中心数十年而安然无忧,还能将王朝带向另一个盛世巅峰,说明这位皇帝一定对世事洞若观火,对人性了如指掌。
由于康熙子女众多,又比较长寿,因此在他执政期间很多孙辈都出生了。这个时候的胤禛还未继位称帝,还只是和硕雍亲王。
虽说胤禛表面上是一个兢兢业业,只做自己份内之事的王爷,但他却也对这帝王之位也虎视眈眈。为了博取康熙皇帝的好感,他恪守人伦孝道,处事严谨恭顺。
但是这位雍亲王却在暗地里也培植着自己的势力,这也是为什么他最终能够在九子夺嫡中胜出,成为着大清朝的雍正皇帝。
而在他争宠的过程中,其四子弘历,也变成了他赢得康熙欢心的工具。
这弘历,就是日后的乾隆皇帝。史书有载,在他十二岁的时候,胤禛就让弘历在康熙皇帝面前耍了一波存在感。
可是在康熙皇帝第一次见到自己孙子乾隆的那刻,惊讶得连手中的杯盏都握不稳了,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当时,胤禛为了讨康熙皇帝欢心,特地邀请他去游牡丹园,因为康熙皇帝生平最喜爱的花卉就是牡丹。
但这次游园却不仅仅是单纯地赏花,胤禛还存有了别的心思。
在康熙皇帝在亭园中小憩之时,胤禛就带着弘历来拜见了帝王。
这一见面,完全就能用“见即惊爱”一词来形容。此外,康熙皇帝还跟胤禛说,他要把弘历带到宫中亲自抚养。
清史中也记载过这件事,“圣祖初见于藩邸牡丹台,喜曰:‘此子福过于余’”,为什么弘历能如此轻易地就获得帝王宠爱呢?
首先,弘历有着俊秀的相貌,在《清史稿》中有载“隆准颀身,圣祖见而钟爱,令读书宫中”,隆准形容的是弘历鼻梁高挺,颀身说的是他身材高大。
弘历在此时已经是仪表堂堂,气质不俗了,康熙皇帝觉得他颇有帝王之相。
另外,弘历也不只是一个花瓶,他也文采斐然,在与康熙交流的过程中,丝毫都没有露出怯色,这是非常难得的。
而且,在引经据典之时,弘历也能头头是道,逻辑清晰,深入交流了不久,那康熙就被弘历的才华惊得放下了酒杯。
在与弘历相处的过程中,康熙皇帝也没有发现他身上流露出任何权贵的迂腐傲慢之气,这也让他十分欣喜。
除此之外,这个时候九子夺嫡之争已经开始了,太子已经被废黜,导致剩下的诸多皇子都开始蠢蠢欲动。
在康熙皇帝看来,自己的儿子们不但不顾及手足情分,还相互算计,让他如何不寒心?
为了争得储君之位,有些皇子连父子情分都不顾了,像后期皇八子送给康熙奄奄一息的老鹰,这不就是明显地是在诅咒皇帝吗?
但是皇四子胤禛却不同,他似乎看起来与世无争,不愿意被牵扯到朝堂纠纷之中,所以康熙皇帝才会答应同他一起游园。
向父皇引荐弘历,实际上也是胤禛的谋算。
九子争储固然激烈,可康熙皇帝却始终都没有作出决断,立哪位皇子为当朝太子,所以胤禛就想着,假如弘历能够得到康熙的赏识,或许康熙会因为看中弘历,而将皇位传给他。
从长远来看,就算康熙最后没有让胤禛继承皇位,只要弘历能讨得康熙欢心,那么胤禛的这一条血脉也就不会被埋没。
历史结果也证明了,皇四子胤禛此举虽然是煞费苦心,但没有白费,弘历不但得到了康熙皇帝的疼爱,而且还夸他以后的福气会更好。
此外,在一次外出围猎之时,康熙皇帝也带上了弘历。
那次,皇帝亲手射杀了一只熊,当所有人都庆祝熊已经死去的时候,另一只被箭矢射中的熊突然站了起来,而此时的弘历在熊的近前。
一时间,周遭变得混乱不已,但弘历却临危不惧,不慌不忙地补了一枪,彻底地杀死了这头熊。
在这件突发事件之后,康熙皇帝更钟情于自己的这个孙儿了,觉得他能够担当重任,可能在这个时候他觉得弘历是有着帝王之能的吧。
于是,他就对旁人说“伊命贵重,福将过予”,这句话是说弘历比他自己还有福,谁能比现任帝王还有福气?那不就是下一任的新君吗?
由于康熙皇帝对弘历非同一般的宠爱,所以也有学者认为胤禛之所以能够夺嫡成功,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生了个好儿子。
或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吧,康熙皇帝还特意召见了弘历的生母,也就是钮祜禄氏,此时的她还不是胤禛的正妃,只是一个侍妾格格,按照清朝祖制来说,她是没有资格面圣的。
但康熙皇帝还是见了她,并且还夸赞了她教子有方,有个有福之人。
胤禛利用着亲情作为政治博弈的手段,他将弘历变成了他登上帝王之位的筹码,这也是皇家的无情与凉薄。
幸好,此时的康熙皇帝已经年迈,在经历了皇子相残后,开始重视骨肉亲情了。
所以,胤禛的这个谋算才成功了,他也靠此成为了下一任的大清皇帝。所幸,雍正皇帝却也是个好皇帝,励精图治,治下为民,国家得以富强,百姓得以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