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1月17日,上海杨泾浜南永安街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这天正是轮船招商公局正式挂牌营业的第一天,李鸿章也出席了开业仪式,围观的市民议论纷纷:李大人创办了轮船公司,这下我们国人的船可以与洋人的船一争高下了。
李鸿章
与这热闹场面不相符的是,最开始牵头办轮船招商局的盛宣怀却有些闷闷不乐。因为轮船招商公局的牵头人是他,负责人却换了别人——出身于沙船世家的朱其昂。
朱其昂当时是一名负责漕运的官员,对于航运颇有经验。当初在筹办轮船公司的时候,他也给李鸿章写过一份方案,与盛宣怀不同的是,朱其昂提议以纯官办的方式创建轮船公司。尽管李鸿章心里是更偏向盛宣怀的官督商办,但为了减少顽固派的阻挠,在权衡许久后,李鸿章还是决定采纳朱其昂官办的方案,并任命朱其昂为负责人。
朱其昂
虽说轮船招商公局是股份制公司,可是商人们根本不买帐,他们非常清楚这种纯官办的企业,没有多少信誉可言。加上朱其昂经营手段保守,此后的轮船招商公局除了漕粮根本就揽不到任何生意。
就这样,不过半年,轮船招商公局就亏损严重,入不敷出。这可愁坏了李鸿章,不得已之下,李鸿章再次启用了正在坐冷板凳的盛宣怀。盛宣怀也没有推辞当即应允,同时也提了一个条件,就是必须按官督商办来经营。事已至此,李鸿章也只能同意了。
盛宣怀
得到了李鸿章的首肯,盛宣怀立刻着手办了起来。首先他启用了唐廷枢和徐润作为“商办”方面的牵头人,这两个人不仅资金雄厚还都在洋行做过买办。
所谓买办就是被洋人雇佣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他们不仅外语能力强,可以处理洋商与中国政府之间的沟通,又因为从事采买业务与商人打交道,在商界也有很大的号召力。其中唐廷枢就被称作“中国买办第一人”。
唐廷枢
根据盛宣怀的提议,李鸿章很快就花重金将二人给挖了过来,任命唐廷枢为总办,相当于总经理;徐润和盛宣怀担任会办,相当于副总经理;就这样,铁三角的班子搭成了。
1873年7月,脱胎换骨的轮船招商总局开始了新的征程。他们既拉官府漕粮,也做民间航运生意。“商”有充足的资金,“官”有强硬的后台,互利双赢。在盛宣怀的治理下,轮船招商总局开始步入正轨,盈利颇丰。
轮船招商总局
1876年,也就是轮船招商总局成立三年后,发展迅猛的势头却戛然而止,不仅如此,甚至出现了客源大量流失的情况。李鸿章得知情况后非常着急,他即令盛宣怀迅速展开调查,弄清真相。很快,盛宣怀就发现了是外国轮船公司在恶意竞争。
轮船招商总局从创办开始,就公开打着与洋人争利的旗号,大批中国商人以实际行动支持民族产业,一有航运生意就只找轮船招商局。这使得外商的航运市场份额急剧下降。轮船招商局还通过官府的力量,让洋人把漕运生意这块到嘴的肥肉又给吐了出来,这让那些外国轮船公司恨得是牙痒痒。
就这样,美国的旗昌轮船公司仗着自己财大气粗,联合英国的怡和与太古两家轮船公司,将轮船运费一降再降。三大外国轮船公司巨头的目的很明确:通过价格战打垮年轻的轮船招商局。
面对外商的挑衅,唐廷枢、徐润、盛宣怀的意见高度一致:奉陪减价!减到最后,轮船招商局就只剩七厘的盈利。旗昌轮船公司闻讯后,认为轮船招商局肯定支撑不了多久,于是又趁势添火,打出半价船票的狠招。
面对这种四舍五入等于亏本白送的价格,盛宣怀不仅不慌张还底气十足,他明白,旗昌虽然实力雄厚,但始终是私人资本,而轮船招商局背后可是当时掌管清廷经济命脉的李鸿章。再说了,盛宣怀手上还有漕运这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只要能熬到最后,赢家一定属于轮船招商局。
盛宣怀
正如盛宣怀所料,这场价格战相持了一年之久,最终以旗昌损失惨重,资不抵债告终。
那么,成立仅4年的轮船招商局,如何成功收购了财力雄厚的美资公司?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明天的“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