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皇帝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少年登基,凭借着超凡的政治才能,开疆拓土,为清朝开启了“康乾盛世”。
康熙在位期间还大胆启用汉臣,其中就有三朝元老张廷玉。张廷玉才识过人,忠心耿耿,深得康熙器重,但康熙却在晚年将他连贬三级,这又是为什么呢?
康熙十八岁的时候,张廷玉出生在京城一户官宦人家中,他的父亲是后来的礼部尚书张英。
由于出身于官宦之家,少年时的张廷玉博览群书才思敏捷,同时也在父亲的熏陶下懂得了身为人臣的处事之道。
康熙三十六年,朝廷三年一次的科举开考,年已26岁的张廷玉想去一展身手。谁知道康熙将他的父亲张英任命为主考官,亲属之间需要避嫌,张廷玉只能赋闲在家三年之后再去参加考试。
三年后,父亲张英拜相,张廷玉如期参加科举,并一举考中进士,到了翰林院上班。在翰林院修书修了一年,又被康熙调任南书房。
南书房是康熙和朝臣研讨学问大事的地方,清朝的士人以入侍南书房为荣。这时的张廷玉相当于是康熙的智囊团,随身秘书。
张廷玉为官的转折点在他父亲退休之后。一天,康熙在畅春园工作,突然想起退休的老臣子张英。于是,就命人叫张廷玉过去问问他父亲的近况。
面对皇上的突然关心,张廷玉的回答滴水不漏,成功引起了康熙的关注。康熙再让他赋诗一首,张廷玉对答如流。
康熙对眼前的年轻人很是赞许,立刻给他升职。从此,康熙带着张廷玉夏天去热河,秋天去围猎,寸步不离。张廷玉成为了康熙倚重的臣子,短短十余年就做到了刑部右侍郎。
张廷玉前半生的官场生涯可以用平步青云来形容,但是登高跌重,伴君如伴虎。无论张廷玉多么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康熙六十一年,一手捧他上高位的康熙皇帝还是将他连贬三级。
肱股之臣没有犯丁点错误就被连贬三级,张廷玉的儿子们对康熙的旨意十分不解,其余一同被贬的官员也一筹莫展。
只有张廷玉拿着皇上的圣旨默默回了家,关起门来,对他的儿子们说:“为父须待新君赐恩。”也就是说,他张廷玉被贬是为了便于新帝即位的时候赐给他恩典。
听完张廷玉的话,儿子们也消停了,在家静待时机。其实张廷玉心里十分明白,皇上已时日无多,皇上贬他不是因为他犯错,而是要让他成为辅助大臣辅助新君。
果不其然,康熙驾崩后,不久雍正就重新将张廷玉召回了南书房。我们从《甄嬛传》中也可以知道,雍正凡有大事召见的都是张廷玉。可见,张廷玉也深受雍正器重。
张廷玉也不负康熙重托,一心扶持雍正,成为了雍正一朝军国大政的主要助手。每天十几封圣旨下来,张廷玉都能应对自如;如果雍正有急召,更是御前跪地写圣旨。雍正在礼部尚书的任命中直接说:“朕再四思维,非汝不克胜任。”
张廷玉在雍正一朝,先后任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典掌军机处,兼理吏部、户部要职。雍正临终前,还将张廷玉任命为乾隆朝的顾命大臣,在遗诏中还赐予他配享太庙的殊荣。
配享太庙,意味着死后能享受皇家烟火,在古代臣子的眼里这是值得光宗耀祖的赏赐。而张廷玉作为满清朝廷中的汉臣,还是第一位准许配享太庙的汉臣,这无疑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这一切都印证了他说的“为父须待新君赐恩。”张廷玉确确实实受尽了雍正这位康熙继任者的无数恩典。
雍正逝世,乾隆初登帝位,对父亲留下的这批顾命大臣起初还是恭恭敬敬的。张廷玉在初期也肩负重职,不仅要当皇子的师傅,还要选拔人才,并兼任编写我们今天看到的《清圣祖实录》等典籍。
后来,以张廷玉为首的汉臣和以鄂尔泰为首的满臣之间矛盾加深,明争暗斗愈演愈烈。乾隆又对眼前这位父亲留下来的固执老臣十分反感。为平衡朝堂利益,乾隆就着手削弱张廷玉的势力。
乾隆对张廷玉一贬再贬,这次贬官张廷玉自知乾隆不是康熙,自己应该无法再翻身了。于是,张廷玉向乾隆提交了辞职信,告老还乡。
但是,每次张廷玉向乾隆叫辞呈的时候,都会被乾隆以张廷玉将来是配享太庙的老臣,不可以归田终老为由驳回了他的请求。
张廷玉也是固执,乾隆拒绝他,他就继续递奏折请辞。乾隆15年,张廷玉继续上书请求告老还乡,没想到却碰上了乾隆皇长子新丧。
这一次乾隆十分生气下旨让张廷玉回家自己想清楚自己还有没有配享太庙的资格。不久乾隆让大学士九卿议,取消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让他回老家养老了。
张廷玉终于得偿所愿告老还乡,但乾隆对他还是继续打压,命令张廷玉上缴皇家赏赐的物件。
乾隆的一些列操作让张廷玉晚年诚惶诚恐,陷入了抑郁之中,八十四岁那年在家中去世。张廷玉死后,乾隆按照清世宗遗诏,也就是雍正的遗诏,恢复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殊荣。
宦海沉浮,张廷玉凭借着卓越的军政才干入侍三朝皇帝,以汉人的身份在满人的朝廷中站稳脚跟,并成为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这一生可谓是非常圆满。
晚年虽受到了乾隆的打压,也印证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庆幸的是张廷玉死后乾隆还是保留了他最后的体面,不至于让他如同清朝一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一样因功高盖主而身首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