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报效国家的梦想,1854年11月,26岁的容闳以优异的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谢绝了美国友人的挽留,经过3个多月的海上颠簸,终于回到了阔别七年的祖国。可是,他看到的却是一个充满战乱、贫困,满目疮痍的国家。
1850-1860年代的清朝老照片
在学习西方文明的过程中,容闳直观感受到西方的文明秩序与清政府昏庸腐败之间的鲜明对比,逐渐树立了教育救国的理想,容闳在回忆性自传《西学东渐记》中写道:“我决定使中国的下一辈人享受与我同样的教育。如此,通过西方教育,中国将得以复兴,变成一个开明、富强的国家。”这也成为了容闳毕生的追求。
耶鲁大学毕业生在当时的美国往往被视为社会的领袖人物,但容闳回国后的最初几年却遭到了普遍的冷遇。这是因为当年只有“科举”才能进入体制内,容闳是美国名校毕业的“海龟”,可是当地官僚士绅根本不知道这种洋文凭、洋学问的价值所在。几经周转,容闳才在海关翻译处谋得一职。海关工作轻松,薪水极高,然而时隔不久他又坚决辞职,离开了收入丰厚的海关。
1850-1860年代的清朝老照片
出于对现实的不满,容闳此后三番五次地更换过工作,对于那些年的作为,容闳后来评价说:“也许我这个人太富于幻想,不切实际,或是太高傲难以发迹。”此时太平天国正席卷全国,各地烽烟四起,民不聊生。每天所见的种种惨状,都时时缠绕在容闳脑中,使他食不下咽,寝不安枕,心中开始期盼太平天国能够带来一片新的天地。
1860年底,在两位传教士的引荐下,容闳来到了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容闳在自述中说,“此行的目的,是要去观察一下太平军是什么性质,看看他们能否建立一个新政府以取代满洲朝廷。”
洪仁玕画像
在天京,容闳见到了干王洪仁玕,并向他提出了有关改革军队、创办西式学校等7条主张,但最后得到的答复,却是刻有自己名字的官印和天国“义”字四等爵的委任书,容闳感到非常失望。
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考察,容闳对于太平天国的好感渐渐消磨殆尽,从太平军将领的行为、品格及政策来推断,容闳不仅觉得太平天国和自己的理想相去甚远,而且很怀疑他们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于是,容闳离开了天京。
容闳
当他确信太平军既不能改革中国,也不能使中国复兴时,容闳暂时放下了自己教育的理想,开始从事茶叶贸易。
明天请继续关注:从事茶叶贸易,生意如日中天,容闳却为何突然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