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子之身,成就千古帝业。”这句话完美的体现出,一代女皇武则天的霸气,而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我们都知道,战斗民族是俄罗斯的代表名词,现任总统普京也是全球公认的硬汉。那你知道这位硬汉的偶像是谁吗?那就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称为大帝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提起她,我们首先会想起她的风流韵事,身边情人无数,发动政变夺取王位。但就是这样一位女皇,对外发动九次战争,将大半个欧洲收入麾下,甚至还制定了针对中国的远东政策,一举带领俄国走向辉煌的时代。那么,这位女皇是如何横扫大半个欧洲的?在这九次对外战争中,俄国的胜败是怎样的呢?所谓的远东政策又是指什么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述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九次对外战争,看她是如何疯狂扩充俄国版图的。
影视剧中的叶卡捷琳娜二世
“倘若我能活到200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这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理想。纵观世界历史,能够将整个欧洲地区纳入麾下的几乎没有,能够将大半个欧洲地区纳入麾下的也少之又少,而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是其中之一。在她执政的35年里,俄国达到了巅峰时刻。甚至可以说十八世纪后半期的俄国,就是她个人的历史活动舞台。在她的统治下,俄国跨进了世界列强的行列,被称作“欧洲宪兵”。
俄国成为“欧洲宪兵”
众所周知,要想让一个国家强大起来,就要努力发展经济建设,但要想一个国家不惧外来势力的威胁,就要大力发展军事,而要想成为世界霸主,就要开辟新世界,说白了就是要展开对外战争。为了能够成就世界强国的梦想,叶卡捷琳娜二世展开了九次对外战争。那么,这九次战争都是与谁作战的呢?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九次对外战争中,有六次就是针对欧洲地区的,她先后与奥斯曼帝国、瑞典以及波兰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让俄国踏上了征服欧洲的道路。
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
首先就是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奥斯曼帝国,因它是由土耳其人一手建立的,所以也被称为土耳其帝国。巅峰时期的奥斯曼帝国,领土范围极其广阔,北起克里米亚、匈牙利,东至伊拉克,南到苏丹,西抵摩洛哥,国土面积达到了550万平方公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却无法抵挡俄国侵略的脚步。
黑海的地理位置
自古以来,俄国与奥斯曼帝国就因黑海的归属问题而频频发生战争。叶卡捷琳娜二世上台后,拿下黑海成为了她的首要目标,于是提出了蚕食土耳其帝国的想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她展现出了自己绝佳的外交能力,成立了反土联盟,开始孤立土耳其帝国。
俄国对奥斯曼帝国展开入侵
1768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与波兰、土耳其帝国相接壤的边境上开始积极活动,搅动风云,挑起事端。面对这样的局面,土耳其帝国深知俄国这是想要挑起战火,因此感到了深深的不安。为了能够获得战争主动权,土耳其帝国率先发起了对俄战争。经过六年的激烈交锋,俄国大获全胜,不仅得到了大额的战争赔款,还收获了黑海的两个重要军港。除此之外,还掌控了克里米亚半岛,打通了黑海的出海口,为接下来的扩张行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785年,俄国在黑海建立了自己的舰队,这一行为刺激了土耳其帝国,再加上在上一次的俄土战争中,土耳其帝国损失严重,颜面扫地。为了一洗前耻,土耳其帝国于1787年,再一次对俄国宣战。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英国败走欧洲
土耳其帝国的举动正中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下怀,因为她也想对土耳其帝国发动战争。毕竟这一时期的欧洲,正处于动荡不安中。英国在老美的独立战争中惨遭重创,法国也深陷国内纷争,而奥地利刚刚与俄国成为了同盟,因此,在这种国际背景下,正是俄国向外扩张的好时机。所以即便土耳其帝国不宣战,俄国也会发起战争。
然而想象总归是想象,现实是残酷的。经过四年的时间,土耳其帝国非但没有洗掉耻辱,反而雪上加霜,不仅赔偿了大额的资金,还丢失了格鲁吉亚这片土地,以至于让俄国掌握了整个黑海的控制权,为俄国的下一步侵略扩张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俄国与瑞典的战争
但你知道吗?在这次战争中,有一个国家竟然趁俄国与土耳其帝国开战期间,对俄国发动了偷袭行动。这个国家就是瑞典。而他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想要夺回波罗的海的控制权。
