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9日,李克农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63岁。他的死因流传着不同的版本,有人猜是遭美国暗杀,有人猜跟国民党特务有关,传言不断喧嚣尘上。
李克农是在我党革命进程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功勋。他熬过了白色恐怖时期,熬过了八年抗战,熬过了解放战争,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这期间,他为我党立下赫赫功劳,也得罪了不少敌对势力。
本应享受胜利果实的他,却在63岁的年龄猝然离世。当时就有人揣测,李克农是我国情报部分的关键人物,他的死可能是美国中情局搞的鬼。眼见传闻不受控制,李克农的儿子都不得不出面回应了。
那么,李克农之子,是如何回应世人的呢?李克农之死,是否有真的有阴谋在里面呢?李克农究竟为我国做出哪些贡献呢,他又是离开人世的呢?
从小吸收革命思想,立志报效祖国
1899年9月15日,李克农出生于安徽芜湖。他的父亲叫李哲卿,懂得教育的重要性,从小就将李克农送去私塾读书。李克农中学时代就读于圣雅阁中学,他在这所思想开明的教会学校,吸收了很多外来先进思想,也初次接触到了民主革命思想。
李克农所成长的那个年代,封建思想非常严重,人们依然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推行包办婚姻。于是李克农在十八岁那年,娶了一个名叫赵瑛的女人为妻。不过他还算是比较幸运的,虽然他这段婚姻是父母包办的,但是他的结婚对象并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传统女子,也没有旧社会那些思想陋习。
她是当时第一批考进女子师范的学生,饱读诗书,思想先进。有这么一个妻子在身后支持、默默关怀着自己,作为自己的贤内助,李克农也非常感激。在他后来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赵瑛都帮了他很多,她一直站在李克农背后默默支持和付出。
随后,李克农投身于革命运动,参加了“五四”运动,成为了学生领袖。那是一个各种政治力量登上革命舞台的年代,资产阶级、学生、工人都走上了舞台,各自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而李克农当时也号召学生们都团结起来,成立了“济难会”。
他这些举动无疑让他成了国民党的眼中钉,1926年,李克农入党并且发誓为革命事业而奋斗。在周总理创建中央特科之后,李克农进入党的秘密小组,被派往国民党当卧底,成为特务徐恩曾手下的特务股股长。
百般周旋夹缝求生,家人颠沛流离
卧底的身份是见不得光的,选择当卧底,其实也是选择了一种危机四伏的生活。但是李克农从来没有为此抱怨过,他的选择让家庭也蒙受不利影响,他的妻儿经常过着四处搬家的生活。
由于他的工作过于特殊,对自己的亲人都不能透露,李克农一直都守口如瓶。在当时,就连家人都对李克农的工作性质非常好奇,但他们没有问,他们知道李克农肯定是在为革命事业做贡献。
李克农每次回家基本上都是为了搬家,每次回家的时候,匆匆忙忙放下一张有新家地址的纸,嘱咐收东西搬家后又离开。他还告诉儿子李伦,永远不要透露真实姓名,不要将他的事情告诉别人。李伦从李克农严肃的眼光中,看出了父亲工作的特殊性。
1930年4月,李克农去执行任务,两个月都没有回来,家里人陷入了一片恐慌。他们不仅忧心李克农的生命出现问题,而且在李克农离开之后,他们就没有了任何经济来源。
迫不得已之下,李伦的爷爷只好借钱维持家用,为了躲债东奔西藏,一家人过得很惨,吃了这顿没下顿。可是对于当时的李克农来说,他自己都无暇自顾,为了革命只好舍弃小家,为大家奉献。
1940年4月,顾顺章叛变,供出了许多中共地下党人。李克农很快得知了顾顺章叛变的消息,他知道此事十分紧急,很快就将情报转告给上级,然而这次任务暴露了李克农的身份,他随即遭到了国民党特务暗杀。在那之后,李克农的家人们再无宁日。
曾经有一次,赵瑛发现房子前后都被敌特包围,她急忙躲到菜市场才化解了这场危机。对于李克农一家来说,上海已经变得风声鹤唳,但是赵瑛因为害怕和李克农失去联系,一直也没有离开。两人自此天各一方,这一别竟是六年。
李克农离开的日子里,赵瑛就承担起了家里的重担,并且含辛茹苦地带着五个孩子慢慢长大,拉扯着他们逐渐成长。等到西安事变之后,时局平静很多,两党之间达成了表面的平和,李克农才有机会重新见到家人。
李克农为了革命奉献了太多,他知道他的身份会给家人带来危险,所以他从来没有向自己的家人表明过自己的身份。家人们也一直没有过问,都相信了他明面上的身份: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处长。
直到皖南事变后,贺仪带领着李伦和李冰,来到延安见了毛主席。毛主席对这两个孩子非常喜爱,交谈了几句以后,问他们知不知道他们父亲做的工作,李伦回答说是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处长,毛主席则说:“你们的父亲可是一个大特务!”
