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三藩之乱时耿精忠虽然迅速降清却依然在战后被处死

三藩之乱时耿精忠虽然迅速降清却依然在战后被处死

耿精忠是清初三顺王之一耿仲明的孙子,在耿仲明死后,耿精忠之父耿继茂与清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一起南下镇压反明势力,初时耿仲明与尚可喜两人同镇广东,但清廷考虑到一省两藩对广东形成的负担太大,“一府两藩,供应浩繁”,又加上台湾郑氏屡次威胁福建沿海,于是将耿藩移封至福建对抗郑氏,“会海寇郑成功进掠漳泉诸郡,遂移继茂镇守八闽,开府福州”,可以说耿藩的封地相比于吴三桂、尚可喜是确定得最晚的,耿继茂于康熙十年(1671年)死后,其子耿精忠袭封靖难王爵,成为了三代王。

在他袭爵后的两年,刚刚亲政的康熙皇帝就雄心勃勃的干了一件大事,即决定撤藩,这就引起了三藩内部的普遍不满。清平西王吴三桂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猝然起兵反清,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以狂飙之势迅速占领湖南全境,推进到长江,清廷鉴于事态严重,为了不使局势恶化,“惟驰诏闽、粤两藩勿撤”,但是,耿精忠“鸣剑之心已非一日”,再加上与吴三桂暗通款曲,有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之感,又觉吴三桂造反后形势大好,遂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十五日也起兵反清。

但是,说是三藩反清,其实就是吴三桂一方在全程发力,另外俩完全就是在帮倒忙啊!尚之信以前说过,就不提了。就耿精忠来说,这位三代王本人的谋略和其军事实力实在是不怎么样。康熙帝对他的评价倒是恰如其分,就是“庸懦无能,痴愚寡识”。

耿精忠

首先,他在时机选择上就有问题,如果他和吴三桂几乎同时反清,显然对清廷形成的压力更大。据《闽中纪略》所载,耿精忠的造反准备是早就开始了,而吴三桂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初反清,他迟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才起兵。显而易见,存在着坐山观虎斗的想法,就是说一开始吴三桂就单打独斗了4个月,而就在这4个月之间,清廷不断调集军队派往荆、襄流域。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在耿精忠还未造反的康熙十三年(1674年)正月,清廷至少有四批军队到达荆州、襄阳、郧阳等地构筑荆、襄防线,有效阻止了吴三桂的北上和东进,若耿精忠哪怕在正月起兵,至少也能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耿精忠迟至三月起兵显然就错过了反清的最佳时机。

而且,其部确实战斗力不足,至少比吴三桂差了很多,一开始确实打了清廷一个措手不及,由于清廷对耿精忠谋叛准备不足,让耿部不仅占领全闽,还攻占了台州、温州、处州三府以及衢州的常山、开化、江山三县以及江西的广信、建昌、饶州、抚州等地。《四王合传·耿仲明》记载:“时承平日久,民不知兵,一闻精忠兵至,守者或降或遁,故所向皆捷。”

但是,当清廷缓过神来之后,耿精忠部就显示仅仅只可自守的颓势。清军于当年七月份开始发动反攻,连败耿部在浙江的主力部队。十二月,清军都统巴雅尔、副都统马哈达,击败徐尚潮5万人马,斩杀2万余,首次大规模战役告捷。康熙十四年(1675年),再次击败徐尚潮,收复处州。而贝子傅喇塔也连败曾养性部,曾部在连败之下,居然再也不和清军出城交战,只能固守温州。

相对于吴三桂的连占六省“气吞万里如虎”,这耿部战斗力也太差了,而江西方面也毫无进展,通过江西与吴三桂合兵的计划成了泡影,要不是吴三桂、王辅臣牵制了清廷大部分兵力,恐怕耿精忠死的更快。

郑经

而耿精忠自己搞的一系列操作,更给自己的迅速降清埋下了伏笔,话说耿精忠反清后,深恐自己的实力不足,于是就联络了在台湾的郑氏集团的郑经前来助兵,而郑经对这件事也非常重视,决定全力帮助耿精忠。但是,耿精忠刚开始实在打得太顺了,所谓“乃不一月而全闽降附,浙之温处、江右之广信、粤之潮州亦相继纳款”,就对请郑经过来这事很后悔,毕竟这要是郑经来分他的战果也是很难受的事。

还有据其派往郑军的使者黄镛说:“海上舟不满百,兵不满万。”耿精忠对郑经一方更加不屑一顾,史称“精忠始轻之”。于是乎,就毁约,“即通行各沿海边界,照前例禁,寸板不许下海,绝郑经往来。”

郑经哪里能咽下这口气,干脆就地攻打耿精忠部,一火并,把耿精忠部打的节节败退,连续攻下了漳州、泉州、厦门、金门。耿精忠这时和清军激战正酣,后院又被郑经放了一把大火,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局面,被迫将江西的军队撤回,而这个战机被清廷敏锐地察觉,康熙皇帝遂对耿部发动了更强的攻势。《清圣祖实录》有云:“耿精忠撤建昌诸贼,其为海寇所逼无疑,我兵宜乘机前进,其令大将军杰书,将军贝子傅喇塔、赖塔,总督李之芳等,速剿闽寇,酌量招抚,勿坐失事机。”

清军加强攻势,八月入闽,连战获胜九月底进抵延平(今南平市),福州已经遥遥在望,耿精忠被两面夹攻,无力再战,不得已接受清军招抚,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率文武群臣开城投降。而耿精忠是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被康熙皇帝以谋反罪名磔杀的。

尚之信

其实,说句实话清廷磔杀耿精忠与尚之信有点不一样,尚之信在投降后,首鼠两端,确实有可杀之理,但清廷杀耿精忠确实有过河拆桥的味道,因为耿精忠在归降之后,还是比较卖力的,清军之所以能顺利收复漳、泉等地,也与耿精忠奋勇作战有关。

至于后面的谋反罪名,很可能真的是被罗织了,如果真要重新谋反,耿精忠完全没必要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四月,疏请陛见并移交兵权。所以耿精忠的死亡命运在他举起反旗的一刹那已经决定了,不管怎么表现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是清廷的平叛战争没结束,才留他一条性命以稳定人心。一旦平叛战争结束,他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自然就成了清除对象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耿仲明,吴三桂,康熙,耿部,清军,郑经,江西,三藩之乱,清廷,起兵,知识科普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耿仲明,吴三桂,康熙,耿部,清军,郑经,江西,三藩之乱,清廷,起兵,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耿仲明,吴三桂,康熙,耿部,清军,郑经,江西,三藩之乱,清廷,起兵,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