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斌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理学家,他一生为官清廉,凡事事必躬亲。对于治国理政方面,为执政者提供了相当多的建议。康熙称赞他操守廉洁,雍正评价他清德可见。
汤斌去世后,清廷赐予他谥号“文正”。作为享有此“文正”谥号的臣子,汤斌还配享孔庙。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着如何更好为官,执政建议中,他一直将廉政放在首位。
一、事必躬亲
汤斌小的时候,曾经听过王慕祥讲《小学》。自此之后,汤斌十分注重践行礼节,这让王慕祥很吃惊。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会将礼节内容当作考试科目背诵,还从未有一人当作信条,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直到不惑之年时,汤斌向理学大家孙奇逢学习理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学思想。和单独支持程朱和陆王的理学思想不同,汤斌兼具二者合理之处,形成了适合在清朝推广的理学。
无论何时何地,汤斌始终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虽然在清朝官场沉浸多年,他依旧不改清廉本质。汤斌不谋私利,只专注做事,俨然清廷前朝的一股清流。
汤斌一生为官治学,二十六岁的时候,中了进士。直至五十二岁的时候,任翰林院侍讲,晚年任吏部尚书管詹事府事,辅导太子学习,康熙帝和胤礽都曾是汤斌的学生。
汤斌的为官之道,除了清廉为政,还崇尚爱民如子。他将“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常检视自己是否有失察行为。为了时常提醒自己注意言行,他还把“正己率属”写在最显眼的地方。
汤斌一生都在践行廉政勤政,在他看来,如果长官不洁,那么下属必贪无疑。每到一处为官,汤斌必先给下属开会。反复告诫他们,自己不会向他们索求钱财,所以他们也不许向他人索求。
通过汤斌廉政的管理,很多地方的风气迅速转变。汤斌去江苏上任之前,当地官员经常私下索取。汤斌到任之后,从上到下的官员,有了相当大的改变。从前以权谋私的事情,再也没出现。
二、廉洁爱民
很多人认为,清廉为政与民生无关。其实,廉政勤政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民生,促发展。尤其是社会风气,与当地政治风气有相当大的关系。如果当地的官员罔顾是非,长久之后风气必定浑浊。
如果社会风气衰败,那么当地的官员一定十有九贪。对于这个问题,汤斌也是了然于心。他为官期间,十分注意对民生和风俗的调节和改善。
为了改善当地的社会环境,汤斌首先倡导合理诉讼。避免当地集中形成滥讼的情况,毕竟一些吵架等芝麻大小的事情,并不需要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除了杜绝影响社会风俗的一些行为,汤斌还极力制止赌博行为。古时候,赌博的行为还是比较常见的。汤斌认为,如果不及时惩治这种行为,时间长了,会对当地民风产生较大影响。
汤斌的判断相当准确,为了治理赌博行为,汤斌制定了一套惩戒措施。凡是参与赌博的百姓,都要被严惩。一方面,严厉的刑罚是为了制止行为,另一方面,惩戒的目的也是为了警示他人。
为了让百姓们更好地安居乐业,汤斌还极力劝解人们务本。比如,汤斌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在他看来,农业是一切之根本。只有农业发展好了,才会促进其他产业良性发展。
汤斌还会和下属下乡访问,了解农业措施是否真正执行下去了。针对一些国家产业,汤斌还会施行减税政策。尤其到了灾患之年,除了组织当地全力救灾,还会对百姓施以救济。
三、三汤巡抚
汤斌一生清廉为政,深受百姓们的爱戴。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百姓还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三汤巡抚”。为官清廉如豆腐汤,除弊去害如黄连汤,为民提气如人参汤。
康熙二十三年,汤斌任江苏巡抚。平日里家人的穿着极为简朴,粗布衣服搭配简单的蔬菜,就是他们一天的生活。有一次,汤斌的儿子实在馋得不行了,背着汤斌买了一只鸡。
不过,儿子的行为还是被汤斌发现了,他命儿子长跪院中,狠狠地将他训斥了一番。汤斌认为如果读书人没嚼过菜根,日后也定成不了大事。
汤斌每到一处为官,不久之后,当地的百姓们都知道汤斌生活清廉,甚至有些清苦了。平日里,汤斌不食鱼肉等荤腥,只买些青菜和豆腐搭配餐食。
有时候,他还会采些野菜改善伙食。无论怎么搭配,汤斌每日必定会吃豆腐。有时候甚至一天三餐,都以豆腐为食,这也是他被称作“三汤”巡抚中一汤的由来,
后来,汤斌被调任回京。冬天的京城异常寒冷,汤斌却只有一张旧羊皮袄御寒。当地无论认不认识他的人,都知道有一位羊皮袄尚书。其实,汤斌不仅自己自律清廉,家里人也跟着一起。
夏天到了,汤斌家人出门的时候,所有人都能看见他们身上的衣服都是补丁套补丁。好多衣服都不知道缝过多少遍了,百姓们十分敬佩他们一家。有时候还看他们日子这么苦,还会禁不住为他们流泪。
汤斌去世后,京城的百姓们无不悲痛。很多百姓都自发地穿上孝服,最后送汤斌一程。乾隆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汤斌追赠谥号。清朝268年里,得到“文正”谥号有八人,又配享孔庙的,只有汤斌一人。
四、总结
汤斌是清朝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为官多年,可家里主要财产只有一部书《二十一史》。康熙二十六年,汤斌病逝,享年61岁。很多人前去吊唁,汤斌躺在床板上,身上只有一件旧袄和一条布裤。
家里上上下下只有八两俸银,实在没有余钱买棺材了。汤斌的朋友给他家人送来二十两银子,终于给他办完了身后事。这位被称作“三汤”巡抚的汤斌,才真正配得上乾隆帝追封的“文正”谥号。
汤斌是百姓眼中的“汤青天”,每到一处为官,当地的风气和民风都会改善。这是汤斌为官的高明之处,也是百姓们爱戴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