听到特务这样一个身份,两个孩子一时之间都有点反应不过来,不知道毛主席指的是什么意思。他们把眼睛瞪得圆溜溜的,有些惊讶地看着眼前的毛主席。
看着他们这惊讶的表情,毛主席摇摇头,十分耐心地对他们做出解释:“你们父亲是我们共产党的特务,是一个伟大的人。”听到伟人对自己父亲的表扬,李伦和李冰的心里像是吃了蜜一样甜。
诚如毛主席所说,李克农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光和热,几乎为了国家献出了一生。李克农就像当年的诸葛亮,为了蜀国操劳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像他这样操劳,过度透支了自己的身体,最终也导致病痛缠身。
1949年,新中国成立,李克农身体却每况愈下,哮喘越来越严重。党中央便派其去苏联治疗,希望他能够痊愈归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李克农当时虽然已经远在苏联,但是他认为自己应该要再度为祖国出力。
国家正在出兵打仗,他又怎能安然退居后方?于是,他申请结束治疗,赶去战场前线,获取志愿军情报。他多次申请后,党中央同意了他的请求。
朝鲜战场彻夜工作不息,哪怕昏倒依然坚持到最后一刻
1951年6月,李克农来到朝鲜,代表中国进行停战谈判,负责指挥全局。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也让李克农每天都需要面对繁重的事务。在谈判开始之后,情报委员会将情况整理后汇报给李克农,他进行详尽的分析,找出最佳方式进行答复。这么多的详尽资料,全部都需要李克农一人过目。他还会召集许多工作人员一起开会,通过开会商讨查出正确的方案。
在会议结束后,李克农把会议讨论中出现的好想法进行整理,转交到谈判员的手上,成为整场会议十分重要的资料。同时,他还需要自己研读大量资料,并且召集人员进行开会讨论。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地占据谈判主动权,提高工作效率,李克农恨不得把一天当两天用。他一分钟也舍不得休息,非常努力地工作着,甚至有时候在深夜,他还在预测敌人可能提出的问题,推算敌人的企图,然后思考出解决方法,替志愿军拿到主动权,并且发给毛主席过目。
要把这些工作完成,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李克农做着做着,慢慢地也到夜里三四点了,再过几个小时,李克农又会重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也就是说,他一天的休息时间仅仅只有那几个小时。就这样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再好的身体也扛不住,哪怕是个年轻人,面对这样连番的工作也吃不消,何况李克农已经是拖着病体在工作,他的身体也因为熬夜而越来越消瘦。
之后父亲去世的噩耗传来,李克农看到电报之后他愣住了,亲人的死亡,对他来说是一次沉痛的打击。他知道自己从此再也没有父亲的叮咛和关切了,对于故乡,他又少了一丝羁绊。最终,李克农抵挡不了悲伤情绪的侵袭,流下眼泪,他站在朝鲜的土地上,起身朝着自己故乡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
由于当时正是关键时期,李克农没有时间回去处理父亲后事,他还是辛苦地奔忙在战场上。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日夜操劳对眼睛造成了永久性损伤,他的视力逐渐变得模糊,要弯腰看文件才能看清。
这个姿势对大脑不是很好,很容易造成呼吸不畅,导致大脑缺氧。直到后来在一次开会时,李克农长久以来的病症终于爆发,他晕倒在地。经过医生四个多小时的抢救之后,他才悠悠醒转,不过李克农并未痊愈,毕竟在那个时候,他已经病入骨髓了。
