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清朝妃子走路时,为何要宫女扶着胳膊?有哪些说法?

清朝妃子走路时,为何要宫女扶着胳膊?有哪些说法?

《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清宫剧里,时常出现妃子走路宫女扶着胳膊的场景。为何如此?往脚下看就知道了。

清朝妃子穿的可不是普通的绣花鞋,而是旗鞋,又叫“高底鞋”,俗称“花盆底”。这种鞋和现代高跟鞋有相似之处,通常以木为底,鞋底一般高5至15厘米,上细下宽、前平后圆,或呈马蹄状。

也不只是宫里的娘娘们这么穿,满清贵族小姐十三四岁之后,额娘就要为她准备花盆底,慢慢在家练习,直至熟练掌握穿花盆底的技巧。但也不是随时穿,如果不出门做客或见客人,日常家居也还是穿软底绣花鞋。

如果某位娘娘对自己的身高不是很满意,鞋底还可达到14至16厘米,甚至25厘米。本来身高150,穿上花盆底足有175了。皇帝要是个子矮一点,见了她得抬头仰视。不过应该也没有这么彪的娘娘。

鞋子的木跟镶装在鞋底中间,用白细布包裹,也有外裱白绫或涂白粉,俗称“粉底”。旗鞋的面料为绸缎,上面绣各种自己喜欢的图案,以五彩祥云居多。可能从古至今的女孩子都有一个小仙女的梦吧。

根据各人审美的不同,对花盆底的设计也不同。喜爱奢华的,常用刺绣或串珠点缀粉底;喜爱素雅的,也许只是在包裹粉底的细布上绣清雅的事物;喜爱飘逸的,可以在鞋尖处装饰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及地面,走路带风。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特意制作的木跟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木跟没破,便拆下来换到别的鞋子上用。

穿上花盆底,走起路来抬头挺胸,摇曳生姿、风情万种。但有个问题,不好走路,如果路不平稳,没人扶着极容易摔跤,也走不了远路。因而娘娘们身边总跟着一个或数个搀扶的宫女,这可不只是显示身份,也有实用价值。

贵族小姐或夫人们同样如此,到哪儿都得有人搀扶,想走快点也是不行的,只能不紧不慢的甩着帕子,气度也就出来了。

花盆底是怎么来的呢?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是满族妇女未进关时热爱劳动,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为防虫蛇叮咬和脚底打滑,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做工日益精巧,后发展为花盆底鞋。

二是传说中满族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制作了厚厚的木鞋底。

三是满族妇女爱穿旗袍,但个子高的人穿旗袍更漂亮,故发明了花盆底以增其高。

个人认为第三种说法更有可能,纯粹是为了爱美,就跟现代女孩子穿高跟鞋一样的道理,除了漂亮没啥实际功能。

码字不易,劳动您的小手手,关注点赞,人生灿烂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漂亮,花盆,妃子,胳膊,鞋子,鞋底,小姐,木跟镶,娘娘,贵族,观点评论,满族,花盆,旗鞋,鞋底,木跟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漂亮,花盆,妃子,胳膊,鞋子,鞋底,小姐,木跟镶,娘娘,贵族,观点评论,满族,花盆,旗鞋,鞋底,木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漂亮,花盆,妃子,胳膊,鞋子,鞋底,小姐,木跟镶,娘娘,贵族,观点评论,满族,花盆,旗鞋,鞋底,木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