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剩3453万,乾隆时剩的数额大得惊人

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剩3453万,乾隆时剩的数额大得惊人

康熙、雍正、乾隆所统治的130多年,是不少人所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这个时代人口增长迅猛、国家安定、国力强盛、版图扩张到近乎完美的程度。

而众所周知,衡量盛世与否的一大指标是国库的多少。

据《清代户部银库收支和库存统计》数据,康熙去世时,整个国家库存银两还剩2716万(并非之前谣传的800万两),雍正死后剩3453万,不过乾隆去世时候剩下银两的数量却令人大吃一惊。

清朝最强盛的时期被公认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时期,康熙开创盛世。

雍正在康熙的基础上兴利除弊、发扬光大,一举逆转了康熙晚年吏治腐败的现象,使得清朝国家机器焕然一新,短短的13年时间内就让清朝的实力翻了一个台阶,国库存银从2716万两涨到了3453万。

到了乾隆时期,国库存银进一步暴涨,从乾隆元年的3000多万两逐年攀升到乾隆中期的7000万两,在最巅峰的乾隆42年达到了惊人的8182万两。

如此数量的银子使得国库存放银钱的地方一再扩建,为了消化这些银两,清朝还大兴土木去增加圆明园的面积,中国皇家园林由此迎来了一段黄金时期。

到了乾隆后期,达到巅峰的国库存银出现下滑趋势,在乾隆60年,也就是乾隆皇帝退位为太上皇时,国库竟然还有6939万两的数目,这与人们印象中乾隆后期国力衰弱、贪腐腐化的观念大相径庭。

不过短短4年的时间,当太上皇离开了这个他辛苦经营一辈子的大帝国时,国库银子如瀑布倾泻一样迅猛流失,嘉庆元年国库还有5600多万两,嘉庆二年还剩2792万两,结果到了嘉庆四年(乾隆皇帝去世当年)就剩下2000万出头,只剩下巅峰期的四分之一,完完全全是名副其实的“嘉庆中衰”。

此后嘉庆虽做了很多崇尚节俭、惩治腐败的措施,却也仅能在末期把国库恢复到3000万两的水平。

那么,为什么短短四年时间,乾隆朝充盈的国库就一下子缩水到如此令人发指的程度?这其中的原因都有哪些?

既然乾隆末年国库还有6939万两的数目,为什么普遍认为乾隆后期清朝开始走下坡路了呢?

在工业革命时代,农业社会的国家收入难以有爆炸性的增长,耕地所能维持的生产力总是有一个限度,所以在雍正以后到鸦片战争很长时间内,清廷的财政收入基本停留在4000万两的稳定状态。

决定国库银两多寡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花钱的速度。

恰恰在嘉庆元年到嘉庆四年之间,清朝进入了一个花钱如流水的多事之秋,各方面都在伸手向国库要钱。

首先是嘉庆刚登基时,乾隆所举办的最后一次千叟宴。

嘉庆元年正月的宁寿宫皇极殿千叟宴,齐聚了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老人来参与聚会,为表示尊重老人,乾隆下令各地全程报销路费,到京城后相继赏赐了所有老人以名贵古玩、寿牌,着实让国库破费了一番。

没想到千叟宴的盛世景象还没过去几天,当月清朝就爆发了历时九年的川陕白莲教大起义。

战争的进程让清朝统治者大跌眼镜,原来骁勇善战横扫天下的八旗铁骑如今竟成了纸糊一般的弱兵,面对一群乌合之众表现得不堪大用,以至于嘉庆不得不令各地自行招募团练乡勇组织剿匪,为了消灭叛军,嘉庆前后花费了二亿两之巨,基本上把乾隆时代积攒的家底花了个精光。

之前提到,乾隆末年国库还有6939万数目,乾隆中后期的战争并不比嘉庆少,乾隆本人的开销支度亦远远大于嘉庆,为什么在乾隆退位为太上皇之前国库还能保持在6000万以上了呢?

实际上,乾隆退位之前留下的丰厚国库并不能真正代表清朝国力还停留鼎盛时期,反倒是可以当做清朝已经走向衰落的原因,或者说是嘉庆时期频繁农民起义的重要根源。

如前所述,每年清朝国库进账的数目基本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数目,而从进军新疆到平定大小金川、征伐缅甸等大大小小战事、六下江南,无一不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开销,可国库在如此大开销的情况却仍然能保留可观的数额,那么就只有一个原因:

国库银子的花销大量被转嫁给其他人承担,尤其是地方财政做了冤大头,使得中央国库得以持续积攒。

首先是地方留存钱粮的比例大幅地降低。

清朝初期,尚能照顾地方,中央伸手从地方拿的钱粮不过五成,地方有了足够的钱粮便能为本地民生福祉多做贡献。

可到了乾隆时期,中央不再顾忌地方上繁多的事务处处需要银两,加重了对地方财政盘剥,整个乾隆时期地方所能留存的钱粮不过21%,大头纷纷被送进了中央国库当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雍正时期留给地方的火耗归公这一项本来让地方财政可以宽松不少,却在乾隆时期一再被中央克扣截取,使得中央财政的压力大大降低,迫使地方在遇到用钱的关头只得加重对当地人民的剥削。

乾隆为了让中央财政保持宽裕,尽可能地一毛不拔,把成本向下转嫁。

各级地方官员为迎合皇帝,尽可能地以“捐纳”形式自掏腰包为朝廷做贡献,地方官员的工资俸禄往往被优先支出捐赠。

无利不起早,地方官不可能坐视自己利益受损天天为皇家免费打工,他们势必把手伸向当地人民商人,清朝的贪腐状况由此也变得愈发糟糕,地方变得越来越糜烂,农民的怒火不断积压,最终形成了嘉庆元年的数省大起义。

故而嘉庆时期国库的快速流失根源早在国库丰沛的乾隆时期就已出现,嘉庆很无奈地接了个难以承受的烂摊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数额,乾隆,地方,雍正,时期,清朝,嘉庆,康熙,国库,银两,雍正,清朝,嘉庆,康熙,国库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数额,乾隆,地方,雍正,时期,清朝,嘉庆,康熙,国库,银两,雍正,清朝,嘉庆,康熙,国库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数额,乾隆,地方,雍正,时期,清朝,嘉庆,康熙,国库,银两,雍正,清朝,嘉庆,康熙,国库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