在18世纪初,还是波罗的海霸主的瑞典被俄国盯上,由此展开一次大规模的战役,结果瑞典不敌,失去了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原以为这次趁着俄国攻打土耳其帝国之际,可以拿回波罗的海的控制权,结果却成为了跳梁小丑。可以说,瑞典此次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让俄国再一次取得胜利,巩固了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地位。
俄国入侵波兰
众所周知,波兰与俄罗斯有着非常深厚的恩怨,而这份恩怨还得从叶卡捷琳娜二世说起。当初攻打土耳其帝国时,就引起了奥地利和普鲁士(现如今的德国)的不满,为了能够取得对土耳其战争的胜利,以及避免在外交上孤立,俄国提出了瓜分波兰的建议。自此波兰人民陷入了战争的泥潭中。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期间,俄国与奥普两国一共瓜分了三次波兰。每一次,都拿走了波兰的大片土地。在最后一次瓜分时,波兰人民兴起救国起义,奋力反抗。为了以绝后患,三国决定让波兰彻底消失在世界版图上。就这样,波兰在全球“隐身”了120多年。
波兰被三次瓜分
经过这六次战争,叶卡捷琳娜二世带领俄国走向巅峰时期,不仅让国土面积扩大了65万平方公里,还完成了彼得大帝的遗愿,那便是打通黑海出海口,因此她也被世人尊称为叶卡捷琳娜大帝。然而在欧洲战场上无往不利的俄国,却在追击一个小小的部落时,以失败告终,三次追击三次失败,甚至在最后出动五万兵马都没有将其拿下,成为了叶卡捷琳娜大帝一生最大的败绩,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土尔扈特部
这个让叶卡捷琳娜大帝,尝到失败滋味的部落就是土尔扈特部,他是我国蒙古族的一个古老部落。该部落有着深厚的历史,早在唐朝时期便有了相关的记载,在元朝时期,这个部落中的人还充任过成吉思汗的护卫。随着历史的变迁,土尔扈特部落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到了明末时期,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他们跋山涉水,一路越过哈萨克斯坦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了当时还未被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的草原上,进行安营扎寨,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王国。
众所周知,蒙古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骁勇善战、彪悍无比。因此土尔扈特部凭借自身的本领,在伏尔加河的下游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称王称霸。然而好景不长,土尔扈特部内部出现了极大的矛盾,渐渐呈现出分裂的趋势。
土尔扈特部迁徙之路
而在当时,伏尔加河的下游还有着俄罗斯人、哥萨克人,他们一直对土尔扈特部虎视眈眈。外有敌人,内有政乱,为了生存,土尔扈特部不得不选择投靠俄国,成为了俄国的附属国。那他们既然投靠了俄国,为何最后还遭到了俄国的三次追击呢?
这是因为土尔扈特部受到了俄国严重的压迫。而这种压迫首先来自于政治方面。自土尔扈特部投靠俄国后,俄国并没有放下戒心,他们开始介入土尔扈特部内政中,以达到架空土尔扈特王国的目的。1761年,也就是清王朝的乾隆时期,年仅十九岁的渥巴锡成为了王国之主,而他所面对的政治局面极为不利,当时的俄国扶持了一个可以与他分庭抗礼的势力,导致他处处受制,而俄国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步步蚕食土尔扈特。
渥巴锡
在经济上,为了遏制土尔扈特部的壮大,俄国让哥萨克人移往土尔扈特所在地,不断缩小他们的游牧地区,以此来限制他们经济的发展。在文化领域上,俄国开始改变土尔扈特的宗教信仰,向其传授西方宗教文化,如有不服者,就会遭到俄国的迫害。
在军事方面,俄国实行了所谓的人质制度,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土尔扈特人。与此同时,土尔扈特人的骁勇悍战,正好成为了俄国的一大助力。毕竟18世纪的俄国,正处于战争持续阶段,随着侵略战争的不断扩大,战争就越来越多,这也导致了俄国境内出现青壮年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他们需要土尔扈特的军队。就这样,土尔扈特人成为了俄国军队的前锋,久而久之,土尔扈特人便因战争变得越来越少。
土尔扈特“东归故土”
面对俄国的种种压迫,渥巴锡深知不能再这样下去,他们必须要寻找新的生存之路。1767年,渥巴锡召开了一次绝密会议,他提出了“东归故土”,换句话说就是要回到中国。毕竟他们当初是从中国走出去的,并且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他们都与清王朝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因此,面对压迫,他们选择回到故土。
1770年,渥巴锡再一次召开了秘密会议,这次他们终于下定决心要带领民众回到故土,并进行了庄严的宣誓,表示会脱离俄国。一年后,渥巴锡进行了一次总动员,表示如果他们再不进行反抗,再不离开俄国,整个部落就要灭亡了。这次的总动员,点燃了土尔扈特人隐藏在内心的反抗之火。为了能够顺利回到故土,渥巴锡一直对俄国严防死守,然而消息还是泄露了,不得已,他们只能提前行动。
土尔扈特东归之路
当时正值冬季,寒风冷冽,被白雪覆盖的伏尔加草原上突然传来了阵阵马蹄声,只见数万人出现在这片草原上。他们便是东归故土的土尔扈特大部队。而作为首领的渥巴锡率领着一万多士兵进行断后,他点燃了自己的宫殿,刹那间,火势蔓延到村落,土尔扈特人以这种方式,来表明自己同俄国决裂,回归故土的决心。
