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最早的投降的虽是耿精忠,他于1676年十月投降,但最快投降的却不是他,而是平南王尚可喜。尚可喜于1676年二月二十一日反清,但同年十二月初九就再次降清,不足一年的时间。
耿精忠,清初三藩之一,其祖父耿仲明曾为明将,后叛明降清,被清封为怀顺王,顺治六年因镇压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有功,清廷改封靖南王,与吴三桂、尚可喜合称清初三藩。1671年,耿精忠继承靖南王爵位,镇守福建。1673年,康熙下诏撤“三藩”,耿精忠反,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与吴三桂合击清军。但耿精忠起兵不到三年的时间,他就无奈地再次降清,成为三藩最早降清的藩王。
而耿精忠之所以会成为第一个降清的藩王,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内部不稳。耿精忠麾下并无太多真正忠诚于他的将领,他的势力大多都是利用封官晋爵、金银财宝拉拢来的,说白了都是一些势利之徒,无利不起早的人。而后来,他的亲信徐文焕等人悉数被清廷用官职、爵位、金钱收买就可窥知一二,想想连最亲信的人都能被收买,更何况是其他将领呢?
第二、腹背受敌。耿精忠与吴三桂最大的区别在于,他的大本营福建不但要面临着清军的猛烈进攻,还要经常面临着台湾郑经势力的进攻。当时郑经受邀一起进攻清军的时候,他向耿精忠提出希望能把漳州、泉州交给他镇守,可是此时耿精忠因已经彻底占据福建,他觉得郑经已经没有利用价值,所以就拒绝郑经的要求。被拒绝后的郑经自然是恼怒不已,他就自己率军攻占了耿精忠占领的海澄、同安两地。耿精忠在听闻此事后,则以断绝和郑经贸易作为报复,如此双方开始交恶,互相攻伐不断。
之后耿精忠在正面对抗清军的时候,他的后方因郑经的关系,可是相继起火,泉州、漳州、潮州等地陆续为郑经所得,于是为了夺回这些地盘,耿精忠只得对郑经用兵,如此耿精忠兵力本来就薄弱,军费更是匮乏,焉能支撑得住两线作战呢?
第三、丧失民心。初,耿精忠借着“复明”,令官民剪辫留发,衣服巾帽悉依明制的幌子可是收买了大量忠于明朝百姓的心,在他们的帮助下,耿精忠初期可谓是势如破竹,无人可挡。可是到后期,耿精忠的军队是烧杀抢夺,无恶不作,一占领一个城池,他们最先做的就是抢夺百姓手中的财富,如此做法自然让天下百姓寒了心,而没有了百姓的支持,耿精忠军队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第四、大本营被占。1676年八月,清军进取江山,破仙霞关,入福建取浦城、建宁,克延平,抵水口,自此耿精忠的大本营福建大门被打开,清军主力部队悉数涌入福建。耿精忠的大本营福建不到数月,大部疆土悉数被清军所占,耿精忠已无力回天。
第五、与盟友矛盾重重。自1674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后,耿精忠与吴三桂的矛盾就日趋明朗化,毕竟他们二人造反都是各有所图的,都有做皇帝的心思,此时吴三桂称帝,置于耿精忠于何地呢?如此,吴三桂与耿精忠的矛盾越来越深,双方的军队也是摩擦不断,如此离心离德的盟友,焉能叫盟友呢?而随着吴三桂、耿精忠军队的离心离德,清军也就有了机会将他们逐一击破。
如此,基于以上五点原因,在丧失民心,内部又不稳定,与盟友又是矛盾重重,且又腹背受敌,耿精忠焉能不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