随后,组织要求李克农回国治疗,不过李克农拒绝了这一要求,坚持留在朝鲜,因为当时他已经摸清了敌人的脾性。他认为如果选择在这个时候换人,对谈判不利,他不是出于对自己身体的考虑,而是出于对战略利益、国家利益的考虑,认为自己应该留在朝鲜。
组织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同意了他的申请,让他担任谈判总指挥。最终,在李克农等人的努力之下,谈判顺利落下帷幕,双方最终签订停战协议,我们也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果。
1957年2月,李克农像往常一样去往办公室。但是他还没有走到办公室,就一阵剧烈的咳嗽,李伦看到父亲不舒服,赶紧上前去搀扶他,不过李伦还没来得及走到父亲面前,就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从楼梯上摔了下来,撞到台阶。
组织上赶紧派出最好的医生全力抢救他,但是他的健康状况却始终没能恢复。然而打击却接踵而至,到了1961年10月,陪伴他一生的爱妻赵瑛癌症去世。李克农得知这件事之后,他长久无语,默默地拿起一张合照,是他和爱妻的合影。
李克农端详许久,在照片后面写下自己的相思之苦。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始终沉浸于对爱妻的悲痛和缅怀中,哪怕他的儿女多次想将赵瑛遗物撤走,他都不同意。他还会长久凝望赵瑛的遗像,鞠躬致意。
李克农的这种哀凄情绪,不只是出于对妻子的爱意,更重要的是一种愧疚。愧疚这大半生时光里,他一直与赵瑛没有太多的沟通,他作为特务一直在外奔波,把妻儿留在家里受苦。因此,对于妻儿,李克农内心充满了愧疚。他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没有对不起国家,却偏偏愧对妻儿,没有尽到一位丈夫和父亲的职责。
李克农自从从事特务工作以来,一直都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不但无法保全自己的妻儿,父亲也在那段颠簸流离的岁月里,遇到了许多的苦楚,甚至被逼债到走投无路。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李克农知道家人为自己付出太多,对此他心里只有深深的感激。直到1962年,李克农的身体情况再度恶化,这次医生也回天无术,李克农走完自己伟大的一生。
由于李克农去世的比较突然,当时就有很多的传闻,说是和美国有关,李克农之子后来也出面澄清。原来李克农的死亡,跟美国中情局没有半点关系,是因为他患了一种怪病,受到疾病影响,在去世时大脑已经成糊状。
大家才意识到,这件事情相关的离奇谣言,都是所谓的阴谋论。事实上李克农的死亡没有阴谋,也没有暗杀,终究是因为操劳过度导致患上疾病,最终在六十多岁的年纪病逝。
风险巨大 默默奉献
间谍工作默默无闻却有巨大风险,从事这一工作的人都隐姓埋名,奉献半生岁月,直到晚年才能够获得应有的荣誉和声名。甚至可能是在做出功勋、在取得胜利之前,就陷入危机四伏的境遇,青山埋骨。
想当初,“龙潭三杰”中的钱壮飞和胡底,结局就比较悲惨。正是因为他们这种身份的特殊性,让人们对他们的安全保障产生了怀疑,所以在李克农去世后,才有中情局暗杀等阴谋论喧嚣尘上。
虽然李克农的儿子辟谣了,告诉大家他确实是因为病情离开人世的,但是我们依然为这位人才过早离开人世,而惋惜不已。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不断努力,新中国才能建立。他们用自己伟岸的身躯托举起祖国沉沦的山河,哪怕是倒下,他们也是一座指引后人前进的丰碑