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七日明英宗朱祁镇驾崩,经历了三次劝进之后,皇太子朱见深于正月二十二日正式即位,是为明宪宗。
宪宗登基不到七天,就在内阁和内廷的双重压力之下迫不得已挥泪斩马谡,亲自处理了东宫旧臣王纶及一批文武官员。"王纶案"是这位少年天子所接受到的第一次考验,而在今后的岁月中,这样的考验还有很多。
王纶其人
王纶是皇太子东宫典玺局的局丞,从五品内官。和皇宫一样,东宫也有太监服侍,他们的管理机构称为东宫六局。根据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九月重新更定的东宫六局职秩,其名称和品级如下:
其东宫典玺、典药、典膳、典服、典兵、典乘六局各设局郎一人,秩正五品。局丞二人,秩从五品。惟典玺局增设纪事奉御,秩正六品。典玺局:掌玺宝翰墨诸事。(《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一》)
从中可以看出在东宫六局之中,典玺局的地位最高。《明宪宗实录》对王纶的评价是"事上于东宫,事多专擅",可见其作为典玺局的局丞,是皇太子朱见深面前比较得宠的人物。当时的翰林侍读学士钱溥,就非常看好王纶前途。为了实现自己入阁的理想,钱溥觉得有必要提前站队,以待太子登基之后能够鱼跃龙门。
宪宗行乐图
钱溥是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进士,曾经奉旨在内书馆教书。内书馆是专门针对宦官的教育机构,在宣德年间由明宣宗朱瞻基下旨建立,并指派外廷教官到内书馆中教育宦官。巧的是,王纶就是钱溥当年的学生。
但是一来此事年代久远,二来钱溥也无法直接和王纶取得联系,因此他想起了与他关系良好的尚宝司丞朱奎。朱奎当年在内书馆中陪读,和王纶关系非常好,是作为中间人的最佳人选。
对于钱溥通过朱奎抛过来的橄榄枝,王纶心领神会。因此在英宗"大渐"的时候,王纶和朱奎一起到钱溥家中拜访,双方就同盟一事取得了一致意见(大渐特指皇帝病危)。
纶因偕奎造溥家,执弟子礼坐溥上,坐饮至晡而去。(《明宪宗实录卷一》)
祸起隔壁
但是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钱溥和王纶之间的眉来眼去,很快就被钱溥的邻居陈文给发现了。陈文是正统元年的进士,景泰年间做过云南右布政使,官声很好。英宗复辟之后将其召为皇太子东宫官属,此后于天顺七年升任礼部右侍郎兼学士,入内阁。
陈文家就在钱溥家隔壁,平时两家人家经常走动。每当钱溥家有人来访,必然会邀请陈文过来一起喝酒。但这次王纶的来访,钱溥却一反常态,并没有邀请陈文过去。时当皇帝病重的敏感时刻,陈文立刻派家人悄悄混进钱家,结果让他听到了以下的对话。
纶言:"帝不豫,东宫纳妃,如何?"溥谓:"当奉遗诏行事。"(《明史卷一百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
当时太子妃的人选有三个,吴氏(即宪宗原配皇后)、王氏(即宪宗继后)和柏氏(即宪宗贤妃),英宗的皇后钱氏和太子的生母周贵妃对此则各有各的意向。而陈文则敏锐地感觉到钱溥和王纶二人可能会对遗诏下手,不但借此左右未来皇后的人选,甚至是内阁的组成。陈文是个睚眦必报的人,他不能容忍钱溥对自己地位的挑战。
内阁首辅李贤
正月十七日英宗驾崩,按惯例遗诏当由当时的内阁首辅李贤草拟。就在李贤准备据笔草诏之时,一旁的陈文却突然一把夺过他的笔,并且语出惊人:"无庸,已有草者。"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李贤立刻逼问陈文是怎么回事。陈文爆料钱溥和王纶私下密谋让钱溥入内阁顶替李贤,随即称朱奎以晋州知州邹和给王纶之信名义拿进宫的那封文书,就是钱溥草拟的遗诏。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宁可信其有,何况王纶嚣张专权,钱溥野心勃勃,若不尽早铲除他们,将来必为后患。但是王纶毕竟是东宫红人,该如何扳倒他呢?
联合逼宫
对于李贤这样的政坛老手来说,搞掉钱溥难度不大,但是扳倒王纶就需要费些心思。通过盘查钱溥的社会关系,发现他和太子侍讲刘珝之间关系不佳。刘珝有一个好友春坊赞善(太子属官)牛纶,而牛纶是明英宗身边最有权势的太监牛玉的侄子。英宗驾崩,新帝继位,原来的宫中老人也是人人自危,生怕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牛玉对于咄咄逼人的王纶同样不感冒,现在内阁派人传信,双方自然一拍即合。
紫禁城
正月的时候天气寒冷,王纶也是自己作死,在明英宗大殓之时,竟然在衰服外面批了一件貂裘,结果被宪宗亲眼撞见。这样的行为自然是大不敬,但如果宪宗宽容的话,此事也能混的过去。但是宫中大小事情如何瞒得过牛玉的眼睛,他立刻抓住机会在宪宗面前数落王纶的过失,要求对其进行严惩。而内阁方面也恰到好处地把王纶勾结钱溥的消息捅到了御前。
宪宗虽然年轻,但这位从小就经历了无数苦难的少年天子,政治上是十分成熟的。对于内阁和宫中如此默契的配合,宪宗隐隐嗅到了一股联合逼宫的味道。牛玉是司礼监太监,怀远侯孙镗则是其姻家。要知道此时距离当年的曹吉祥之乱,也不过才过去了三年。
挥泪斩马谡,官场大洗牌
在自己根基未稳的情况下,宪宗立刻做出了决定,现阶段无论是内阁还是内廷,他一个都得罪不起。于是乎在正月二十九日,皇帝下旨将王纶降为内使,发南京闲住。涉案外臣钱溥降为顺德县知县(从五品降正七品),朱奎降为盐课副提举(正六品降从七品),邹和降为云南澜沧卫经历(从五品降从七品)。
除了这几位核心涉案人员,李贤、陈文等人还乘机打击了一批看不顺眼的官员。比如深受陈文厌恶的兵部右侍郎韩雍被降为浙江左参政,从正三品降为了从三品(韩雍可是日后平定大藤峡之乱的功臣,宪宗很清楚他的能力,可是现在属实无计可施)。顺天府尹王福、治中丘晟,通政司右参议都被贬官外调。南宁伯毛荣、都督马良谪调广西军前效力,都督冯宗、刘聚谪调广东军前效力。
锦衣卫
在文武官员的一片哀嚎之中,更大的地震却发生在锦衣卫。英宗朝的红人锦衣卫掌卫事、都指挥同知门达,连同他的心腹指挥同知郭英、陈纲,指挥佥事吕贵全部被调往贵州边卫带俸差操。
门达当年刺探官员隐私过错,把文官们给得罪了个遍,甚至还曾经威胁到内阁首辅李贤头上。现在英宗一死,文官们自然要找他秋后算账。门达被贬到贵州都匀卫之后,言官们不依不饶,继续对其发动连篇累牍的弹劾,最终迫使皇帝将其免职谪戍广西南丹卫,最后竟在当地不明不白而死。门达被贬之后,内阁将和他们关系良好的南京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佥事袁彬召回北京,重新接掌锦衣卫。
结语:通过"王纶案",当朝权贵们给宪宗好好上了一课,也让皇帝深刻领悟到大权在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来说,很快他的反击就将到来。而牛玉,则将是权力斗争的下一个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