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许多人为了革命和国家的出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身体好像天然就流淌的为人民奉献的热血,《红岩》中有名的烈士江姐为了完成组织的任务面对敌人的折磨更是不卑不亢,她临终前唯一的心愿依旧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还能继续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生。
这样的革命烈士让人怎么能不感动?但是江姐的儿子却没有完成她的意愿为祖国奉献力量,反而却在美国定居并成为了马里兰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终身教授,他为何选择在美国定居呢?
大家先别对江姐的儿子彭云妄下定论,仔细阅读文章之后就能得到彭云为何没有报效祖国的原因。
我们先说说彭云的母亲江姐,江姐本名江竹筠,她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进行追认的烈士,她的故事如同教科书一般印在了每个革命者的心中。
1920年,江竹筠出生于四川一个普通的家庭,上初中时她深受文学感染励志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她带着这样的革命信仰于1939年加入了组织。入党后她极其聪明的利用学生身份保护自己的党员身份,在学校里很好的完成了地下党的联络工作。
1943年她从学校毕业,由于其多年的优异表现被组织任命为重庆市第一委员秘书的工作,这对一个年仅二十三岁的女孩来说绝对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任务,就这样她奔走在第一线。
那时候的重庆第一委员是彭咏梧,他十分照顾这个女同志,这个女同志也让他看见了一个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坚韧,于是二人在工作间隙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最终于1945年向组织申请结婚,组织认为这可以极好的掩护二人便同意了这个请求。
随后二人在重庆建立了一个小家庭,本来其乐融融的新家庭在江竹筠生下孩子后不久就遭遇变故。彭咏梧接到组织前去武汉动员学生的任务,这种任务本是最普通也是最安全的任务,但他命有此劫,谁能想到国民党对这次事件重视程度超乎想象。
国民党不仅抓捕了大多数学生和工人,更是查出了彭咏梧的身份,可能国民党自己都很纳闷为何共产党的地委级别书记会参与这样的示威之中,但是他们经过一番审讯也没有从彭咏梧身上套出一点信息,于是就将他斩首示众。
同年江竹筠也被军统通过蛛丝马迹所逮捕,她和丈夫一样死守牙关、宁死不屈。她对自己的结局早有预料,所以极有先见之明的将孩子彭云送给了丈夫前妻赡养,并附上一张由自己鲜血刻下的血书:云儿无需娇生惯养,只希望他以建设新中国为志向,为了共产党事业奋斗到底。
彭咏梧前妻谭正伦十分感动二人对革命的奉献,于是一人含辛茹苦地将彭云养大,彭云年幼时并不知道自己亲生父母的故事,他只是十分感激养母的恩情,他坚信努力学习终会改变自己和谭正伦的命运。
时间转瞬即逝就到了1977年,彭云终于迎来了高考,他在这次考试中发挥十分稳定,最终以极高的成绩进入了北京科学院,他深陷对学习的热爱之中一时被导师看好,于是导师将院中唯一的赴美留学名额留给他。
就这样他离开了生他养他的中国前往美国留学,他在美国学习期间经常给祖国的谭正伦和导师写信告知他的近况,他表示自己十分想回到国家但是又很犹豫需要继续在美国深造,一番思考最终决定想自己做出成绩之后立马回国。
1987年中科院陷入了一个关于计算机领域的难题,此时思乡情切的彭云抛下了美国的一切荣誉、地位,立马赶回中科院进行工作,在他的帮助下中科院成功攻克了这个难题。但此时的彭云由于违反美国政策被美方召集回美国,之后美国政府再以终身教授这个名义将他控制在美国。
所以彭云在美国的定居并非是自己所愿,他身不由己的只能在国外对国家隔海相望,但是他骨子流淌的烈士的热血一刻都不曾磨灭,他将信仰和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的儿子彭壮壮身上。
他从小教育彭壮壮长大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然后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回祖国建设家乡,彭壮壮十分争气考入哈佛大学,毕业后他立马赶回国家参与工作,对于这样的高材生国家自然是开出了极高的条件,但是彭壮壮丝毫不在乎那些身外之物,他告诉大家:“我带着父亲那个尚未完成的奶奶的遗愿回到祖国,我要为建设新中国奉献我的全部身心。”
烈士不死,烈士的灵魂化作血液在家族的身体中流淌;烈士不死,烈士的灵魂化作精神刻在新时代下的年轻人心中;烈士不死,烈士的灵魂作为赞歌响彻在每一个革命家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