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享太庙对于臣子来说是无上的光荣,能配享太庙者很多都是开国功臣,或者是立大功者。
以清朝为例,虽然清朝以满族人为尊,但在清朝的太庙中却有一位汉臣,那就是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张廷玉。
张廷玉之所以能够成为三朝元老,并且死后配享太庙,除了他自身的才能外,更离不开他的政治智慧。
作为官场“老油条”,张廷玉在低谷时不丧气,在高位时不浮躁,并且他异常会揣测圣意,也因此深得皇帝的信任。
然而,谁又能想到,如此圆滑的张廷玉也曾被康熙皇帝连降三级。
突然的降级换到哪个官员身上都令人难以接受,但张廷玉在当时却并无一点伤心之色,反而面露喜色。
回家后他还笑着对儿子说了8个字,后来这八个字也都成为了现实。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康熙朝崭露头角
张廷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其父张英任礼部尚书,并担任了当时张廷玉会试的主考官,但也恰恰因为张英是主考官,张廷玉不得不回避当年的考试,白白在家蹉跎了三年。
三年后,也就是康熙三十九年,张廷玉参加会试并考中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真正开始了他的官场之路。
入朝不久,张廷玉便凭借其才能入职南书房,成为了高层秘书。同时,张廷玉的第一次考验也悄然到来,这一次的考验与其日后的政治生涯密切相关。
康熙四十三年,康熙帝召张廷玉到畅春园,询问其父亲张英致仕退休后在家中的情况。张廷玉回答得不卑不亢,既表示了亲近,但又保持本分。
突然康熙帝话锋一转,转而考较其才能,命张廷玉赋诗。张廷玉当场便作七言律诗两首,颇得康熙皇帝赞许。紧接着康熙帝又询问了张廷玉许多问题,张廷玉也都对答如流,深得康熙皇帝的赞赏。
经过这次谈话,张廷玉才真正地走到了康熙皇帝的眼前,在官场站住了脚。
此后的时间中,张廷玉一直担任康熙的贴身秘书,深得康熙皇帝的器重。从翰林院庶吉士开始,张廷玉凭借其自身的才能以及谨慎的态度,一路顺风顺水,在短短的十几年中便做到了刑部右侍郎的职位,可谓是深得宠幸。
然而,就在众人都以为张廷玉日后一定能够官至宰相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在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康熙帝临终之际,皇帝突然下旨,将张廷玉连贬三级。
这一道突然的圣旨令众人疑惑不解,同时接到这样降级的圣旨不只是张廷玉一人,也有几位官员同样被降级,但俱都是愁云惨淡,感到前途无望。
张廷玉却与众人不同,他面色不变,甚至回到家中还露出喜色。面对其儿子的询问,张廷玉仅给出了八个字,即“为父须待新君赐恩。”
雍正朝再起,位极人臣
“为父须待新君赐恩”,这短短的八个字却透漏出了张廷玉非同一般的政治智慧。
康熙帝病卧在床的时候,深知自己时日无多,所以不得不为其继任者铺路,留下可以重用的人才,张廷玉就是被康熙皇帝选中的人之一。
康熙皇帝为了让其继任者能够安心提拔人才,所以才对张廷玉几人降职,以期望日后其子孙能够重用这些人,对其下旨晋升,从而笼络人心。
张廷玉因深知帝心,所以才在接到圣旨时不悲反喜。
果然,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皇四子胤禛继承大统,改年号为“雍正”,并下旨重新启用张廷玉。
雍正元年,张廷玉复职南书房,与朱轼等人同为诸皇子师傅。同年的四月份,出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同年十月,张廷玉更是出任四朝国史总裁官。
至此,当年不明白张廷玉为何在被贬职后仍不露声色的众人,终于明白了张廷玉当时的为何做此反应,也理解了康熙帝当时的用意,同时也对张廷玉更加敬佩。
雍正一朝,张廷玉历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首席军机大臣等职,深受雍正帝的敬重,真正做到了位极人臣。并且雍正帝临终之前,专门留下圣旨,特别允许张廷玉在死后可以配享太庙。
一代名臣终落幕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康熙、雍正两朝风生水起的张廷玉却在乾隆朝异常坎坷,多次遭受到乾隆的打压,最后郁郁而终。
雍正临终之际曾命张廷玉辅佐乾隆,乾隆即位初也对这位三朝老臣非常敬重。甚至每次出巡之时,都留下张廷玉在京城中总理事务,并命其担任皇子师傅,编撰重要典籍。
但大清毕竟是满族人的王朝,张廷玉作为汉人,位高权重,其身后依附众多汉人臣子,终引起满族臣子的不满。
当时的满洲镶蓝旗人鄂尔泰与张廷玉同为军机大臣,但两人的关系并不好,甚至可以说势同水火。两人分别代表了满汉两族的利益,互不相让,最终在朝中形成了“满则思依附鄂尔泰,汉则思依附张廷玉”的局面,两族的矛盾异常激化。
这一情况也理所应当地引起了乾隆帝的重视,面对此时的满汉矛盾,使得乾隆对张廷玉十分不满,最终为清理朝堂而下决心打压张廷玉。
从乾隆七年开始,皇帝便逐步撤去张廷玉的爵位、官位等,打压张廷玉及其背后的势力,最终使得张廷玉多次上奏请辞。
直至乾隆十五年,张廷玉再次请求归乡,乾隆帝才应允,并借故免去其配享太庙的资格。
乾隆二十年,张廷玉在家里郁郁而终,而乾隆帝最终也决定留存这个三朝老臣最后的体面,仍允其配享太庙。至此,张廷玉终于结束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总结
在清朝,作为一名汉人,张廷玉能够在死后配享太庙是极为不容易的。究其原因,除了张廷玉自身的才能外,便是他独特的政治智慧了。
张廷玉能够在多次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并且深得康熙、雍正的重用,是因为其懂得官场险恶,祸从口出。
为官多年,张廷玉从不在私下讨论皇帝,并且爱护自身的枝叶,不结党营私。
但树大招风,张廷玉在乾隆朝虽不主动结党,可作为三朝老臣,张廷玉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当时汉人臣子的代表,身陷满汉矛盾漩涡之中,无法脱身,最终也因此被乾隆帝针对打压,郁郁而终。张廷玉晚年就像有句话说的一样,“人在官场,从来都是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