当土尔扈特东归故土的消息传到俄国时,叶卡捷琳娜大帝认为让土尔扈特人走出俄国边境,是自己的耻辱,也是整个俄罗斯帝国的耻辱。于是,她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前去拦截。
土尔扈特面临着俄国的追击
此时的土尔扈特人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前有哥萨克骑兵的围堵,后有俄军的不断追击。对此,渥巴锡派出了一部分军队进行开路,驱逐哥萨克骑兵,自己亲自率领两万士兵断后。这支由三万多户、十七多万人组成的大部队,仅用了八天左右的时间,便通过了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把追击的俄军甩在身后。然而当他们进入哥萨克草原后,哥萨克骑兵突然出现,并发动了袭击。这让土尔扈特人措手不及,以至于让九千多名士兵壮烈牺牲。
到了1771年的二月份,他们终于抵达了奥琴峡谷,这里是回到故土的必经之路,然而在峡口处却已经集结了大批的哥萨克骑兵。为了夺取该地,渥巴锡亲自组织了五队骆驼兵进行正面猛攻,同时还派出一支枪队包抄敌后,在这样的猛攻下,他们几乎全歼了哥萨克骑兵,为牺牲的同胞们报仇雪恨。
土尔扈特人东归遗址
当叶卡捷琳娜听到土尔扈特人击退追兵,一路向东驶去时,十分恼怒,于是她派出了五万追兵,兵分三路围剿土尔扈特。当土尔扈特抵达奥尔斯克要塞时,遭到了五千俄军和巴什基尔军队的拦截。时值六月,酷暑时期,半年多的跋涉让不少土尔扈特人疾病缠身,渥巴锡鼓励民众,只要坚持住,一定会摆脱俄国的控制,回到梦寐以求的故土。在他的激励下,民众们英勇抗战,经过激烈的交锋,土尔扈特击退了俄军。
随后,土尔扈特人继续向东行驶,当他们抵达叶尔盖河时,哈萨克骑兵及巴什基尔人突然出现,截断了他们的去路,双方就此展开了激战。土尔扈特经过浴血奋战,牺牲了成千上万士兵后,终于摆脱了俄军的围追堵截,回到了中国境内,此时的土尔扈特也只剩不到七万人。
俄国与清王朝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惨烈的结果,除了在回归之路上遇到俄军的千般围堵,还有俄国切断了土尔扈特部与清政府联系的原因。由于俄国的这种举动,导致渥巴锡没有将东归之事提前告诉清政府,因此清政府无法对他们提供任何有力的帮助。而清政府会知道这件事,还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无奈之举,因为她眼睁睁的看着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人,突破哥萨克骑兵和哈萨克骑兵的围堵,离开俄国的领土。无奈之下,只能通过外交手段,威胁清王朝,警告他们不得接纳土尔扈特部族人,这才使得清政府知道土尔扈特部居然已经踏上了东归之路。
在面对土尔扈特部东归的事情,清朝高层内部意见不一,毕竟没有人敢保证,土尔扈特部的人不会产生占领昔日准噶尔旧地的想法,给清王朝带来巨大的危机。乾隆皇帝经过再三权衡下,最终决定接纳土尔扈特部。当然,他也对土尔扈特部进行了提防,以防土尔扈特部生变。
大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
同时乾隆也通过国书回复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叶卡捷琳娜二世写给乾隆的国书中,她的态度极其强硬,称如果乾隆敢收留土尔扈特部,那俄国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对清朝发动战争。结果乾隆的回复比她还硬气,在国书中,乾隆表示,如果他们在俄国境内,那么俄国人怎样追击都可以,但是如果土尔扈特部进入清朝境内,那他们就必须得到清朝的庇护,俄罗斯人就不能擅自到清朝境内追人。乾隆最后还很硬气的警告叶卡捷琳娜二世:“若尔等不从我言,决然不成,必与尔等交战”。这句话就是说,如果你不服,那就开战。
面对如此强硬的乾隆,叶卡捷琳娜二世也没有任何办法,毕竟当时的清朝实力也很强大,她也不敢真的与清王朝开战。至此,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土尔扈特部回到中国,这也成为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对外战争中最大的败绩。
事实上,在叶卡捷琳娜执政期间,她便制定了针对中国的远东战略。毕竟叶卡捷琳娜一直想要将俄国打造成世界帝国,在她看来,只要解决了中国,就能让俄军进驻太平洋地区,进而成为世界霸主。按照她的设想,远东战略的主要内容就是中俄之间的恰克图贸易问题。要知道,恰克图贸易是俄国的重要经济来源。其实,在叶卡捷琳娜刚刚成为一国之主时,她一直认为经济仅仅是政治的附属品。前期的她,一直实行对外侵略政策,认为恰克图贸易并不重要,有没有都无所谓。所以在1762年,中俄贸易出现了关闭的情况。
不应被忘记的历史---《恰克图条约》
后来叶卡捷琳娜二世看到了国内经济收入呈下降趋势,迫于形势,只能与中方进行谈判,并对《恰克图条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以便维护边境的和平与稳定 。在土耳其战争结束后,叶卡捷琳娜二世重新制定了对中国侵略的计划,但由于经济的发展,不得已暂停。事后,她屡次兴起了要侵略中国的想法,但都因欧洲战事而放弃。所以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远东战略才没有实现。
俄罗斯版的“武则天”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发现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军事上有着异于常人的果断、有着非同一般的决心。在她的统治下,俄国走向巅峰时刻,成为了欧洲第一强国,无愧于大帝的称号,也被我国众多网友成为俄罗斯版的“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